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官媒:降準並非貨幣政策轉向 不該成為貨幣政策禁區

  降準不等於貨幣政策轉向

  陳果靜

  一些短中期結合的貨幣政策工具使用,保持了流動性合理穩定。但時間長了,持續滾動操作MLF等工具的問題就顯露出來。作為一種常規貨幣政策工具,降準並不等同於貨幣政策轉向,不該成為貨幣政策的“禁區”。根據巨集觀經濟形勢靈活應對,才是貨幣政策的核心要義。在當前的巨集觀經濟形勢下,並不需要通過放鬆貨幣信貸政策來穩增長

  4月2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了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在對做好下一步工作部署時強調,要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注重引導預期,把加快調整結構與持續擴大內需結合起來,保持巨集觀經濟平穩運行。可見,我國貨幣政策將保持穩健中性的總基調,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M2、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維護流動性合理穩定。

  在4月25日市場迎來年內第二次定向降準之際,中央對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強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年初對普惠金融定向降準不同,此次降準一個百分點、釋放約1.3兆元資金,雖說其中9000億元將用於置換中期借貸便利(MLF),但從降幅來看,力度超出預期。對此,有人提問,這是否意味著貨幣政策轉向寬鬆?

  近年來,一旦央行調節存款準備金率,總有人將其與“放水”“大水漫灌”畫上等號,這使得降準等貨幣政策操作成了眾矢之的,使用起來小心翼翼,以免引發市場對貨幣寬鬆的猜想。但是,作為一種常規貨幣政策工具,降準並不等同於貨幣政策轉向,也正如多位專家呼籲的那樣,降準不該成為貨幣政策的“禁區”。

  2014年起,創設MLF等工具是對當時巨集觀經濟運行情況和金融市場流動性狀況通盤考慮後的決策。當時,央行創設了MLF等一系列貨幣政策工具。近兩年,依靠這些政策工具和公開市場操作調節市場流動性成為常態。僅在2015年前後,為保持巨集觀經濟平穩運行,央行5次降準和降息。此後,雖然我國經濟企穩向好,但人民幣匯率波動較大、金融市場風險上升,為避免傳遞流動性寬鬆的錯誤信號,2016年和2017年,央行都未實行全面降準。在各方呼聲較大的情況下,央行僅在2018年初對普惠金融實施了定向降準。

  當時,這些短中期結合的貨幣政策工具有效平抑了市場流動性的波動,對衝了外匯佔款的大幅下降,保持了流動性合理穩定。但時間長了,持續滾動操作MLF等工具的問題就顯露出來。對於找央行“借錢”的金融機構來說,MLF成本較高,超過3%的成本與存款準備金1.6%左右的利率相比,明顯抬高了銀行的資金成本,進而轉嫁給實體經濟。同時,流動性缺口待補。央行外匯佔款由2014年的近30兆元下降到今年3月份的21.5兆元左右,此前多次降準仍無法對衝外匯佔款的快速下降,因而補充基礎貨幣的重擔就落在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籃子”上。

  靈活應對是貨幣政策的核心要義。我國小微企業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尤其在金融監管趨嚴,信貸成為實體經濟融資主管道的當下,融資利率明顯上行,加大了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在廣義貨幣M2增速較低、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同比負增長、市場利率有所上行的情況下,如果不適當調整,貨幣政策可能會偏緊。

  但是,降準並不等同於貨幣政策轉向寬鬆。今年3月份,雖然工業生產、基建投資和製造業投資等有所走弱,但GDP增速依然保持6.8%的增速。在這樣的巨集觀經濟形勢下,目前並不需要通過放鬆貨幣信貸政策來穩增長。

  在保持相對較高的存款準備金率以防範金融風險的同時,貨幣政策將根據巨集觀經濟形勢和金融體系流動性狀況的變化,實行鬆緊適度的靈活操作。這些針對市場流動性和利率變化的貨幣政策操作,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發生了方向性轉變。

責任編輯:李彥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