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個月瘋漲5倍的中信建投,距離券商第一梯隊還有多遠?

記者 | 離漓

編輯 | 彭潔雲

1

中信建投火了!

過去5個月裡,這家次新股券商從6元一路最高攀升到30元附近,上漲近5倍。今年3月初,更是創造出10天8個漲停的瘋狂股價,市值躍居券業第二位。在科創板的強力助推下,作為投行龍頭,中信建投是當之無愧的資本寵兒。

中信建投又熄火了?

繼華泰證券3月8日發布首份看空研報後,各路同行的“賣出”、“中性”評級也是紛至遝來。一時之間,中信建投又陷入是否能夠躋身券商第一梯隊的爭議之中。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透過中信建投證券最新發布的2018年年報,或許可將這家股價在短短5個月內瘋狂上漲5倍的證券公司全貌基本勾勒出來。這家明星券商距離“第一梯隊”的距離還有多遠?

市值在這頭,營收淨利在那頭

截至3月21日,A股上市券商中,總市值超過千億人民幣的有十家。中信建投以1998億元的總市值位居第二。較中信證券2975.91億元總市值還相差千億,但已超越華泰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等頭部券商。

雖然總市值排名第二,但中信建投淨資產僅為460.55億元,大幅低於其他券商,在總市值前十大券商中墊底。

除此以外,中信建投的營收和淨利在市值前十大券商中的表現也差強人意,都排在第七名的位置。

從總體財務數據看,中信建投2018年109.07億元的營收和30.87億元的淨利潤,分別同比下降3.50%和23.11%,在報告期證券市場低迷的大背景下,這樣的成績好於證券行業整體水準。

但與市值相近的國泰君安證券相比,從絕對值看,中信建投的營收和淨利都只是國泰君安的一半左右,對於中信證券272.09億元的營收和73.15億的淨利潤,則更是望其項背。

繼華泰證券3月8日發布首份看空研報後,在年報發布後,中信建投又遭到了中銀國際、天風證券等5家同行的密集“降級”。

其中,光大證券和山西證券對其做出“中性”評級;天風證券和中銀國際證券分別從“增持”下調至“持有”和“中性”;華金證券從“買入-B”下調至“賣出-B”。

華泰證券就表示,中信建投處於A股上市券商中第二位,顯著高於其淨資產、營收和淨利潤等指標的排名位置,遠超同梯隊可比券商。市場體量超越基本面低位,估值嚴重透支成長性預期,存在較大下行風險。

華金證券則提出三點理由:一是在互聯互通、同股同權的情況下,中信建投的A股價格已是H股的425%;二是中信建投ROE(淨資產收益率)並不突出,公司盈利能力難長期支撐目前估值;三是隨著中信建投33億股限售股(是目前流通盤8.25倍)的解禁,屆時中信建投因自由流通市值較小而產生的流動性溢價將不複存在。

國際業務近年首虧,財富管理成本高企

分業務來看,除投行業務處於龍頭位置,中信建投的其他業務大多表現平平,尤其在國際業務和財富管理業務上較為弱勢,成為其通往頭部券商之路的掣肘,

界面記者查閱年報發現,中信建投的國際業務在2018年大幅虧損5434萬,是旗下唯一虧損的全資子公司。

年報顯示,中信建投(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信建投國際)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合計人民幣2.99億元,較上年大幅下滑42%。稅前虧損5433.88萬元,淨虧損3925.87萬元,為近年來首次出現虧損。

中信建投國際於2012年7月在香港注冊成立,是中信建投證券的全資海外子公司,也是中信建投證券開展國際業務的主體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建投國際總經理胡斌,是中信建投證券董監高管人員中年紀最小的一位。他在年僅34歲時就開始和王常青、李格平等券商老將一同成為中信建投執行委員會委員,為最高核心決策部門12人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胡斌1981年7月生,2003年本科畢業於英國愛丁堡南派爾大學商學院、山東財政學院。2004年參加工作,先後供職於中信集團旗下多家金融機構。2014年6月,胡斌從中信集團空降至中信建投,擔任中信建投紀委書記至2016年1月。2016年1月之後,胡斌便出任國際業務部行政負責人、位居執行委員會委員,同時擔任中信建投國際執行董事、總經理。

在胡斌執掌中信建投國際後,其海外(主要是香港)業務呈現較大起伏。

財報顯示,2017年上半年,中信建投在香港市場上零售客戶託管資產總值達115億港元,較2016年底增長35%。但到了下半年卻“畫風突變”,零售客戶託管資產總值急劇下降近三分之二,截至2017年末,總值為42.3億港元。而2018年財報顯示,中信建投在香港市場的財富管理業務似乎重新突飛猛進,客戶託管股份總市值為261.60億港元,較上年激增518%。然而,中信建投國際業務在當年卻仍陷入虧損。

