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名醫堂 | 可能伴隨終生的疾病——高血壓

中國慢性疾病發病率的持續增長已成為重大的社會公共衛生問題,而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我國2.7億高血壓患者的治療率不足27%,控制率不足10%,讓作為臨床醫生的我們深深擔憂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還會繼續如井噴般增長。

因此,讓公眾對高血壓的相關常識有所了解是十分有必要的。

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血壓升高為特徵,同時可伴有心腦血管和腎臟等重要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的臨床綜合征。非同一天連續三次測定血壓,當收縮期血壓≥140mmHg和/或舒張期血壓≥90mmHg,即可確診高血壓。對一直服降壓藥的高血壓患者來說,血壓<140/90 mmHg也可診斷為高血壓。高血壓是慢性進行性疾病,臨床上測量到的血壓數值只是高血壓疾病的表面參數,而其背後是動脈功能的損傷,並逐漸進展為結構性病變,發生動脈硬化及動脈粥樣硬化,導致所供應臟器的血流灌注異常,發生相應的靶器官損害及臨床疾病,最終影響高血壓患者的生活品質乃至生命。所以說,高血壓是伴隨患者一生的慢性、進展性心血管疾病。

高血壓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可以引起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心絞痛及心肌梗死;引起腦動脈硬化、腦梗塞和腦出血;引起腎動脈硬化,影響腎功能,重者導致尿毒症。這些疾病在高血壓早期可能沒有任何癥狀,患者一旦出現這些器官的損害,標誌著高血壓正在進一步發展。高血壓的進展將大幅增加患者的治療費用,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因此,高血壓患者應當經常監測自己的血壓(可以通過醫院門診也可以通過家庭血壓測量),必要時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測量。由於高血壓常常與高血糖、高血脂並存,而多種因素同時存在情況下其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幾率將明顯增高,因此高血壓患者應當定期進行如下檢查:每3—6個月查一次血糖、血脂等指標;為了解腎臟是否受損害,建議定期檢查尿常規、尿蛋白/肌酐,同時進行血肌酐和血尿酸的檢測;為了解心臟是否受損害,必要時可行心臟X線、心臟超聲或冠脈血管CT造影,判斷有無心肌肥厚、心臟擴大、主動脈擴張、冠狀動脈狹窄等;臨床疑為腎血管性高血壓的患者可做雙側腎臟、腎血管的超聲或CT,必要時行腎動脈造影、腎圖,取血測定腎素水準,當懷疑慢性腎盂腎炎時可到醫院做腎盂造影的檢查。

目前,高血壓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已知與發病有關的因素有:

——年齡:發病率有隨年齡增長而增高的趨勢,尤其是40歲以上者;

——食鹽:攝入食鹽多者,高血壓發病率高;

——體重:肥胖者發病率高;

——遺傳:大約半數高血壓患者有家族史;

——環境與職業:有雜訊的工作環境、過度緊張的腦力勞動均易引發高血壓,城市人群的高血壓發病率高於農村人群。

其中特別要說明的是,一般來說高血壓是有遺傳因素的,父母一方有高血壓的人群發生高血壓的幾率在35%左右,父母雙方均有高血壓的人群發生高血壓的概率鋼彈50%以上。然而這並不是說父母有高血壓,則子女百分之百都會發生高血壓。常規來說,有家庭遺傳背景的個人長期處於不良的環境因素和生活方式下才會發病,有煙酒嗜好、精神高度緊張或體力活動少而肥胖者發生高血壓的時間可能提前。而如果避免上述不良的生活方式,即便有高血壓家族史,也有可能不發病,或者發病時間明顯延後。再者,高鹽攝入者易發生高血壓,這可能就是我國高血壓發病率北高南低的原因之一。因此,儘管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群發生高血壓幾率很高,但如果能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並通過家庭自測監測血壓,就可以延緩甚至防止高血壓發病。

