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腸癌篩查故事】腸道腺瘤因何盯上花季少女?

播放GIF

25歲的小張,剛剛做完腸道腺瘤切除手術,躺在病床上,十分憔悴。

年紀輕輕的她,怎麼就有腺瘤呢?

小張回憶,自己平時感覺身體沒啥異常,在3個月前,參加了部門安排的例行體檢,按照部門體檢的要求,做了各種檢查,其中有一項叫做定量便潛血檢測的項目,是通過檢查腸道出血來進行腸癌篩查的。

小張的各項體檢結果都很正常,但是定量便潛血檢查顯示為陽性,檢測數值達到700多。

原以為自己身體很健康,體檢只是例行公事向部門交差的小張看到報告立馬就慌了,自覺沒有胃出血也沒有其他腸道問題,腸道出血為什麼會這麼多?

小張立馬向體檢中心的醫生進行了諮詢,醫生仔細詢問了她的排便和腸道等基本情況,小張說自己平時排便正常,只是偶爾便後能在廁紙上發現暗紅色的血痕,她自己在網上搜索了一下,覺得自己可能是得了痔瘡,於是買了一些痔瘡葯回來自行治療。

就這樣,小張斷斷續續的癥狀持續了大半年,直到來做體檢時才發現是腸道出血,醫生在得知這些情況後,判斷小張的腸道極有可能出現了問題,建議她一定要儘快去醫院做腸鏡。

憂心忡忡的小張立馬在醫院預約了腸鏡,由於定量便潛血陽性者有腸鏡快速通道,小張很快就接受了腸鏡檢查。不久後,腸鏡診斷報告出來了,報告顯示她乙狀結腸、回盲腸、橫結腸、直腸部位的樣本均有管狀腺瘤和低級別上皮腺瘤變,且伴有輕度異形增生,需要手術治療。

拿到診斷報告的小張面色蒼白,自己這麼年紀輕竟然會患上如此嚴重的腸道疾病!主治醫生也對於如此年輕的患者感到奇怪,這麼多腸道管狀腺瘤,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再惡化下去就是腸癌啊!

主治醫生仔細詢問了小張平生的生活習慣,原來小張是一位追劇狂熱愛好者,平時沉迷於各類美劇、韓劇、熱播古裝劇,經常往沙發上一坐就是五六個小時,再加上工作忙,利用睡覺時間通宵熬夜看劇更是常事。而且看劇的時候嘴巴也沒閑著,各種外賣、炸雞、啤酒、烤串、可樂、薯片無縫銜接,十足的一個吃貨。

不僅如此,小張的家裡還有遺傳病史,她的姥姥是在70多歲時罹患直腸癌去世的。主治醫生遺憾地說:「本就擁有高遺傳風險,又久坐不動,飲食不健康休息不規律,這些都是導致小張罹疾病的罪魁禍首!」

經過緊張的治療,小張的腺瘤都被手術處理掉了,後續只需恢復一段時間,應該無大礙了,但是還需要定期回醫院複查。

醫生提到,大腸癌的高危因素,包括腸息肉史、粘液血便、慢性腹瀉、慢性便秘、高脂肪飲食、家族腫瘤史、闌尾炎史、飲酒、吸煙等。研究發現,大腸癌患者中約 3%-5% 的結直腸癌來自遺傳,且在< 40歲的青年大腸癌受遺傳因素影響更大。

大腸腺瘤和大腸癌還常被誤診為痔瘡、闌尾炎或腸梗阻,大家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如出現大便性狀和顏色異常、腹瀉、腹脹腹痛、肛門部有墜脹感、嘔吐、原因不明的消瘦、貧血等癥狀時,都有可能是大腸癌的徵兆。

建議40歲以上的人士,特別是有家族息肉病的人士,最起碼每年進行一次定量便潛血、腸鏡、肛門鏡檢查。

近年來我國食品衛生安全問題本就嚴重,腸癌又來勢洶洶,1.2億的中國年輕人中一半以上都是高危人群,尤其是現在工作繁忙的上班族。

老話說:「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如果放下工作、手機和電腦是不可能的事,那就盡自己所能讓自己吃的健康,喝的健康,畢竟年輕不是本錢,健康才是。

註:

本文所述故事均為真實案例,並經過故事主人公的授權,為保護隱私,本文所有稱呼均為化名。

文中部分遺傳因素數據引用自:

2014 年 4 月 26 日由 Hermann Brenner 發表於《柳葉刀》雜誌。

[3] 鄭樹,蔡善榮.中國大腸癌的病因學及人群防治研究[J]. 中華腫瘤雜誌,2004. 26 ( 1): 1-3.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