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星巴克股東「月台」,瑞幸咖啡衝刺IPO

作者金雪瑤為阿爾法工場研究員

(本報告中的信息均來源於公開資料,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瑞幸咖啡要在美國上市了。

美東時間4月22日早8點,瑞幸咖啡向美國SEC正式提交了招股文件F-1表格,融資額度未確定,承銷商包括瑞信、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海通證券等機構。

此前的4月18日,瑞幸咖啡宣布,在18年11月完成的B輪融資基礎上,額外獲得共計1.5億美元新投資,其中貝萊德(BlackRock)所管理的私募基金投資1.25億美元,瑞幸咖啡投後估值29億美元。

與貝萊德洽談入股的同時,著名投資人孫正義也對瑞幸咖啡表示出了強烈的興趣。

自2017年10月首家測試門市在北京開業,不到2年時間將走完上市歷程,集爭議與迅猛擴張為一身的瑞幸咖啡,憑什麼在中國的新零售領域裡殺出一條另類跑道來?

01 資本敢砸大錢的底氣

瑞幸成立迄今18個月內,完成了B+輪共計5.5億美元融資。在貝萊德之前,已有大鉦資本、愉悅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君聯資本等業界知名機構相繼入局。

在商業賽場,資本們決不是為做慈善而來:外界看來,瑞幸燒錢補貼式激進擴張策略極富爭議;而對這些風投資本而言,這卻是一道經過縝密精算求解過的數學方程式:

【1】先看這道方程式中最通俗易懂的部分:賽道。

咖啡本質上是一種成癮性高頻消費品,美國每年人均消費咖啡400杯;北歐國家這一數字則在600杯,即人均每天兩杯;即便是同屬舶來文化的東亞市場——日本與韓國,兩國的人均年消費量也分別達到200杯與140杯。

還看中國市場:在經濟最為發達的北上廣,人均年咖啡消費量也僅是20杯。

差距即意味著發展空間。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咖啡市場,毋庸置疑是一條廣袤的賽道。

尤其在瑞幸創立之時,1500億元規模中國咖啡市場只有星巴克一家獨大,且其市場份額尚不足一半——在6、7百億左右。這意味著,僅看存量市場,中國咖啡業也養得起「第二個星巴克」。

只不過是,在瑞幸之前,這個市場從來沒有一個想去掀桌子的野心玩家。

對於一門快消品生意而言,成敗密碼在於客戶數量、消費頻次與客單價的正向循環。

相比絕大多數消費品類,咖啡在消費頻次與客單價這兩大維度上,有著難以比擬的優勢。

作為一個完全工業化的產品品類,放眼全球市場不同國家的各大品牌,它們使用的咖啡機、原料幾無二致,只是為了追求或濃或淡的口感而在沖配比上各有不同考量。

對於瑞幸和星巴克這類頭部品牌來說,它們的一台咖啡機採購價格基本都在12萬元左右,這基本和一台普通計程車的價格差不多。

但其中生意模式別有洞天的地方在於:一台計程車一天跑20單已經接近極限,而一台咖啡機的使用周轉頻率卻能在250—300杯。

不僅效率高的多,更重要的是一杯咖啡售價25—30元,基本等同於計程車的一次客單均價——這主要得益於星巴克過去經年對於中國咖啡市場的培育,最終形成了這樣的價格體系。

這也就解釋了,為何計程車領域補貼大戰的「前車之鑒」,可以被瑞幸的投資者視之無物:

滴滴們為了獲客需要長期補貼,但每單就要補貼10幾元,最終陷入虧損泥沼難以自拔;而咖啡相當於10倍功率的計程車,獲客成本相對低得多——約在30—50元/人左右,也就是說只要客戶後續再買5杯咖啡,前期獲客成本就收回了。

即便賽道與生意模式均堪稱一流,但某種意義上,瑞幸的成功對於整個中國咖啡市場而言仍只是一個偶然。因為本質上說,瑞幸並不是一個傳統的零售品牌,而是一家科技公司,使其難以被傳統從業者複製。

瑞幸對於咖啡行業的改造,主要依託於自行研發的IT系統,並在開始運營咖啡之前即進行了深度的模型測試。

從財務角度看,該模型的核心是:有效掌控DOE(direct expense at percentage revenue,費用佔支出的百分比)。

具體來說:

  • 人工成本低:隻通過APP下單,沒有收銀員;
  • 物業成本低:APP下單的外賣模式,使得選址不必為物業一層,且店面面積在50平米左右即可,這使其單杯物業成本僅為1-1.5元。相比而言,星巴克動輒300平米店面,單杯物業成本達到了10-12元左右;
  • 網路效應強:基於APP這一中控平台,網路效應可以通過與第三方品牌的合作是迅速做大,比如與全國性加油站品牌合作,它們的網點即是瑞幸的網點;
  • 營運損耗低:門市只是前置倉,APP下單可以有效採集數據,得以對用戶進行精準畫像;根據用戶畫像洞悉偏好製備物料,大幅降低營運損耗;
  • 獲客成本低:不僅隻體現在人均30—50元的獲客成本上,咖啡的爆品效應同時亦能有效異塵餘生至其他品類,有效降低全部品類的獲客成本——咖啡只是切入點,水、茶、果汁、輕食均是瑞幸附加值更高的產品線成員。
  • 目標客戶清晰,用戶體驗流暢:瑞幸的網店均圍繞辦公大樓設立,其標準的客戶場景是「一位年輕白領在距離地鐵出站3站地時下單,出站後拿著咖啡上辦公大樓」,這顯然是「高冷的」星巴克所做不到的。

上海車展的瑞幸咖啡快閃店

基於這樣的商業模型,瑞幸通過不同區位的店面進行前期多輪測試後發現:如果每家店面每天平均售出350杯咖啡,即可覆蓋所有成本;同時,每家店面大約需要經過平均1.5個月的爬坡期,便可實現收支平衡。

經過深度模型測試優化,在瑞幸模式基本成型之時,運營數據已經顯示出了其未來的整體發展趨勢。這也最終支撐了瑞幸投資人在店面擴張上的義無反顧:既然100個店都可以很快盈利,為何不把全國一二線城市市場都砸下來?