數據顯示,中信建投國際近年來一直保持盈利狀態,直至2018年出現稅前5433.88萬元的虧損。但中信建投在財報中並沒有解釋虧損原因。與此同時,財報顯示,胡斌2018年年薪高達380萬元。

與其他同行相比,國際業務程度不高一直是中信建投的短板。

數據顯示,2017年中金公司境外收入(23.2億元)佔總營收比例高達21%、海通證券境外收入(48.73億元)佔總營收比例高達17.27%、中信證券境外收入(56.2億元)佔總營收比例高達12.98%。

而據界面新聞記者測算,2017年中信建投國際的營業收入僅為5.12億元,佔中信建投集團總營收比例約4.5%;2018年中信建投國際的營業收入為2.99億元,佔總營收比例進一步收窄至2.7%。

在中信建投四大業務板塊中,財富管理業務是表現最糟糕的。財報顯示,2018年財富管理板塊營業支出比上年同期大幅增加25.69%,營業收入卻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22.79%。

數據顯示,中信建投2018年度的財富管理業務營業支出為35.3億元,佔到公司總成本超過一半,並較上年增加26%。而投行業務營業支出為12.4億元,較上年減少9.6%。

投行業務的支出縮減,營收變動不大。財富管理業務支出急劇增加,營收卻大幅下滑。這家以投行業務為引擎的券商,似乎也在以強勢業務反哺劣勢業務。

中信建投董事長王常青在年報致辭中提到,2018年財富管理業務梳理內部體系以應對行業周期。年報中也表示,2018年,公司整合資源,打造涵蓋金融產品、融資融券、新三板、私募、投資顧問、期權、貴金屬在內的客戶綜合服務平台及業務生態鏈,可見對財富管理業務投入之大。

從利潤率看,財富管理的營業利潤率也是非常低,僅為2.55%。營業利潤率最高的業務為投資管理業務,為66.33%。其次為投資銀行業務,也達到59.32%。第三為交易及機構客戶服務業務,為37.41%。

憑借投行崛起的券業“後起之秀”

投行依然是中信建投的強勢業務。

年報顯示,中信建投證券投資銀行業務板塊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30.49億元,同比下降6.63%。在去年審核從嚴、市場認購不活躍的環境下,中信建投完成股權融資項目31個,位居行業第2名;主承銷金額人民幣940.52億元,位居行業第2名。其中,IPO項目10個,主承銷金額人民幣143.74億元;再融資項目21個,主承銷金額人民幣796.78億元。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信建投在審IPO項目36個,位居行業第1名,在審股權再融資項目16個,位居行業第2名。

中信建投於去年6月12日正式登陸A股,每股發行價格5.42元,發行新股4億股。上市首日大漲41%,但彼時,由於整體股市低迷,其新股僅持續4個板後,便被打開漲停。此後數月一路下跌至最低6元/股附近。

但自2018年10月至今的5個月內,中信建投股價從6元附近飆升至最高30元附近,上漲了近5倍。今年3月初,更是10天之內出現8個漲停的瘋狂。

面對瘋狂的股價,3月6日和7日,中信建投接連發布兩份公告提示風險稱,截至2019年3月7日,公司市盈率高於行業平均市盈率一倍。

在華泰證券看空中信建投的研報發出後,中信建投3月8日股價跌停。此後,股價陷入波動走勢。在3月8日至9日兩個交易日的大幅下調後,連漲幾天。但近幾日,又開始回調。3月21日收報25.74元,跌1.49%。

3月22日截至午盤收盤,中信建投報24.44元,跌5.05%,市值又重新被華泰證券反超。

中信建投是在國內首批大型券商發展十餘年後才成立的“後起之秀”,於2005年在北京注冊成立,受讓了彼時虧損嚴重的華夏證券全部證券業務及相關資產,按照綜合類證券公司的標準進行經營。

早期的中信建投各項排名都在十幾名的位置,並不算突出。直至2011年股改和換帥之後,才真正進入突飛猛進階段,投行業務開始顯現出競爭力。證券業協會數據也顯示,中信建投的投行業務在最近五年中,才從前十大的末尾迅速躥升至前三名。

中信建投上市後,在募集資金補充資本金方面受益頗大。因為投行業務崛起優勢,資本對其的追逐已經超出了這家券商的綜合實力。如何以“後起之秀”的身份,利用上市優勢,帶動投行以外其他業務的均衡發展,以發展成為一家真正匹配得上目前高估值的本土龍頭券商,是這家明星券商當下值得深思的問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