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投資越來越難做 股權私募基金使出控股型收購新玩法

  投資越來越難做 股權私募基金使出控股型收購新玩法

  每經記者 劉海軍 每經編輯 謝 欣

  現在股權投資越來越難做了,這是很多業內人士的共識。去年以來,由於出現了IPO審核趨嚴、市場減持新政頒布等因素,PE/VC行業出現了“普遍性”困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在市場已是一片“紅海”的背景下,部分中小股權私募開始尋求個性化突破,不再以二級市場為唯一退出途徑,而“控股型收購”這一投資新玩法也就脫穎而出了。

  “國內控股型收購還處於起步階段,但在醫藥醫療領域已經出現了很多控股型收購機會。控股型收購的關鍵是找到被市場低估的資產,收購並培育壯大。”深圳物明投資合夥人張宗友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股權機構現“普遍性”困境

  說起現在的PE/VC市場,在很多人看來,幾個重要特徵就是人多、錢多、資產泡沫大、好項目少。

  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統計,截至2018年1月,備案的PE/VC機構已有1.35萬家,管理資金規模7.09兆元,從業人員有24.09萬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在一片“紅海”的背景下,當前國內PE/VC行業出現了一些“普遍性”困境。

  達晨創投創始合夥人劉晝就表示,現在PE/VC遇到的“普遍性”困境有以下幾方面:IPO審核趨嚴,審核節奏放緩將成為常態;資本市場減持新政頒布,大幅降低了基金的內部收益率;新增入市資金難以消化大量解禁股權;投資成本估值持續攀升,資產端價格上漲明顯等。

  具體來看,隨著2017年10月新一屆發審委履職以來,IPO審核從嚴把關,過會率不斷新低,甚至一度出現“零通過”的狀況。這在傳統PE/VC以IPO退出為主要盈利模式的情況下,對行業或許會產生較大影響。

  此外,除了PE/VC以前的主要退出方式受阻,大宗接盤也受到限制,因此基金的內部收益率也大幅下降。

  正是在以上主要的幾點困境之下,市場資源進一步向大型PE集中。而從出資結構來看,PE的出資人目前以機構為主。而在以機構為主的投資時代,缺少資源優勢的中小PE會日子越來越難過。

  “控股型收購”脫穎而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和多位業內人士交流後了解到,在PE“普遍性”困境下,有條件、有能力的大基金開始成立並購團隊或並購基金,以消化存量項目,整合上下遊產業鏈,向並購、重組等盈利模式延伸。而中小PE公司則開始分化,有些有想法的基金開始尋找個性化的突圍策略。

  記者了解到,在這些中小創投公司謀求突圍的方式中,“控股型收購”這種方式近期成了行業一個比較顯著的趨勢。

  所謂控股型收購,主要的盈利模式不是通過所投企業上市後減持盈利,而是對企業實現控股型收購後植入團隊、制度、資源和銷售等,對企業運營更新,實現企業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最後通過並購重組等多元化途徑獲利。

  “在PE發展早期,大部分機構采取大而全的投資策略,主要投資領域全覆蓋,這在當時背景下是正確的。但隨著行業發展成熟、競爭加劇,這種模式的弊端也開始顯現了”,深圳物明投資合夥人張宗友說道。

  在張宗友看來,控股型收購更側重於產業,而不是傳統的資本運作。傳統PE主要做的是Pre-ipo,但此市場格局已定,競爭非常激烈,一級市場的投資價格已經向二級市場靠攏,Pre-ipo的業務模式已經受到挑戰。

  “市場正在逐漸成熟,通過一二級市場估值套利的模式壓力變大,而企業價值挖掘成為了核心。相比持有少數股權的PE投資,獲取控股權的並購方式更具吸引力。國內控股型收購還處於起步階段,但在醫藥醫療領域已經出現了很多控股型收購的機會。”張宗友表示。

  找到低估值資產是關鍵

  相對少數股權投資,既然是控股型並購,那麽就要深度參與企業經營。

  對此,張宗友解釋稱,控股型收購主要是“並購然後運營”模式。這種收購難度更大、門檻更高、周期更長。

  “我們做了幾年控股型收購後總結出一點,關鍵是你要有能力找到被低估的資產。市場中其實是有大量優質資產被嚴重低估,關鍵是投資人能否找到這些被低估的資產。”張宗友說。

  “雖然控股型收購的企業有可能是虧損的,但企業的核心資產必須是有前途的,隻不過由於市場上很少有人看到這些資產被低估。而我們恰好擅長尋找這些資產,之後聘請職業經理人對控股型收購資產進行運營,最後把這些資產出售,實現投資收益。”張宗友稱。

  “中國的控股型收購還處於起步階段,競爭對手少,意味著可以有更多機會收購便宜資產。”張宗友最後補充道。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