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關節炎!膝蓋疼痛,有方法不用擔心

造成膝蓋疼痛的原因有很多,並不是只有退化性關節炎才會膝蓋痛,很可能讓我們花了精力,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相反地,膝痛時需要找出正確的病因,像是近期是否運動過度?或是有其他潛藏的疾病?只有找出膝痛背後的原因,膝蓋疼痛到底怎麼辦呢。

膝蓋痛原因:生活習慣造成

激烈運動:高強度的運動會造成肌肉疲勞,若是沒有經過妥善的休息,肌肉沒有足夠的力量支撐膝蓋,就會讓膝蓋的負荷增加,造成膝蓋疼痛,甚至會造成關節軟骨磨損。

然超過平常運動量:突然讓肌肉的負擔超過進行習慣量,也容易造成膝蓋疼痛。例如平常很少運動的人突然去爬山、慢跑等,這樣會讓臀部、腿部等處肌肉僵硬緊繃,造成支撐膝蓋的肌肉平衡失調,讓關節負荷增加,導致膝蓋疼痛。

大肌肉衰弱:如果平時的運動量或鍛煉不足,會造成大腿肌力不足,肌肉難以支撐身體重量,就會加重膝蓋的負擔,長久下來就容易造成發炎、疼痛。

不合適鞋子:不合腳的鞋子或是高跟鞋,會讓我們的身體被迫用不良的姿勢來走路,而且身體為了不跌倒而控制平衡,就會讓膝蓋承受更多壓力,造成疼痛。

地面容滑倒:砂礫道或是地面濕滑容易跌倒,而我們的身體為了防止跌倒,會自動透過劇烈的動作試圖平衡、維持穩定。但這種突然間強烈控制身體的動作,會帶給膝蓋很大的負擔,造成疼痛、扭傷、甚至韌帶受傷等傷害。

肥胖:即只是走路,膝蓋也要承受自己體重3倍的重量,如果胖了10公斤,就等於是增加膝蓋30公斤的負荷,久而久之,膝蓋就容易發炎、疼痛。

而常見膝蓋痛的疾病有下列幾種:

1、退化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是非常常見的關節疾病。退化性關節炎是指關節內的軟骨,因為年齡、過度使用導致磨損,造成膝蓋僵硬、疼痛、變形、腫大等癥狀。

而隨著軟骨磨損加重,可能會漸漸形成O型腿,讓膝蓋內側負荷更加沉重,使軟骨磨損惡化更快,惡性循環。久而久之,可能就不得不透過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治療了。

2、髕骨韌帶發炎:髕骨韌帶是連接髕骨(膝蓋骨)和脛骨(小腿內側長骨)間、讓膝蓋能夠伸直的韌帶,發炎時會造成膝蓋疼痛,髕骨韌帶會發炎通常是過度使用膝關節所造成,常見於因為爬山、跑步、跳躍、舉重等運動過度使用膝蓋、導致髕骨韌帶發炎的患者,嚴重時甚至會造成韌帶斷裂,必須透過韌帶重建手術治療。

3、鵝足肌腱炎及滑囊炎:鵝足肌腱外型像鵝掌,位於膝內側,是由半腱肌等共三處肌肉組成的聯合肌腱構造。若是此處發炎或是有滑囊發炎現象,由於病理上很難區分到底是滑囊還是鵝足肌發炎,因此這兩者經常被一起討論。而鵝足肌腱炎及滑囊炎通常是因為扭傷等外傷,或是鵝足肌腱太緊、滑囊過度摩擦所導致。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體重過重、工作需久坐、久蹲者、糖尿病患、長期坐姿不佳者、長跑選手、韌帶疾病患者、膝部內側有腫瘤者等,都是罹患鵝足肌腱炎的高風險族群,應特別注意。

4、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長期姿勢錯誤、肌肉過度負荷、憂鬱、緊張等情緒壓力容易引起肌筋膜疼痛。肌筋膜疼痛的特徵是在肌肉內有一個痛點,痛點受到刺激後疼痛會擴散到其他地方。除了疼痛以外,還會造成膝關節僵硬、活動受到限制,尤其在早起時最為明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患者經常是因為打籃球、羽球、爬山、上樓梯等原因而引發癥狀,可就醫後依醫師評估是否進行局部注射,再配合復健治療。

5、痛風:痛風是指體內尿酸過多引起的關節發炎腫痛,常見於腳後跟、腳大拇指、膝蓋、手肘等處。癥狀有紅腫、疼痛、發熱等。慢性痛風還可能引發尿路結石、腎衰竭、心臟病等疾病,造成更多健康上的危害。骨科醫師陳路曾指出,要預防痛風必須戒酒、每天喝2000ml以上的水,並避免食用高普林食物。

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與自體免疫系統異常有關,主要癥狀是早上起床時手指僵硬、腫痛,癥狀也可能發生在膝蓋、全身關節,並且會左右兩側對稱發作,例如左右膝、左右手腕同時等。癥狀輕微時可能只會造成局部僵硬疼痛,嚴重時可能引起全身關節疼痛、損壞甚至殘障。

膝蓋痛怎麼辦?膝蓋痛看哪科?

萬一有膝蓋痛的癥狀怎麼辦呢?由於膝蓋疼痛癥狀相近,我們無法釐清膝蓋疼痛的確切原因,因此就醫請專業醫師診斷是必要的,透過專業醫師評估是離恢復行動力最近的路。

膝蓋痛吃什麼?

若您屬於退化性關節炎的高風險族群,推薦透過吃生薑來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生薑含有辣味素,可以抗發炎、改善膝蓋疼痛,膝蓋長期發炎會使軟骨受到破壞,而透過食用生薑可以防止軟骨磨損、預防退化性關節炎。若想透過吃生薑預防退化性關節炎,建議一天攝取60克生薑。

另外有專業人士做過一項實驗,將261位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分為每天有攝取生薑萃取物、沒有攝取生薑萃取物兩組,6周後,竟發現有攝取的組別平均少了40%疼痛。

微信 zhongyi030303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