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立秋 | 秋養肺,不遭罪

今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秋天就要來臨。立秋之後,氣候逐漸乾燥,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立秋時節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為主,適宜適當進補,並且著重注意機體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

立秋到,防溫燥

立秋後白天仍然炎熱,但早晚寒氣將漸盛,虛弱人群要避免寒氣侵體。不同於長夏屬濕,入秋後燥令當時,氣象乾燥,靠近暑天屬「溫燥」、靠近冬天屬「涼燥」。溫燥容易「動血」,不妨吃些滋潤的食品,如銀耳百合、蜂蜜、梨等,既清熱又潤燥。

1

銀耳銀耳有「菌中之冠」的美稱,中醫認為銀耳性溫潤,性平,味甘,有補脾開胃、滋陰潤肺、益氣清腸的功效。可以加入蓮子、枸杞子等熬製銀耳湯食用。

2

百合現代研究發現,百合含有生物素、秋水鹼等多種生物鹼,對人的情緒有很好的安定作用,對神經衰弱、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等都非常有益。百合還能滋陰潤肺,對陰虛燥咳也非常有效。

3

雪梨梨性涼,微寒,有潤肺清燥、止咳化痰、養血生肌的功效,秋季常有呼吸系統疾病,所以特別適合吃雪梨。雪梨可生吃,也可以蒸食,還可以做成湯和羹。

4

蜂蜜蜂蜜被譽為「大自然中最完美的營養食品」,蜂蜜含有多種無機鹽、有機酸和微量元素,有滋養、潤燥、解毒之功效。將蜂蜜配以溫開水飲用,不僅能潤肺還能養顏排毒。

秋屬金、金主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情緒比較容易低落。專家提醒,秋天要特別注意情緒調適,做到內心寧靜、心情舒暢,遇到傷感之事應主動排解。立秋之後起居方面最好做到早睡早起,待氣象更涼爽後建議加強體育鍛煉,有助於氣血運行、疏導肺氣。

立秋到,防濕邪

雖然節氣屬於立秋之時,但是夏天的暑氣並沒有消退,尤其是中國南方此節氣內還是夏暑之時,同時由於颱風雨季節漸去了,氣溫更酷熱,因而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秋天的雨水已經很多了,此時須防濕氣陰邪,困傷脾陽而發生水腫或腹瀉癥狀。要是早秋脾傷於濕,就會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發作種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濕也很關鍵。

防濕主要應以祛濕化滯、和胃健脾的膳食為主。如蓮子、冬瓜、蓮藕、山藥等。

1、蓮子

性甘、澀。清心醒脾,補脾止瀉,養心安神明目、補中養神,健脾補胃,止瀉固精,益腎澀精止帶。滋補元氣。蓮子芯所含生物鹼具有顯著的強心作用,蓮芯鹼則有較強抗鈣及抗心律不齊的作用。

2、冬瓜

味甘、性寒,有消熱、利水、消腫的功效。冬瓜含鈉量較低,對動脈硬化症、肝硬化腹水、冠心病、高血壓、腎炎、水腫膨脹等疾病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隨息居飲食譜》:「若孕婦常食,澤胎兒毒,令兒無病。」冬瓜的種子和皮也可入葯,冬瓜肉及瓤有利尿、清熱、化痰、解渴等功效。

3、蓮藕

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煮食,是常用餐菜之一。藕也是藥用價值相當高的植物,它的根葉、花須果實皆是寶,都可滋補入葯。用藕製成粉,能消食止瀉,開胃清熱,滋補養性,預防內出血,是婦孺童嫗、體弱多病者上好的流質食品和滋補佳珍。

4、山藥

味甘,性溫、平,無毒。主中焦脾胃之氣損傷,補虛弱,除寒熱邪氣,益氣力,長肌肉,滋補腎陰。久食薯蕷,令人耳聰目明、輕身不飢、延年益壽。還可去頭暈目眩、頭面遊風(頭面部浮腫,瘙癢起皮,滲液結痂),下氣,止腰痛,治虛勞羸瘦,充五臟,除煩熱,補五勞七傷,祛冷風,鎮心神,安魂魄,補心氣不足,開通心竅,增強記憶,還可強筋骨,治泄清健忘。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膚養發。把薯蕷搗碎後貼硬腫毒,能使其消散。

立秋到,防溫差大

秋天,秋風陣陣,地氣蕭殺,有時高溫悶熱,有時又秋雨連綿,陰霾悶濕。在如此劇烈變化的環境中,身體偶有不適,就易患上「秋季天氣過敏症」,秋夜涼風習習,有的人愛開窗而睡。受到夜間涼風侵襲,第二天就會全身酸痛,疲乏無力,還會引起咽炎、氣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經麻痹等。

首先要加強鍛煉,提高機體抗病防禦能力。秋天應適當「秋凍」,堅持冷水洗臉和冷水浴,以提高臉、鼻、喉對冷空氣的適應能力。及時增減衣服,防止受涼感冒。一方面,注意穿衣、蓋被,不要隨意減衣;另一方面,不要過早地穿上棉衣,秋要凍,才會對賊風有抵抗力。

立秋如何養生?

1、多喝水,益肺

秋季氣候乾燥,使人體損失了大量的水分,所以,在秋天更要多喝水,以保持體內津液充足,肺臟和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

雖然已經立秋,但氣象還是比較炎熱,人體出汗較多, 除喝水外,可以多吃新鮮的水果,不僅能起到補充水分的作用,還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和汗液中流失的鉀元素。

2、運動,養肺

秋季是運動的最佳時候,可以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如太極拳、慢跑、登山、呼吸操、快走等。鍛煉身體可以增強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增強體質。也可以適度進行深呼吸,如腹式呼吸,已達到清肺的效果。

穴位按摩法

立秋期間,按摩豐隆、足三裡、脾俞等穴位,也可讓脾胃變得強壯起來。

豐隆穴:豐隆穴首載於《靈樞?經脈》篇,具有調和胃氣、祛濕化痰、通經活絡、補益氣血、醒腦安神等功效,尤被古今醫學家所公認為治痰之要穴。

胃俞穴:主治消化系統疾病,如胃潰瘍、胃炎、胃痙攣、嘔吐、噁心等。該穴道還可以有效的配合治療由於胃腸功能引起的身體消瘦等消化系統病徵。

脾俞穴:脾俞穴的功效:利濕升清、健脾和胃、益氣壯陽。

足三裡:按摩足三裡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