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咖啡連鎖是不是未來三年的「下一桶金」?

這註定是一場狂歡。

瑞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融資6.95億美元,市值58億美元。18個月刷新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最快速度,瑞幸咖啡也成為今年在納斯達克IPO規模最大的亞洲公司。

此後的一段時間內,不管你願不願意,瑞幸及咖啡的相關話題將成為熱門談資。正如星巴克當年上市對商業咖啡的催化和助力,瑞幸成功IPO對中國咖啡市場也是滿滿的正能量。

專業數據公司也是蹭熱的高手,第一財經新近出爐的報告就預言:未來三年,咖啡連鎖會是創富的「下一桶金」。

咖啡的躁動

瑞幸上市首日取得好采頭。開盤價為25美元/股,比發行價17美元高開47%。截至當日收盤,股價為20.38美元/股,漲幅為19.88%。

▲瑞幸首日股價

在敲鐘儀式上,CEO錢治亞發表了《瑞幸咖啡宣言》,其核心為咖啡在中國的「消費平權」,表現為三點:

1. 咖啡沒必要那麼貴,國外街邊的飲品,大可不必在國內成了奢侈品;

2. 中國人會不會喝咖啡?坊間的大多觀點認為,國人骨子裡是茶的文化,咖啡是舶來品。這種觀點似乎有點勉強,西方人接受了茶,中國人也可以人手一杯咖啡。

發生在瑞幸身上的事實也在佐證這一點: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咖啡,現在,在瑞幸89.6%都是回頭客。

3. 中國咖啡和美國咖啡比,差距在哪裡?我的理解是,咖啡居三大飲料之首,在商業社會,一種文化的普及和推廣,還需要藉助商業的力量。星巴克的成功,就是遵從了商業的規則和邏輯,這也許就是中美咖啡的最大差距。

▲瑞幸獲客成本變化

瑞幸的上市,客觀上激發了整個行業的躁動。近期,有關機構頻發相關研報,展示了咖啡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更有報告指出,咖啡連鎖會是未來三年創富的「下一桶金」。

80度城市咖啡創始人李慶對此很冷靜,他認為,未來幾年,咖啡會不會在國內爆發,取決於兩點:一是要有群眾基礎,中國人會不會喝咖啡?二是投資的推動,適不適合做生意?怎樣去做這門生意?

在某種程度上,這與錢治亞的觀點不謀而合。

行業的「圍城」

咖啡在中國,彷彿一座「圍城」。

城外的人想進去,極盡無限之能事,從數據和演算法上來描述它的大好錢景。

我們經常看到的一個數據是:從人均飲用量上看,目前我國咖啡人均年飲用量僅為0.03公斤,遠遠低於全球人均年咖啡飲用量約為1.25公斤。按照國際比較,國內人均飲用量有30倍以上的提升空間

從2013年到2017年,中國咖啡市場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8%,預計市場規模有望在2020年達到75億美元。

城內的人想出去。咖啡看上去市場很大,但開過實體店的老闆都覺得自己很苦逼,賺不到錢。7賠2平1賺,是個不爭的事實

在飲品生態鏈中,咖啡高高在上,自我封神。被瞧不起的茶飲這幾年賺得盆滿缽滿,而近幾年喜茶和奈雪把新中式茶飲做到了新高度,早已不是1.0版時代的low逼形象,但大部分咖啡館依然靠著情懷和夢想苦苦支撐,寄希望於咖啡市場的真正起勢。

講通兩個邏輯

在商業世界中,得市場者得天下。

李慶堅持,國內咖啡市場要真正爆發,得講通兩個邏輯:有很多人喝,能賺到錢。

大多數觀點認為,中國是個有著幾千年茶文化的國家,喝不來咖啡。但新中式茶飲崛起的事實也告訴我們,90後、00後年輕人也是不喝茶的,只是茶飲的變革和年輕化,才讓他們愛上茶,奶茶才成為他們的續命水。

與中國類似,日本是世界著名的茶文化國家,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巨大的咖啡市場,咖啡消費量從20世紀60年代的25萬袋增長至現在的700萬袋。人均消費是中國的40倍。