由此可見,高血壓是一種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疾病,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降低血壓、減少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生。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減輕體重,保持體重指數(BMI)< 28kg/m,這樣有助於防止血糖、血脂的增高;合理膳食,減少烹調用鹽,少食用醃製食品,每人每天的食鹽攝入量不宜超過6g,增加飲食中鉀和鈣的攝入量;適量運動,根據年齡、血壓的控制情況、有無併發症等,選擇合適的鍛煉方案(即合適的運動強度、頻度和運動時間等),可選擇快走、散步、慢跑、打太極拳、游泳、跳健身操等,每次30—40分鐘,每周2—4次;戒煙限酒,吸煙可促進動脈硬化、增加血液黏稠度等,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之一,大量飲酒與腦卒中的危險性相關,同時酒精能降低某些抗高血壓藥物的療效,故應限制飲酒量,每天不超過20mL為宜;平衡心理,患者在工作和生活中應盡量避免強烈刺激,要學會「冷處理」,保持良好的心態。

如果已經得了高血壓,人們往往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可以服用「對老張的高血壓特別有效」的降壓藥嗎?

答案是「不可以」!

如前所述,高血壓的病因並不十分明確,自然疾病也很難徹底根治,故高血壓為慢性終身疾病,只能通過藥物控制血壓。每位高血壓患者的主流病因不完全一樣,如有人是由於高鹽攝入,血管內容量高、壓力高,這類血壓增高的原因多見於老年患者;有人是由於體內神經內分泌系統激活,心率快、神經興奮,此類血壓增高機制多見於年輕人、肥胖人群及更年期婦女等。不同的高血壓患者還可能擁有不同的病程,最終可能逐漸出現不同種類的高血壓相關的臟器損害,而不同的降壓藥對於心、腦、腎血管的保護各有優勢。如此看來,不同的患者血壓升高的病因及機制不盡相同,預後走向也不同,自然也各有自己獨特的治療處方,不可效仿別人的治療方案,也不應該隨便更換治療方案。如果高血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新的血壓升高機制及高血壓相關併發症,應及時與診治的醫生聯繫,進行病情再評估,並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

那麼對於患者來說,一日內什麼時候服用降壓藥物比較合適呢?通常認為,在人們清晨清醒後,血壓逐漸升高,在醒後4—5個小時或上午11點左右為血壓的第一個高峰,隨後血壓逐漸呈現下降趨勢,在下午3—5點血壓再次升高,呈現一天之內的第二個血壓高峰,然後再次逐漸下降,至夜間人們睡眠後血壓降低至白晝血壓的80%左右。按照藥物治療的時間治療學規律,如果是每日服用一次的長效降壓藥,通常宜在清晨服用,建議在晨起半小時至一小時內服藥;如為中效葯,則為晨起及傍晚服用;如為短效葯,即早中晚三餐前後服用。為了獲得長效平穩的降壓效果,人們通常希望服用每日一次的長效降壓藥。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患者的血壓高峰值可能在晨起出現,也可能在下午、晚上、睡前或夜間,這被稱為異常血壓節律,按常規服藥時間服藥可能會使藥效不能覆蓋高血壓峰值,因此需要通過醫院的動態血壓監測或患者家庭自測血壓,發現血壓的高峰時間以及藥物治療中的薄弱時間段,從而調整服藥時間或調換藥物。

還要注意的是,降壓藥不可以隨便停服。高血壓患者在應用降血壓葯治療一段時間後,血壓逐漸降至正常,但是如果在這個時候自行停葯,則可能在不長時間內血壓再次升高,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正如前面說到的,由於高血壓是慢性進行性疾病,在臨床上測量到的血壓數值只是高血壓疾病的表面參數,如果降壓藥吃吃停停,血壓波動高高低低,更容易出現或加重靶器官損害及臨床疾病,所以降壓藥不應隨便停用。

高血壓的診治和管理是漫長的過程,可能長達十年乃至幾十年,因此,建立對高血壓及其發生發展過程的正確認識,走出對高血壓診治的常見誤區,是對高血壓良好控制管理的基本前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