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路狂奔 拚多多為誰而生

  拚多多為誰而生

  來源: 猛的號

 圖來自網絡 圖來自網絡

  1

  2007年6月1日,《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題為《重慶:中國未來城市的樣本》的報導,美國人驚訝於重慶所發生的一切,從當初“不適合人類居住之地”到“中國未來城市樣本”。

  五個月後,家樂福重慶沙坪壩店舉辦十周年店慶,期間一款菜籽油特價促銷,原價每桶51.4元的5升裝只賣39.9元。上千市民凌晨4點就趕去排隊。8點30分,超市門剛打開一個小口,人群一擁而上,踩踏發生,共造成3人死亡,31人受傷,其中7人重傷。

  重慶當時正大興土木,捷運呼嘯,高樓林立,精品購物場所鱗次櫛比,是中國奢侈品銷售最具潛力市場。一桶油就優惠11塊錢,對於重慶的精英階層而言,或許買不到必勝客的一塊披薩,甚至不夠到星巴克喝一杯咖啡。為何這麽多人發瘋似地哄搶?

  公益人士鄧飛那時還在《鳳凰周刊》做記者,他去了現場,發回報導《重慶碎片:家樂福踩踏事件背後的憂傷故事》,其中有句話讓人印象深刻,他這樣形容重慶底層民眾的日子:“像苔蘚一樣千方百計活著”。

  那時的重慶被譽為社會主義3.0版本,GDP總量及人均GDP都光鮮無比。可現實卻如此破碎和殘忍。中國就是放大版的重慶。不要相信統計數據,更不要迷戀統計數據;不要被巨集大的話語所感動,也不要被浮華的願景所鼓舞。

新樓、老房、破屋,共處一城。重慶只是縮影新樓、老房、破屋,共處一城。重慶只是縮影

  在重慶家樂福踩踏事件的前一年,賈樟柯的電影《三峽好人》上映。拍攝時,劇組去重慶奉節老城取景,滿城都在放煙花,劇組的人以為是歡迎他們,一問才知道,是一個老闆的兒子在過生日。可是奉節的普通人家只有“一個竹椅子,一些塑膠袋,全部的家底”。

  賈樟柯說這就是階層固化。不單是重慶一地,深入長江流域之後,他發現人們的生活看似流動,但這種流動帶不來改變,隻不過是從省內打工換成到廣東打工。

  後來,在坎城領獎時,他說了一段話:“我剛拍電影的時候特別有激情,我覺得電影可以改變世界,但現在我覺得世界改變得太慢了。”

  我們總以為變化太快,其實只是幻覺,世界改變得太慢了,本質上,中國窮人依舊很多且已固化,雜亂的分布在每個角落,把城市劃分為一二三四五線是粗暴的,北上廣有數量龐大的低保戶,西北村落亦有一擲千金的土豪。

  十年過去了,依舊如此。這是拚多多崛起的真實背景。

  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滿足生理需求是首要的,然後依次是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能吃飽穿暖還便宜的假貨 VS 安全好看耐用卻很貴的真貨,窮人會怎麽選?

  馬斯洛讀博士時,美國大蕭條似乎看不到盡頭。畢業於哈佛大學的作家托馬斯.沃爾夫常常上紐約市政廳前面的公廁,他看到人們在那裡一邊爭馬桶,一邊從破外衣的口袋裡掏出些麵包皮或者粘著臭肉的骨頭來啃。他說:

其中有的是誠實而正派的中年人,他們貧窮勞累,滿臉皺紋;有的是青年男子(十幾歲的不少),滿頭長髮,從不梳洗。他們穿城過鎮,到處流浪;或是搭乘鐵路上的貨車,或是揩油坐私人汽車。這些人都是無家可歸,走投無路的美國男性公民,他們走遍了整個美國,冬天到了,才在各大城市集中起來;忍饑受餓,到處碰壁,肚子空空,前途茫茫。心煩意亂,輾轉奔波,到處找工作,到處找僅能糊口的麵包,可是就是沒法找到……這種情景是那麽醜惡,那麽令人作嘔,使你感到十分難過,簡直無法形容。

  真是糟糕透了。

  一位替《周六晚郵報》寫文章的人問英國的大經濟學家凱恩斯:歷史上有過類似的事情沒有?他回答說:“有的,那叫黑暗時代,前後共400年。”為此驚呼大難臨頭,未免言過其實,但是這兩個歷史時期至少有一點看來確實是相同的,那就是,人民雖然身受其害,卻都不懂得是什麽在作祟。

  一個社會,如若粗製濫造的商品泛濫,從長遠看,人民肯定深受其害,但3億人對拚多多不離不棄,又是什麽在作祟?社交加電商只是幌子。人窮真的志短,會像苔蘚一樣千方百計活著。

  2

  窮人,有絕對和相對兩類。前者是赤貧,掙扎在最低生活標準線下;後者是隱形貧困,個人財富被通脹稀釋。

  貧困可以消滅,但窮人不會消失。窮人單個錢不多,但體量大。收割窮人就變成一門好生意。

  怎麽收割?

