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債市掀起違約潮 下半年更不容樂觀

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16日電(羅琨)“債券滯銷,幫幫我們。”近期,一張ps“水果滯銷大爺”的“債券滯銷大爺”圖開始在債市從業者的朋友圈流傳,而主要“滯銷”的品種為民企、城投和地產債。

這一圖流傳的背景便是始於今年年初的債市違約潮。5月以來,中安消、盛運環保、神霧環保、凱迪生態接連出現債務違約,盾安環境和江南化工的控股股東盾安集團被爆450億元債務危機,更令債市震驚惶然。

分析人士指出,這一波違約潮也許僅僅是開始,下半年更不容樂觀,需警惕低資質主體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資料圖。中新經緯閆淑鑫攝

民企違約高發

民企成為此次違約的“重災區”。據申萬巨集源統計,截至5月13日,民企違約主體數高達33個,主體個數違約率3.1%,而地方國企案例為8個,違約率0.65%。

中央結算公司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1-4月違約債券的支數和面額均較2017 年同期有所上升。在流動性相對寬鬆、市場持續走強的背景下,信用利差不降反升。

中央結算公司統計監測部高級副經理黃稚淵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採訪時表示,從監測指標來看,民營企業無論從債券市場還是信貸市場融資都會越來越難,需警惕低資質主體資金鏈斷裂的風險。黃稚淵建議,民企應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不要做過度投資,把自己的資金鏈崩得特別緊。

民企頻發的信用事件也使得投資者對民企償債能力的擔憂日益加劇。一名不願具名的債券投資人向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表示,現在民企債被市場“歧視”的現象非常嚴重,一些投資人寧可配置信用評級低的國企信用債,也不願意配置信用評級高的民企信用債。

“不碰民企。”在問及其所在公司最近的配置策略是否發生變化時,一名大型信託固定收益部投資經理明確告訴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其所在部門已經禁止配置民企發行的信用債。

中泰證券的統計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其報告顯示,富貴鳥、中弘、上海華信等都先後因為緊張的現金流成為輿論焦點,債券價格暴跌,市場情緒也因此受牽連,2018年一季度民企在產業債中的總佔比僅為12.56%。

以中證民企成分為代表的民營企業的籌資現金流淨額,在2018年一季度,出現了近幾年來的首次下降。“企業面臨的外部融資環境已經非常嚴峻。”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巨集觀研究員李奇霖如是判斷。

上市公司也不“保險”

在大部分投資者印象中,上市公司一般來說資質較好,且股權融資管道通暢,因此較非上市公司違約風險更低,而2018年上市公司接連的違約事件正讓這種信仰逐漸打破。

年初以來曝出的信用事件中不乏中城建、丹東港、川煤等老面孔,也有富貴鳥、神霧環保等首次違約的“市場新人”。進入5月份,違約風險開始密集蔓延至上市公司和其控股主體,保千里、富貴鳥、華信國際、中安消、盛運環保、神霧環保、凱迪生態、盾安集團等陸續爆出債務危機,其中盾安集團被爆450億元危機,令市場瞠目。要知道,在此之前,盾安集團在資本市場可是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位列中國企業500強,年收入超過500億元。

盾安何以至此?這些上市公司又何以至此?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薑超認為除了公司自身經營問題和債市低迷,IPO常態化、定增再融資監管趨嚴導致的上市公司股權再融資收緊也是一大原因。

2017 年2 月發布的定增新規在企業定向增發的股票增發數量、增發價格、增發間隔時間以及募集資金用途等多方面進行了調整規範,限制了上市公司的融資能力,對過度融資的企業影響較大。而減持新規則規定鎖定期滿後12 個月內只能集中競價方式減50%,還要受90 日內減持總數不超過股份總數1%的限制,使得定增再受打擊。

與此同時,股市IPO 堰塞湖現象在2017年得到有效緩解。“IPO 的增多減少了殼資源的價值,同樣打擊企業炒概念圈錢的能力。退市新規目前還處於征求意見階段,從征求意見稿來看,新規更加嚴格,後期落地將可能會大幅加大股票退市風險。”中信建投分析師黃文濤稱。

此外,爆雷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盲目多元化或擴張激進的行為。薑超指出,各風險主體長期存在大規模投資支出,自由現金流缺口大,導致對外部融資依賴性過高。一旦再融資出現問題,很容易出現流動性緊張。

城投光環消退

對債券市場的老司機來說,城投債已經不如過去“穩”了。

今年以來,已經有數起省級城投公司風險事件被曝光。據海通證券梳理,包括年初被爆光的雲南國有資本信託逾期事件,4月天津市政建設開發公司資管計劃未能及時償付本息, 5月天房集團即將到期的一期信託計劃存在違約風險,此外近期還有一起城投違約事件,西安市灞橋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擔保的一期資管計劃到期未全部兌付,但因其沒有在公開市場上融資,引起的關注比較少。

5月15日下午,天房集團表示,已與中信信託確認,將依照合約約定按期還款,資金計劃有保障,並不存在延期還款問題。

不過,市場對於城投債的擔憂並未因此消解。隨著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日趨規範和嚴格,城投企業正在面臨較大的商業化轉型壓力,尤其是在部分省級政府已明確表示“不兜底”的情況下,城投企業債券估值分化將進一步加劇。

前述大型信託固定收益部投資經理向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透露其所在公司目前對城投債相當謹慎:“2015年以後發的城投不買,要買也隻買2013年和2014年發的,因為2015年前發的城投債納入地方債限額的概率會更高一點。”

隨著監管層日益強化對地方政府債務的管理,加強對各類金融機構與地方政府金融行為的約束,城投企業與地方政府信用嚴格區隔,必須依賴自身經營性現金流和信用狀況進行融資和債務償付,部分中低信用等級、區縣級城投的發行人面臨更大的轉型壓力和再融資壓力。

東方金誠評級副總監俞春江向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指出,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和資管新規在城投領域的政策合力將逐漸顯現,城投企業的原有融資管道需調整為基於自身信用的融資方式。

他預計,對自身信用基礎薄弱和債務規模過高的城投企業,如無法獲得地方政府股東注入優質的經營性資產,有效實現業務轉型,借新還舊的模式將難以為繼,或導致相當一部分城投債信用風險暴露,且與信用債相比非標產品更容易暴露信用風險,預計城投企業的違約率將有一定幅度的上升,甚至可能誘發投資人過度反應。

下半年不容樂觀

“這可能只是個開端。”針對近期的債務潮,李奇霖如是稱。薑超也認為,從低等級債券到期量來看,3 月和 4 月高峰過後有所回落,但 8 月起將再度上升且持續較高,兌付仍將面臨考驗。俞春江則指出違約已經成為債券市場的“常態”。

平安信託固定收益部投資經理朱俊磊向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表示,從目前來看,大家對下半年的預期都一致,8月份的違約壓力會更大。未來債券市場仍存挑戰,市場交易過於擁擠、信用違約風險加大以及流動性重新收緊都值得警惕。

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根據wind統計發現,從8月份起,公司債的償還規模將陡然上升,從7月的282.28億元上升至564.89億元。9月總償還量為634.77億元,10月為402.14億元,11月為725.71億元。

國泰君安分析師覃漢在此前的報告中也指出,後續信用風險仍高,警惕融資依賴性行業的風險繼續發酵。

“目前建築和地產的信用事件尚不算多,但進入下半年低評級償債高峰之後,風險可能會逐步暴露,當前信用風險的暴露可能只是剛剛開始,對信用債市場的衝擊也沒未到最大的時候。”覃漢說。(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部門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