更重要的是,基於這樣的模型,使瑞幸對自己的商業模式看的更加清晰:其本質不是產品運營而是客戶群體管理。

基於這樣的認知,對於瑞幸模式而言,店面不斷擴張核心考驗便集中在執行力上:如何通過對於數據的處理,即時滿足客戶的需求變化,進而不斷提升用戶粘性。

投資者之所以對此仍有信心,是因為瑞幸的部分運營人員包括CEO,均來自神州優車,有過全國擴張和與強勁對手對戰的經驗。

02 與星巴克不對稱的競爭

貝萊德本身也是星巴克的股東,投瑞幸的原因,用行業話說就是對沖。也就是對沖新物種誕生後對老物種的侵蝕。顯然瑞幸的發展已經從結構上嚴重威脅到星巴克的未來了。

首先代際不同,瑞幸的更年輕。國外的經驗表明,當代際切換以後,新的消費品牌會崛起。

瑞幸當前主要用戶群體為工作在各一二線城市CBD裡的年輕白領,年齡分布在22—32歲之間,女孩更多一些。相比而言,星巴克客戶群平均年齡則為35歲。

正是基於這樣的畫像,使得其在咖啡口感調配上,對比星巴克顯得更輕一些。

雖然中國市場足夠大,但用戶群體的代際變化,仍令星巴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險:

本質上看,星巴克引以為豪的「第三空間服務」,實際是互聯網前期生人的本地購物一代催化而生;而瑞幸的崛起,依託的卻是(移動)互聯網一代,他(她)們對於網路購物有著天然的融入度,更樂於通過社交方式分享自己的生活品位。

鮮明且激烈的代際衝撞之下,意味著星巴克的主力用戶在不斷老化,而新生代卻被瑞幸截流,這正是前者當前最大的恐懼。

這樣的商業現象已經在諸多傳統行業裡屢見不鮮。就像美國的老牌汽車,林肯、卡迪拉克的用戶老了,銷量自然慢慢下滑,而年輕人更喜歡寶馬、特斯拉。

咖啡沒有不同,本就一普通的飲品,隨著主力用戶從年輕人變成中年人,星巴克的銷量自然下落。

其次,移動互聯網對實體形成一種降維打擊。咖啡打折只是一種吸引流量的方式,咖啡成本本身很低,用來引流很便宜。同時移動互聯網積累的用戶數據,可以精準的推送不同的產品。

新用戶下載瑞幸APP並完成註冊,就免費贈送一杯24元的咖啡;老用戶成功邀請新用戶註冊,邀請人與被邀請人各得一杯免費咖啡。在這樣的獲客關係鏈中,最主力的用戶群體正是在社交網路裡成長的年輕人,他們對這種社交式行銷有著天然的親近感與接受度。

這是星巴克所不能及的。儘管星巴克也在不斷嘗試的所謂的新零售,例如與餓了麽合作新增外賣業務,但它本質的商業模式並沒有變化——打個形象的比喻,星巴克不過是新零售的馬甲在賣傳統咖啡。

第三,輕資產運營,相比星巴克重資產運營擴張速度要快的多。這一點已經無需贅述,從瑞幸模式當前的擴張速度與效率已可見一斑。

03 未來的市值空間

首先從市值角度來看,星巴克當前的市值在950億美元左右,來自華爾街定價認為,其30%的市值來自於中國市場貢獻,即中國市場部分的估值在285億美元左右。

瑞幸現在的數據達到了星巴克的三分之二,鑒於其仍處於快速擴張期,其當前的29億美元B+輪投後估值便顯得極度低估。

以瑞幸目前的勢頭,想做到百億營收規模並非一件難以達成的事——瑞幸獨立的APP沉澱那麼多用戶,用戶是值錢的;基於自有APP的註冊顧客數、DAU(日活用戶)、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就會不斷滾雪球,進而擁有源源不斷的資本彈藥。

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中國咖啡的滲透率還很低,對比同樣是東亞的日韓台灣香港,中國的人均咖啡消耗量非常小,市場極其巨大。且其未來不光是賣咖啡,還會拓展到更多的品類。

在邊際擴張到穩定階段,並能實現全面盈利之後,以其25%的利潤率,同時參照星巴克30倍PE(市盈率),其市值有望看到750億元人民幣。

但從競爭角度來看,我們也要更為理性:從反脆弱性上來說,瑞幸未來不太可能擊潰星巴克,而且兩者的目標消費人群有並不完全重疊,且我國咖啡市場總量夠大,完全容的下兩個咖啡品牌,不過是二者相互競爭老大老二而已。

因為老大老二競爭,雙方會獲得聚集行業幾乎全部的曝光率,老三的利潤空間將會越來越小。正如三星和蘋果競爭,死的是諾基亞;王老家和加多寶打架,和其正死掉了。

瑞幸未來大概率是會把其它街邊奶茶店、冷飲店替代了。掌握了大量場景需求與用戶數據資源之後,瑞幸正在探索賣給用戶更多有需要、有價值的商品,包括奶蓋茶、果汁、輕食等,部分門市已經逐步上新。

瑞幸的APP裡有超過1680萬的日活用戶,用戶勢必會被導流到瑞幸的其他產品上,隨著未來瑞幸菜單中水果茶、蛋糕等高性價比的產品品類增加,中小品牌的奶茶市場會被瑞幸所取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