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痔瘡是肛腸科的疾病 會不會發生癌變

說到痔瘡,人們都沒有覺得有什麼新奇的。因為有很多人在出現痔瘡的癥狀後,由於在痔瘡初期癥狀不明顯,不痛不癢,所以很多人認為痔瘡是無害的。其實不是這樣的啊,在痔瘡初期癥狀雖然不怎麼明顯,對人傷害也小,但是隨著疾病的發展,痔瘡病情會越發嚴重,因此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的。痔瘡是肛腸科的疾病,會不會發生癌變?

1)痔瘡不可能直接發生癌變。所謂癌,一般是上皮、粘膜組織發生了惡變。痔瘡的本質是靜脈血管淤血、擴張、屈曲形成的靜脈團,與正常的肛門襯墊在組織結構上是相同的,所以不可能直接發生癌變。

緊張的菊花終於鬆了一口氣

2)痔瘡拖著不治,會間接增加患癌風險。痔瘡和癌症沒直接關係,但也是會有交集的:

a.痔瘡反覆發作會加重炎症刺激,甚至引發潰瘍及相關病菌感染,若不及時重視治療,造成惡性循環,可導致鱗狀上皮化生等慢性病變,增加間接誘發癌變的風險;

b.盲目使用外用藥物治療痔瘡,也會對肛門產生刺激,誘發感染,為癌變埋下種子。

3)痔瘡和某些癌症癥狀有相似性。很多肛腸疾病,如直腸癌、肛瘺、肛裂及痔瘡等,癥狀都有相似性。直腸癌早期很容易被誤當為痔瘡,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

2.怎麼區分痔瘡和直腸癌?看完上面,是不是心裡還是覺得毛毛的:痔瘡和直腸癌癥狀有相似性,那到底該怎麼區分啊?

菊部地區有雷

請注意辨識躲避

1)看便血的特點:

a.痔瘡便血:排便時大便擦傷痔瘡造成。一般表現為大便表面帶血、便時滴血、便後手紙帶血等,便血顏色多為鮮紅色。

b.直腸癌便血:腫瘤表面破潰而出血或滲血造成。糞便中的血液血是陳舊性的,因此血液顏色多呈暗紅或果醬色,時間長了甚至變成黑色,還會帶有黏液和膿液(後者又被稱為膿血便)。

麻煩誰幫我看一下

2)看併發症:

a.痔瘡的併發症:多表現出無痛性、間歇性,有時還會有腫塊從肛門脫出,腫塊性質很軟,可以被壓扁或推回肛門內。如果內痔長期脫出,會出現疼痛和硬結感,這是因為形成了血栓。

b.直腸癌的併發症:腫瘤位置固定、質地較硬,會使直腸壁僵硬、受壓而出現大便次數增多,肛門墜脹,排便不久又有便意但無糞便排出或僅排出少量糞便,甚至大便困難、大便變細等,少數患者還會因直腸梗阻出現腹痛、腹脹等。

3)做直腸指檢、腸鏡:

直腸指檢能發現約80%~90%的直腸癌,是一種常用的篩查手段。但醫生手指長度有限,直腸上端的腫瘤往往難以探及,所以必要時需進行腸鏡檢查,腸鏡幾乎能發現所有的結直腸癌。

相信我,這兩種檢查

為什麼80%的直腸癌會被誤診?

在食物消化吸收的過程中,我們攝入的營養成分首先被消化分解,好的東西在胃、小腸被吸收,而殘渣營養不多、結構比較大、身體接受不了的東西就到了大腸,成了大便的內容物。

雖然直腸癌和痔瘡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疾病,卻有不少人誤把直腸癌當痔瘡,臨床高達80%的直腸癌首診曾被誤診,導致延誤了病情,葬送了治療最好時機,讓人痛悔不已。

無論是那個年齡段,出現便血等,不急於下「痔瘡」的結論,應多留個心眼,務必先排除直腸癌。千萬不要讓小小的痔瘡耽誤了對直腸癌的早期診斷。早期直腸癌治癒可能性機會極大,但到了晚期,再高明的醫生及先進的醫療技術也是回天乏術了。

正常的大便和顏色無關,和次數、形狀有關。每天一到兩次,大便成形,顏色一般是黃綠色,偏黃一點、偏暗一點都是正常的大便。另外還要看是否出血、有沒有黏液。大便稀是因為高蛋白、高脂肪、比較精細的飲食結構造成的。攝入的纖維素比較少,所以容易不成形,不能說大便稀就不正常。

第一:痔瘡和直腸癌都是臨床常見的疾病,兩者發病部位相近;直腸癌初期癥狀不典型,與痔瘡的臨床表現類似,如都有便血、排便困難、有脫落物等。因此,稍不留意就容易被混淆。

