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改善脾虛的皇室秘方——八珍糕

導語
八珍糕是明代禦醫發明的食療名方,改善脾虛非常有效,是皇帝、娘娘等皇室家族的日常養生小吃。八珍糕雖出身顯貴,卻一直被雪藏,鮮為人知,今天我們來一起來認識一下八珍糕,並給大家普及一下八珍糕的烘焙方法。

八珍糕的皇室身份

八珍糕為明代陳實功《外科正宗》八珍糕加減。原治小兒腸胃薄弱、消化不良、食少腹痛、面黃肌瘦、脾虛便溏等症,有健脾養胃、益氣和中之效。

清宮健脾成方—八仙糕,亦稱八珍糕,由黨參(或人蔘)、茯苓、白朮、薏米仁、芡實、扁豆等八味中藥組成,不寒不熱,平和溫補,健脾養胃,屢有奇效,故宮中常用之。據清宮醫案記載,「乾隆四十一年二月十九日起,至八月十四日,皇上用八珍糕四次,用過二等人蔘八錢。」「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初九日起,至五十三年十二月初三日,皇上用八珍糕九次,用過四等人蔘四兩五錢。」當時,乾隆帝已年逾八旬,暮年之人,先後天俱虧,陰陽氣血虛損疊至,故頻用此糕,亦頗適合。至於方中以黨參為人蔘者,意在加強補氣健脾之功效。

到了晚清時期,慈禧太后也喜歡服用八珍糕。據光緒六年九月十三日西太后脈案記載:禦醫「李德立請得慈禧皇太后右關滑而微大,左關稍弦,余部平平。木鬱土弱,不易運化濕氣,以致食少難消,胸脅不暢,頏顙如昨,嘔飲便溏。今議用理脾化飲湯調理。」李德立於此又疑此為兒童用之八珍糕,似甚對證。專家認為,此葯香甜可口,而少葯氣,飢時可以食用,又可療疾。用於成人,亦一妙法。

八珍糕的主要配料

清代的八珍糕食療方主要由黨參、白朮、茯苓、薏米、山藥、芡實、白扁豆、蓮子肉八種配料。《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中,八珍糕的食療方由黨參、白朮、陳皮、茯苓、淮山藥、蓮子肉、薏苡仁、扁豆、芡實、糯米、粳米11種成分組成。從清代的食療方可以看出,八珍糕的主要配料陳皮,陳皮的作用是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所以陳皮可依個人喜好添加。山楂有消食健胃,行氣散瘀的作用,山楂也可以代替陳皮添加進去。我們自己在家做可以採用《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的食療方,加入糯米和粳米,入口更潤,加入陳皮或山楂,口味更加酸甜。

八珍糕各種食材的用量

我們按照《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中記載,把八珍糕各食材用量按照5倍縮小,並以g為統一計量部門,各食材用量如下:

黨參30g,白朮20g,茯苓60g,淮山藥60g,蓮子肉60g,薏米60g,白扁豆60g,芡實60g,陳皮25g,糯米800g,粳米(東北大米)800g,另外,可以適量添加白糖或紅糖,約100g增加甜度,口感更佳。

八珍糕的製作方法

食材都準好後,先將薏米、山藥、白扁豆、粳米炒至微黃,與其他藥材和食材一起放入打粉機打成細粉。炒熟這個步驟非常重要,可以去掉藥材和食材的寒性,增強藥性,例如:生薏苡仁性偏寒涼,經過炒熟後,性偏平和,健脾止瀉,除濕作用更稍強。

將白糖或紅糖與適量的水放入鍋中,用小火熬煮至糖融化,將打好的細粉、糯米粉過篩後倒入容器中,混合均勻,然後將煮好的熱糖水倒入容器中和勻,和成團並壓緊壓實,準備放到蒸籠上蒸。

將壓實的麵糰放到蒸籠上蒸,約15分鐘。

將蒸好的八珍糕倒出來放涼。

將晾涼的八珍糕切成3毫米的薄片,薄片厚度也可以按照個人喜好掌握。

將切好的八珍糕,放置烤箱裡烘烤15分鐘。烘烤之後就可以出爐食用了。

注意事項

八珍糕老少皆宜,但針對血糖高的人群,在配料中不要添加糖,同時還要注意根據個人情況控制食用量。日常養生,每天30g左右即可;針對孕婦群體,如果想食用八珍糕,需要去掉薏米。(薏米對子宮平滑肌有興奮作用,促進子宮收縮,容易引發流產或早產不良結果。《實用中醫學》將薏米列為忌食傷胎之物,《本草經疏》也將其列為「妊婦禁用」。)

如果不方便自己做,也可以掃描以下二維碼購買八珍糕成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