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投資者看好 “旱澇保收”的貓眼進化成功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上線六年後,中國最大的在線票務平台貓眼開始了IPO之旅。

9月初,貓眼正式遞交了招股書,準備在香港上市。這份招股書將真實的貓眼以及在線票務網站的競爭格局公布於眾。

事實上,貓眼的股權結構就是一部中國在線票務網站的進化史。

市場份額

貓眼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別實現收入5.96億元、13.77億元、25.48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06.6%。同時,淨虧損額分別為12.98億元、5.08億元及761萬元,虧損額大幅縮窄。2018年上半年,貓眼的營業收入為18.95億元,同比增長103.5%;淨虧損2.31億元,去年同期為1.17億元。

來源:公司公告

收入來源方面,在線票務的服務費是主要的收入。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貓眼票務銷售的收入分別為5.95億元、9.6億元以及14.9億元,2018年上半年更是達到了11.48億元。

來源:公司公告

但是需要留意的是,貓眼的收入並不包含電影票的費用,僅僅是5%左右的服務費收入。按照招股書披露,2015年至2017年,貓眼平台上實現的總交易額分別為140.43億元、144.31億元以及216.79億元,今年上半年貓眼電影票務業務總交易額約為166.46億元。

這就揭開了貓眼的第一層面紗:真實的市場份額。

國家電影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今年上半年中國電影票房為320.31億元,同比增長17.82%。如此推算,貓眼的市場份額約為52%。換而言之,2個人購買電影票時,就有一人使用貓眼購買。而其余的則是線下銷售以及淘票票的份額。

對比來看,這一數據可能更有意思。要知道,幾年前,在線票務網站還是群雄割據的混亂局面。

股權背後的三股勢力

貓眼成立於2012年並於當年上線。這家公司由美團內部孵化而出,前身是美團娛樂部門的在線電影票務業務。2015年10月,美團與大眾點評戰略合並完成之後,貓眼整合了大眾點評的娛樂業務。2016年,貓眼從美團點評剝離,開始作為電影發行方開展業務,並從事其他娛樂服務。

目前來看,貓眼股權比例較為分散。光線傳媒以及光線控股合計持有貓眼48.8%的股份;微影時代共計持有貓眼20.62%的股份;騰訊系旗下意像之旗持有16.27%的股份。另外,美團系持有8.56%的股份。

這之中每1%股份的來源,都可以牽扯出一段競爭與糾葛。

2015年,在貓眼獨立之後,原股東美團點評為了貓眼的壯大,引入了如今的第一大股東光線傳媒作為了戰略投資人,王長田成了貓眼背後的“第一個男人”。

2016年5月,光線傳媒採用23.83億元的現金和價值23.99億元的光線傳媒股票,換來了貓眼57.4%的股權,當時貓眼的估值達到83.31億元。2017年8月,光線控股繼續增持貓眼,其以17.76億元的對價購買了上海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貓眼19.73%的股權。根據交易價格計算,貓眼的整體估值約為90億元。

貓眼背後的第二股勢力,則是騰訊。騰訊的入股,則牽扯出了貓眼與競爭對手微影的合並。

在票務市場上,貓眼和淘票票雙競爭形成之前,是娛票兒(微影)、淘票票以及貓眼三足鼎立的格局。

根據易觀發布的《中國電影在線票務市場季度監測分析2016年第4季度》,當時貓眼、娛票兒、淘票票分別以27.66%、17.23%、16.82%位列中國電影在線票務市場前三位,另外,此前被微影時代收購的格瓦拉市場份額為4.44%。

到2017年第一季度中,前三名分別是貓眼、淘票票、娛票兒,市場份額分別是26.41%、20.06%、17.49%,格瓦拉市場份額為4.09%。

不難發現,競爭異常膠著。而當時,巨額平台補貼成為了結束競爭的主要原因。

2017年9月,貓眼與微影時代合並組建“貓眼微影”,原貓眼CEO鄭志昊任新公司的CEO。新公司以貓眼為主體合作雙方相關業務,貓眼將注入全部業務,包括電影和演出票務業務、行業專業服務、電影投資宣發等。微影時代將電影票務、演出業務及相關資產合並注入新公司。

在貓眼的招股書中,提到了騰訊的流量貢獻。騰訊給貓眼開了微信和QQ等核心入口管道,招股書中使用了“能夠在任何時間以及任何地點始用”。

此外,美團點評則持有貓眼8.27%股份,位列第三。雖然是孵化出了貓眼,但是隨著貓眼版圖的不斷擴大,並且需要越來越多的合作夥伴,美團股權反而被稀釋。但真正和貓眼進行深度綁定、給予貓眼實際深度支持的還是美團。美團雖然僅剩下不到10%的股份佔比,但依然把其APP最核心的位置留給了貓眼,給貓眼帶來了最多的用戶。

之所以市場對貓眼十分看好,不僅由於它是一個賣票和看票房數據的平台。這家公司除了票務,還有兩塊重要的業務不得不提:賣品和廣告等院線非票業務,以及電影投資和發行。

從貓眼的股權變化來看,最先引入的光線對於貓眼而言意義巨大,尤其對其影視娛樂投資收入。

2014年開始,賣票的貓眼打起了發行的主意,從發行到投資,更深度參與到電影產業運營環節。2014年以來,貓眼深度參與行銷發行的電影包括《我不是潘金蓮》、《羞羞的鐵拳》、《前任3再見前任》、《捉妖記2》、《我不是藥神》等,多為聯合出品方以及主控發行方。收入方面,影視娛樂的收入佔比也逐漸提高。2017年,貓眼影視娛樂收入達到了8.52億元。佔比方面,貓眼在2015年時有99.6%的營收來自於票務服務,在2018年上半年,這一比例下降到了60.6%,而娛樂內容服務的比重上升至29.6%。

貓眼進化成功麽?

投資者看好貓眼的一大原因,是因為貓眼看起來“旱澇保收”。

目前,貓眼最為主要的收入來源票務銷售,其本質也是按照票價一定比例收取服務費,比例約為5%。這筆收入並不會受票房的影響。

來源:招股說明書

按照票房發展的速度,貓眼市場太空可以想象。據估算,2020年,中國的綜合票房收入將達到913億元。按照5%的服務費比例以及如今50%的市場份額計算,2020年貓眼這筆收入將達到23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貓眼市場份額還在不斷增大。

投資者看好貓眼的另一個原因,是貓眼的數據能力。招股說明書中顯示,貓眼的數據平台為其增添了不少亮色。目前貓眼平台中,除了可以購票的普通版貓眼APP之外,還有貓眼專業版APP。在專業版中,可以查看排片比例、票房分成,甚至可以預測票房。貓眼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劉鵬根據數據模型指出,映前熱度和映後口碑是決定影片票房的兩個關鍵因素。目前貓眼“想看數”已經成為衡量影片熱度的一項關鍵指數。

在貓眼數據的支撐下,發行業務已經不單單依靠物料,而更多的是預見性參與到前期話題的製造以及預熱。

因此從票房業務以及發行等衍生業務來看,貓眼發展太空可以期待。

不過,港股市場近期新股頻頻破發。包括小米、中國鐵塔、映客、齊家網等在內的幾十家科技公司都未能幸免。貓眼股價未來會有怎樣表現,還需要看發行價等其他因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