  1990年,來自安徽的胖小夥羅振宇考上了華中理工大學新聞系。在短暫擔任學生會主席後,他覺得沒啥意思,不幹了,專門讀書,如《史記》、《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中國文學史》、《西方文學史》等,這使得他的知識結構深具系統性,很多年後將帶來意想不到的財富。

  1993年,北京廣播學院的青年教師胡智鋒去華中理工大學,與學生交流時,他建議羅振宇考北京廣播學院的研究生,傳媒界正發生變化,北京是最大的試驗場。

  羅振宇決定去親身感受,那是他第一次去北京,站在朝陽門橋下看著車流,大樓裡的燈逐漸亮起來,他突然生出絕望的感覺:“將來哪輛車會是你的?你有沒有可能在這個大城市擁有哪怕一盞燈?”

  後來他如願考上北京廣播學院的研究生。畢業後,去北師大教書,每個月只有600元,可憐得很,他去央視做兼職。3年後,他進央視做專職製片人,乾得不賴,但始終是臨時工編制。

  2008年,羅振宇離開央視,四處講課、做主持,還是沒掙到什麽錢。2012年,他創辦《羅輯思維》,半年後,做成中國第一社群。大學時期的閱讀積累以及央視的歷練,讓他特別能說,還顯得特別有文化。

  他迎合了彌漫社會的知識焦慮症,中國教育是填鴨式,培養的學生少有獨立思考能力。走上社會後,壓力大、不自律,堅持讀書思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可人人都害怕落伍,於是他說“要做時間的朋友”,買他的課程吧,他幫你讀,把幾千年文明壓縮在一段段音影片中,你耳朵按摩之後,就不會被同齡人拋棄。他則變成了“自媒體首富”。

  羅振宇是洞察人性的高手。不過,高手可不止他一個。

  三年前,吳曉波一篇關於“馬桶蓋”的爆文,把消費更新的概念推向台前。

最讓我吃驚的是,居然還有三個人買回了五隻馬桶蓋。這款馬桶蓋一點也不便宜,售價在2000元人民幣左右,它有抗菌、可沖洗和座圈瞬間加熱等功能,最大的“痛點”是,它適合在所有款式的馬桶上安裝使用,免稅店的日本營業員用難掩喜悅的神情和拗口的漢語說,“只要有中國遊客團來,每天都會買斷貨。”

  他得出結論:這一類型消費者的集體出現,實則是製造業轉型更新的轉折點。

  好尷尬的消費更新

  數據似乎也能支撐吳曉波的觀點。

  瑞信發布數據,中國有成熟購買能力的消費者是8億人,其中1億以上屬於中產階層。

  麥肯錫報告稱,中國中產階級(年收入1.15~4.3萬美元、大約7.5~28萬人民幣的群體)有2.25億人,預計2020年將增至2.75億人。

  吳曉波信誓旦旦說,中產階層將對中國消費市場產生強大的影響,性價比終將讓位給性能比。2016年將是新中產消費元年。

  吳曉波頻道大火,上線500天后,訂閱人數突破100萬,是最大的泛財經類個人自媒體。

  原以為得中產者得天下。可兩年後,拚多多的上市打了新媒體時代輿論領袖一記響亮的耳光,中產消費是個泡沫,滿屏又在哀歎“消費降級”。

  其實哪有什麽“消費更新”和“消費降級”,在當下,所謂新興中產階級隻不過是窮人的更新版,一個辦公大樓裡白領的流動性甚至不如辦公大樓外擺攤的小販。

  窮人的本性是什麽?欠思考、跟風、佔便宜、漫無邊際的焦慮。收割窮人屢試不爽。在羅振宇和吳曉波等大V那裡叫知識付費,在拚多多這裡叫“五環以外的消費”。

  2006年,段永平花費62萬美金拍下了與巴菲特的午餐,他帶上了黃崢。黃崢說,這頓飯帶給他的最大價值,就是明白了簡單和常識的力量。

  段永平,黃崢背後的男人  段永平,黃崢背後的男人

  10年後,黃崢用最簡單的辦法賺走3億窮人的錢,那就是低價,更低的價。他把成功之道歸結為洞察人性。

  3

  迎合人性去追求利潤不可恥。但這不是商業的真諦。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活了96歲,生平最後一次接受《華爾街日報》記者的採訪時,記者問他,你寫了40本書,告訴我,商業的真諦是什麽?

