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月內兩度否認降準後推出TMLF 央行貨幣政策難言放鬆

財聯社(北京,記者 薑樊)訊,昨夜剛剛否認即將降準,央行在今日一早就推出了TMLF操作——這是這項工具推出以來第二次使用。

根據央行公告顯示,今日人民銀行開展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操作2674億元,無逆回購操作。TMLF操作利率為3.15%,較此前MLF利率減少15個百分點。

而京東金融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則表示,次TMLF操作主要是應對短期流動性壓力,並非貨幣政策放鬆的標誌。“央行此次采取TMLF而非降準,應對短期市場流動性壓力,符合市場預期。TMLF強調改善結構,旨在疏通傳導機制。”

實際上,市場一直以來都在呼籲降準,降準的謠言也越發多了起來。在26天之內,央行已經兩次打擊降準謠言:自3月29日有人假借“新華社權威消息”的名義散布降準傳聞被央行否認之後,4月23日謠言再起,但隨後再度被央行否認。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辟謠後首日早上,央行就進行TMLF操作的做法,是否央行進一步釋放貨幣政策穩健走勢的信號?

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分析師袁雅珵認為,這從側面反映了央行下一步貨幣政策的態度,“短期內實施降準的可能性進一步下降,主要原因是去年下半年以來不斷強化的逆周期調節政策已取得一定成效,當前采取全面寬鬆貨幣政策的必要性已經下降。”

對於對市場而言,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表示,不管是相對於降準,還是相對於OMO,TMLF的成本都要更高,TMLF+MLF的組合意味著資金利率的中樞水準將進一步提升,今年以來資金面波動加大的現象可能會持續。

TMLF是對衝而非寬鬆?

雖然市場關於降準的聲音頻頻,實際上源於市場資金儘管已經相較於此前有所寬鬆,但對於資金的需求依然存在。今日上午,shibor利率大多出現上升。其中,1周期shibor利率上行6.4個基點至2.7640%,2周期利率則上行5.2個基點至2.9670%。

業內人士表示,近期市場資金有所趨緊,但也並未出現大規模資金緊張的情況。而TMLF相較於直接降準而言,對於當下形勢更加適合。

“央行此次采取TMLF而非降準,應對短期市場流動性壓力。”沈建光向財聯社記者表示,4月由於存在MLF到期、稅期繳費等因素,資金面面臨壓力,央行上周減量續作MLF2000億元、OMO淨投放3000億元,結合本次TMLF操作,基本對衝了4月的資金壓力。在本周7天逆回購陸續到期的情況下,總體上並未釋放多餘流動性,非進一步的寬鬆。

數據顯示,最近三天將有大約2600億的OMO到期,2674億的TMLF是對衝,穩定月末資金面。

李奇霖認為,一周前對於MLF到期,央行采取的部分MLF+OMO組合將轉變為部分MLF+TMLF的組合,一方面有利於破除銀行信貸的中長期負債約束,另一方面也有利於發揮央行貨幣政策調結構的功能。

TMLF比降準更適合?

除了對衝,業內人士普遍認為,TMLF強調改善結構,旨在疏通傳導機制。而今年4月1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突出強調解決“結構性、制度性問題”。

“從工具的調結構功能、信號作用、資金的期限、資金的成本、操作的靈活性等維度來分析,TMLF或許是近期最有利的抉擇。”光大證券分析師張旭撰文認為,當前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是結構性的,而結構性的問題需要用結構性的工具來解決。而降準是典型的總量政策,不具有調結構的功能。“TMLF這種具有激勵相容機制的結構性工具有效地解決了上述問題,實現了流動性的精準滴灌,將金融資源直接輸送至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如小微企業。”

對此,沈建光也認為,作為一種定向支持工具,TMLF的創設目的旨在緩解民營經濟困境、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相比於降準更有針對性,具有明顯的調結構功能;從特徵來看,其兼具數量調控和價格調控的功能,期限上也更加靈活,但均是為了引導金融機構更好的支持小微、民營企業融資,著力解決疏通傳導機制、實現寬信用過程中的結構性難題。

此外,張旭還認為,今年一季度經濟運行開局平穩,積極因素逐漸增多,金融市場預期改善,社融增量同比增長39.71%,增速顯著超過17、18年全年的水準。此時,如果釋放過為寬鬆的信號有可能引發非銀機構在金融市場過度加杠杆等行為,累積金融風險。因此,在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上,應注重工具的實用性,且避免釋放出明顯的寬鬆信號,即選擇“作用大、信號小”的樸實品種。

此前,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曾公開表示,目前我國短期內不具備再次降準的條件。他表示,目前我國存款準備金率基本適度,貨幣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經濟也出現好轉,因此短期內不具備再次降準的條件。

未來降準概率不大?

有觀點認為,從中國歷次降準的效果來看,如果遭遇美國經濟走強因素影響,降準效果則會下降。而如果遭遇美國經濟走弱,降準效果則可能相對較好。即“美弱+中刺激”組合或將推動經濟超預期繁榮。而展望未來,美國經濟強勢走勢可能即將結束,這是否意味著未來中國的降準概率有所增大?

沈建光認為,基於經濟逐步企穩、短期通脹壓力升溫、防範資產泡沫以及債務風險等多重因素考慮,當前央行大概率不會降準。而伴隨著一季度經濟金融數據顯著超預期,一季度央行貨幣政策例會已重提“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4月19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更是強調“結構性去杠杆”、表態貨幣政策鬆緊適,這意味著貨幣政策不會進一步寬鬆,政策轉捩點已經出現。

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分析師袁雅珵認為,下一步,逆周期調節政策力度或有減弱但不會缺席,貨幣政策仍需為穩增長營造適宜環境,不會發生根本轉向,但邊際上的預調微調力度將加大。考慮到小微、民企等關鍵領域融資難題依然未得到根本解決,央行還是會通過結構性寬鬆促進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將更多採用MLF、TMLF等貨幣政策工具支撐信貸投放,輔之以考核激勵機制調整緩解信貸供給端約束,激發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意願和能力。此外,繳稅、年中考核等因素使得5、6月份流動性缺口仍大,二季度是否實施定向降準還需要根據實體經濟運行情況而定,但實施全面降準的可能性不大。

此外,張旭認為,預計下階段人民銀行將進一步向銀行體系注入中長期、低成本的流動性。中長期限流動性的供給不僅有助於破解信貸投放的流動性約束,而且具有較強的預期引導作用。同時,人民銀行會更加注重對貨幣供給總閘門的管理,並允許DR007出現更大幅度的波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