第二:大眾缺乏科普衛生知識並且對直腸癌認識不足。俗話說「十人九痔」,這讓很多人認為痔瘡是一種很有「群眾基礎」的常見病,一旦出現便血,大多以為是患上了「痔瘡」,加上生活不良習慣、職業因素等,出現便血癥狀,就更容易自圓其說。未搞清原因,私自按「痔瘡」治療或未予重視。

第三:部分醫務人員的醫療水準或臨床經驗有限,對直腸癌認識不足,缺乏警惕,思路狹窄,考慮局限,忽視了腹瀉便血的患者,排除其直腸癌的可能性,同時對臨床檢查不重視,特別是直腸指檢。

第四:部分患者去看醫生,一開口就說自己得了痔瘡,加上一些癥狀,極易使部分粗心的醫生先入為主地把它當「痔瘡」來治,也沒有細緻進一步鑒別診斷。

第五:對青年患者重視不夠。雖然直腸癌大多發生在50歲以上,但我國30歲以下的病例亦佔10%~20%,並且呈持續上升趨勢,因此青年人出現便血,也不能忽視直腸癌的排查。

直腸癌是發生於直腸的惡性腫瘤,早期(I期)根治術後5年生存率超過90%,但晚期(III、IV期)的則不到30%。

而痔瘡是直腸下段和肛管的靜脈充血、鬱積,從而造成靜脈的擴大和曲張,形成靜脈團即稱為痔,根據不同部位分為內、外痔。大多數無癥狀的痔瘡不需要任何治療,對人的身體健康也無影響,癥狀較重的可選擇手術治療。

目前沒有證據表明痔瘡與直腸癌存在關聯,但痔瘡的存在容易造成其它疾病的誤診。臨床上經常發現直腸癌在痔瘡的「掩護」下,不斷「生長壯大」,直至發生明顯癥狀才會被確診,但此時已經錯過了直腸癌最佳治療時機,後果很慘痛。

因此,我們一定要練就火眼金睛,識別直腸癌和痔瘡之間的區別。

「一指神功」不可丟,還應妙用腸鏡

直腸癌常用的篩檢方法有肛門指診、糞便潛血實驗、腸鏡和鋇灌腸等。

直腸指診是區別兩種疾病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檢查方法。醫生只需要戴上手套,將食指伸入病人肛門內,通過手指觸及直腸四周黏膜進行檢查,得到初步診斷。

80%~0%的直腸癌發生在直腸中下段,因此直腸指檢能發現75%以上的直腸癌,而這個檢查只需要花幾元檢查費的,簡直是舉手之勞。

但是臨床上,確實有部分醫生怕麻煩、怕臟而沒做直腸指檢,直接靠主觀癥狀診斷,或直接開大檢查,這是不負責任的;當然也不排除一些病人拒絕接受這個檢查,尤其遇到異性的醫生。

此外,當高度懷疑直腸癌時,應進一步做腸鏡。做一次簡單的腸鏡檢查也能發現90%以上的直腸癌,其費用也不過是兩三百元,還可進行組織病理活檢,是腸癌最重要的檢查手段。

警惕早期直腸癌變信號

直腸是消化道的「終點站」,食物由口腔經過食道、胃等消化器官消化吸收之後,在大腸形成糞便並定時排出體外,所以腸癌的早期癥狀多表現為排便的規律、性狀發生改變。

①大便習慣明顯改變,腹瀉或便秘,或腹瀉便秘交替出現;

②大便帶血、黏液、膿血便,有排便不盡感;

③大便形狀改變,變細、變扁或帶槽溝;

④腹痛及腹脹等不適,食慾減退;

⑤肛門部或腹部有腫塊;

⑥近期體重明顯減輕,原因不明的貧血;

⑦既往曾有反覆痔瘡史、多發性家族性息肉等。

什麼樣的大便應該去醫院?

首先,是大便次數異常,本來一到兩次,突然次數變化了,五到六次,甚至更多,而且不一定是腹瀉,可能就是感覺每次拉一點,拉不乾凈,一會又想拉。

其次,是大便的性狀改變,本來很成形,後來很稀,不成形。

第三,看看是否合併有血和黏液。黏液是像鼻涕一樣的東西,往往在大便表面,有黏液說明大便是有問題的;有血的話,可能是腸道上中下段,或者肛門出血。大便拉不乾凈的感覺也是我們需要注意的。這些情況一般都要求及時就醫,不要自己不疼不癢就不重視。

任何情況下,量的產生都會發生質的變化。沒有絕對的事情,也沒有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痔瘡雖然說是一種常見的肛門疾病,但是也不能掉以輕心,當忍受了痛苦時,等待的不知是福是禍。所以在痔瘡剛開始時就必須配合治療,把尾巴斬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