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0歲男子便血一年,痔瘡手術後發現直腸癌

老李今年50歲,他便血1年,開始保守治療,用痔瘡膏加中藥外洗,但近期效果不佳,出血厲害,於是來醫院做了痔瘡手術。

但是手術後仍然有暗紅色的便血,而且每天都要大便7-10次,卻沒有肚子痛、發熱等不舒服的表現。於是,該患者再次就診於某三甲醫院,醫生詢問病情後給患者開了一個常規的腸鏡這個檢查。

通過腸鏡檢查,發現原來是直腸癌!

檢查結果令人嚇了一跳,患者在距離肛門11cm處的直腸段見菜花樣腫物,腸腔狹窄,腸鏡也無法通過了。最後,這個患者又做了超聲腸鏡、腹部CT、MR等檢查以及病理活檢,很不幸最終被診斷為晚期直腸癌。

腸癌的發生,和年齡、遺傳因素、飲食生活習慣等多個因素有關。多吃高膳食纖維食品、多運動、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少飲酒、少吃加工肉製品,這些良好的生活方式,的確有助於大腸癌的預防。但像年齡、遺傳因素卻是無法改變的:隨著年齡增加,即使很注意生活方式,患大腸癌的風險還是會增加也就是說,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預防大腸癌有幫助,但卻不夠。防大腸癌還有十分關鍵的一招——在早期發現它。

國內外研究均表示:隨著年齡增長,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發生率逐漸升高,40~50 歲以後顯著上升。而且發病年齡與大腸癌的發病位置有一定的關係,隨著年齡增加,發病位置逐漸右移。而右側結腸癌的預後,比左側結腸及直腸癌要差很多。一般來講,年齡超過40歲的人群就應該進行一次腸癌的篩查。尤其是便血、黑便、貧血、體重減輕的人群,應該今早篩查。目前最常用的檢查手段就是腸鏡,全結腸鏡檢查是早期診斷結直腸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早期發現和治療結直腸癌前病變及早期癌。

另外,有排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粘液便、腹痛或乏力、低熱的患者也要注意了,不要以為這是小病,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重視,相應的檢查還是要做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