  德魯克說了一句話:“鞋子才是真實的,利潤只是結果。”

  換言之,世上之所以需要鞋匠,是因為有人需要鞋,而不是因為鞋匠需要錢。

  拚多多提供了價廉的“鞋子”,不過是“假鞋”。價格與品質真的就無法兼容呢?

  當黃崢和他的團隊還在做遊戲時,一個廣東商人正在美國、丹麥、日本、韓國等零售業發達的國家考察。

  葉國富做了十年專賣店零售,到2007年時,開了近千家加盟店鋪。電商興起後,線下店大批倒閉。他決定出去看看到底什麽是“互聯網思維”。

  出人意料的是,歐美日韓等國零售店的商品價格普遍很低,但品質非常好,絕大部分還是中國生產。葉國富從中看到了機會,“我想把這種‘又好又便宜’的模式搬到中國來。”

  2013年,他認識了日本設計師三宅順也,兩人對“優質低價”有相同的見解,聯合創立名創優品。三宅順也負責品牌、產品設計和日本公司的運營,葉國富則負責中國供應鏈整合和中國公司的運營。

  葉國富當時判斷:如果能把中國最好的供應鏈資源和優質低價的獨到思想對接,就可以把300日元的產品降至200日元,即便在市場成熟的日本也有極大優勢,遑論價格扭曲的中國市場。

  名創優品一間店約有3000種商品,從800多家中國工廠直接定製,這些工廠大部分為國際品牌貼牌加工,如爆款香水的原料即來自全球頂級供應商奇化頓。商品直接到店,不經過層層分銷,即使毛利為8%左右,也能保證70%的商品還有盈利。

  事實證明葉國富的判斷無誤,通過“三高三低”(高品質、高效率、高顏值,低成本、低毛利、低價格),名創優品積累起品牌勢能,短短三年,就開了2000家店,營收過百億。

葉國富(右)和三宅順也葉國富(右)和三宅順也

  這一年,在杭州,另一個人也對“優質低價”的模式產生濃厚興趣。

  丁磊是中國第一個因互聯網而成為首富的創業家,但他後來似乎總是做跟隨者。名創優品一支10元的眼線筆三年賣出2億支,小商品做出大買賣,讓丁磊看到了機會。

  網易嚴選如“黑馬”般殺出,避開與淘寶和京東的正面競爭,主打大牌商品的翻版,價格僅是原品牌售價的三分之一乃至十分之一。同名創優品一樣,他們的供應商大多是國外品牌的代工廠,具備相當的“中國製造”水準。

  在名創優品和網易嚴選的帶動下,善抓“風口”的雷軍推出了小米有品,還把名創優品前副總理朱桂安招募過去做操盤人。

  葉國富撬動的生活消費品領域成為新零售的熱土。品質生活電商的跟進者越來越多。

 三石哥和雷布斯誰的步子更快 三石哥和雷布斯誰的步子更快

  丁磊說:“坦白講,做電商不需要很多經驗,就是需要口袋深,有品位。”

  話雖如此,黃崢卻選擇用做遊戲的方法來做電商。遊戲運營的秘密是無限放大人性深處的欲望,乃至弱點,但那是在虛擬世界裡。商業則不然,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企業家需要擔當,不能一味地用價差去引誘窮人。

  在《致股東信》中,黃崢強調拚多多的價值觀首先是“本分”。可是他們沒有做到,至少目前沒做到。他們原本可以做“好鞋匠”,但在利潤的驅動下,變為“假鞋販子”。

  4

  1998年還在華東政法大學讀研的郭光東給《中國青年報》投了一篇評論稿,他認為在那年的特大洪災中,人員死亡3656人,當屬“造成重大傷亡”,按照《國旗法》,應該為死難者下半旗致哀。編輯將稿子略微改動後登報,不過換了一個更加震撼的標題《國旗為誰而降》,反響很大,那是郭光東的成名作。

  後來他去《南方周末》做評論員,成為資深媒體人。2015年,他加入餓了麽,擔任公關副總裁,2018年初跳槽到拚多多,擔任SVP,負責公關、品牌等。

  在資本的催熟下,拚多多一路狂奔。也許郭光東還沒來得及思考拚多多為誰而生,半年後,公司就驟然上市了。

  有多風光就有多狼狽。從來沒有一家企業如拚多多這般,納斯達克的鍾聲余音尚嫋,就被千夫所指,儼然有人人得而誅之的陣勢。

  拚多多很委屈

  郭光東轉型公關後,堅持這樣的觀點,創業公司要把最後一塊錢投到PR上去,“得體”是PR的最高境界。

  如今,拚多多不差錢,但負面纏身,他該如何得體的應對呢?

參考文獻:

1.《人為油亡:家樂福踩踏背後的百萬底層》,龍志,南方都市報

2.《光榮與夢想》,威廉.曼切斯特

3. 《偏見》,許知遠

4.《2016,新中產消費的元年》,吳曉波

責任編輯:陳合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