第一財經聯手天貓新近出爐的一份報告似乎也在驗證這個事實。報告指出:

從線上來看,中國線上咖啡市場整體消費逐年提升明顯,並且消費增速高於人數增速,說明咖啡消費人群的消費黏性不斷提高。

90後和95後成為線上咖啡消費主力軍,其中,95後消費人數佔比提升明顯;女性佔比六成以上,並且人數增速明顯高於男性。

但李慶認為,咖啡的爆發點不在三年後,至少要等到10後能夠有消費力,這個過程最短也要5年。

這得益於雀巢、星巴克、全家以及麥當勞、肯德基等其他餐飲咖啡的前期市場教育。

雀巢的速溶咖啡讓人們認識到咖啡的存在,星巴克滿足了咖啡小眾人群的社交需求。全家、7-11、便利蜂等無處不在的觸眼所見,則讓咖啡更多地走入民間。

瑞幸的高補貼政策,客觀上起到了咖啡平民化和消費平權的作用。現在,城市的地鐵裡、賣場中拿著小藍杯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另一點需要特別提及的是,今年以來,奈雪、喜茶、coco都可等茶飲品牌已越來越多介入咖啡品牌,做「茶」與「咖啡」的結合,運用新茶飲的調製手法,讓不愛喝咖啡的人嘗試喝上咖啡,其市場意義巨大,作用也很明顯。

有了群眾基礎,咖啡適不適合成為一門生意?撲克投資家相關研報認為,咖啡豐富的消費本質決定其適合投資。

報告指出,咖啡行業本質是三個層次:提神醒腦—感情寄託—社交需求

咖啡的投資本質是一種人均消費量不斷提升的、讓消費者滿足能力很強的飲品。作為飲用量很大的品類,市場巨大,可以放量,而且容易品牌化並差異化,形成消費者粘度,可以提價。

非常符合消費品經典的量價齊升模式,因此這個行業產生了兩家採用不同渠道的巨型公司:雀巢和星巴克。到2014年其市值分別為2082億元和563億美元。

機會點在哪裡?

從目前的情況分析,中國地區速溶咖啡已經進入低速增長期,增量來自現磨咖啡。

現磨優於速溶,飲料機模式或有差異化機會。國內也會沿著該路徑發展。星巴克的成長正是源於對雀巢的部分取代。

李慶認為,消費體驗是消費增長最重要的前導因素,星巴克類的現磨門市式企業具有長期盈利能力,但是租金成本較高是一個核心問題,如果能夠採用一種介於雀巢和星巴克之間的模式過渡,是一種好的選擇。


在實操上,老塞咖啡創始人賴志旺認為,韓國咖啡連鎖在中國的失敗,其教訓可供我們借鑒。


從2012年開始,豪麗斯、漫咖啡、Zoo Coffee、MangoSix、途尚咖啡等大舉進入中國市場。擴張最快的2014、15年間,在中國開出了800多家門市。

但到了2017年,除少數品牌外,要麼失敗告終,要麼退出中國市場。歸結原因,主要有兩點:

1

缺乏保準化的產品和服務

100家咖啡館100種味道,不少業內人士將韓系咖啡館的極速衰落歸結於他們的加盟模式。韓系咖啡館沒有一套標準化的體系。

加盟店管理鬆弛,很多門市在促銷、團購等方面自己做主。就連咖啡豆採購、食物加工等關鍵環節也單獨行動。咖啡的味道自然得不到保障。

2

大店模式選址難,客流缺乏成惡性循環

太平洋咖啡CEO藍屹曾表示,從行業的平均水準來看,面積在150平方米的咖啡店是坪效最好的。

對於動輒就是幾百平米的韓系咖啡館來說,商業中心的租金成本太高,它們主要集中於居民區,大學和公園附近。因此韓系咖啡館在一線城市高達69%的店面選在郊區。

選址決定了人流,客流不足,導致惡性循環。

微信改版,

這樣做更快找到中國飲品快報

-蘋果IOS系統-

-安卓Android系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