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暑】氣象炎熱易煩躁、失眠,這些方法助心平氣和

作者:肖平 編輯 孔德明

7月7日太陽到達黃經105度,為小暑節氣,氣象炎熱。人們在注意防止身體中暑的同時,更要提防夏季情感障礙症的發生,即「情緒中暑」。

此時節最好「少動多靜」。一些人喜歡到大自然中去步山徑、撫松竹,但一定要注意不要勞累。天熱時可在環境清幽的室內,讀書習字、品茶吟詩、觀景納涼。

下面請本期特邀專家趙和平主任醫師為大家介紹小暑時節的調養方法。

本文受訪專家

趙和平,主任醫師,第六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湖北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針灸學會針刀委員會常委,中國針灸學會針刀委員會膝關節病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湖北省「知名中醫、百佳醫生、我最喜愛的健康衛士」。從事醫療、教學、科研、管理工作40餘年,主持完成了多項重大科技成果,出版5部專業著作。

專家導語: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夏日裡暑邪會逐漸的深伏於體內,而不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季,火邪克金,而傷肺氣,容易導致人的免疫力下降,易患感冒、咳嗽、發熱等疾病。

保持心性清寧 防止「情緒中暑」

小暑之季,氣候炎熱,人們易感覺心煩不安,疲倦乏力。中醫講五臟與季節相對應,夏季為心所主,我們在自我養護和鍛煉時,應顧護心陽,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

不同的情志刺激可傷及不同的臟腑,產生不同的病理變化。中醫養生主張一個「平」字,即在任何情況之下不可有過激之處,如過喜則傷心,心傷則心跳神盪,精神渙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則精神失常等。此時節,人們在注意防止身體中暑的同時,更要提防夏季情感障礙症的發生,即「情緒中暑」。

「情緒中暑」的主要癥狀是心情煩躁,易動肝火,好發脾氣,思維紊亂,行為異常,對事物缺少興趣,不少人常因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動肝火,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健忘。如果覺得自己有以上癥狀,就要考慮是否是患上夏季情感障礙症了。

為了預防「情緒中暑」,養生專家建議,天熱時,要保證充足睡眠。當溫度超過33℃時,要減少工作量或暫停工作,不要做劇烈運動,以免造成體能消耗過多、有損身體新陳代謝。

情感障礙症患者要時刻注意增加營養,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為好,少吃油膩、辛辣的食物,多吃去火的食物,少飲酒,少抽煙。

另外,一定要做好心理調節。在盛夏時節要靜心、安神、戒躁、息怒。越是天熱,遇事越要心平氣和。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學會情緒轉移,進行「冷處理」。

注意清熱去火 清補降溫排毒

在炎熱的伏天,最易發生的季節病就是中暑。中暑主要是因為氣溫高,而環境通風差,使體熱不能及時向外發散造成的。此時外出,應調整時間,避免中午高溫時外出。有些老人在此季節中常感到煩躁,疲乏無力,食慾減退,甚至頭暈、胸悶、噁心等癥狀,中醫講是「暑傷氣」,民間則說是「苦夏」。對此,可適當進補,以補充身體不足的中氣。並且要保證睡眠的充足,並利用午睡時間,以彌補夜晚睡眠的不足。

夏季適量吃冷飲可防暑降溫,但冷飲吃得太多,則有害無益。胃腸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就會加快蠕動,縮短食物在胃腸裡的停留時間,直接影響人體對食物營養的吸收。同時,由於夏季氣溫高,體內的熱量不易散發,胃腸內的溫度也比較高,如果驟然受到大量的冷刺激.有可能導致胃腸痙攣,引起腹痛。夏季瓜果對維持人體內酸鹼度平衡有很好的作用。但是,過量食用,會增加腸胃負擔,重則會造成腹瀉。

進入高溫氣象,心臟排血量明顯下降,各個臟腑器官的供氧能力明顯減弱。所以心臟有問題的人活動後容易出現氣短、心慌等現象,因此,這類人群要注意運動不要猛烈,最好選在早上和晚上,晨練不宜過早,以免影響睡眠。

冬病夏治當時 穴位貼敷防病

小暑節氣期間正好趕上入伏,即「三伏天」。 中醫認為,夏季的「三伏天」正是一年之中最為炎熱之時,同氣相求,人體陽氣隆盛,皮膚疏鬆,腠理開泄,毛孔開張,氣血流暢,此時在體表穴位進行藥物貼敷等措施,有利於藥物的吸收,氣血隨著經絡到達病變部位以驅散體內寒積,故為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

「冬病」是指寒冷季節或受涼後容易發病或加重疾病,多以患者素體陽氣不足為內因,以寒邪侵入為外因。比如各種風濕疼痛、咳嗽、哮喘、過敏性鼻炎、小兒泄瀉、體虛感冒、凍瘡、免疫力低下等症。冬季陰氣重,患者體質處於低潮,此時治療,見效緩慢。「夏治」是指冬病在夏季治療,根據中醫「春夏養陽」和「天人相應」的理論,利用自然界夏季陽氣最旺的時節,在三伏天實施治療,扶助人體陽氣,祛除沉寒、補益虛損、通達經絡,修復損傷可獲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病夏治不是一個單純的穴位敷貼,而是一種系統治療手段,治療方法有內服中藥、針灸按摩、食療等方法,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1、針灸按摩:起溫經、通絡等作用。如:天突、膻中、肺俞、心俞、大椎等穴。

2、藥物常選用:辛溫散寒、溫陽通絡等功效藥物。如:白芥子、蘇子、麻黃、桂枝、地鱉蟲、薑汁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