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券商自營盤盈虧探秘:弱市之下誰跑贏了大盤?

正在披露中的券商中報裡,自營業務收益出現了有趣的分化。買股還是買債,決定了上半年券商自營盤的不同結局。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已披露中報的19家上市券商中,第一創業、華西證券、中金公司、申萬巨集源、中信建投等10家自營收益同比飄紅,而國信證券、興業證券、國元證券等則自營收益同比較大幅度下跌,走出了冰火兩重天的分化。這種分化還表現在,踩中債券階段小牛者自營收益可觀,而重倉權益的則可能出現較大回撤。

弱市之下謀生存,券商也半推半就地加快了業務結構的調整,表現在自營上是除了傳統的固收和權益類投資力求押準市場周期波動,具備業務資質和資本金優勢的券商也已開始增加多元化投資策略,開啟了衍生品交易等非方向性的轉型。

自營兩重天

大勢低迷,自營業務越發成為劃分上半年券商業績好壞的“關鍵分子”,與收入的走向呈現出越來越大的正相關。

有證券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目前,行業研究通常是用投資收益與公允價值兩個科目相加,來比較各大券商自營的投資收益。但是投資收益科目裡,大部分是金融工具持有期間的收益,相當於股息和利息的收入,體現不了券商主動管理能力。

更細節一點看,在老會計準則下,行業研究會以公允價值變動(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中的公允價值變動+利潤表裡的公允價值變動)來更為客觀地衡量券商自營的主動管理能力。而新的會計準則下,則以利潤表中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其他綜合收益各項公允價值變動之和,作為整體公允價值的考量。

以中報披露來看,目前中信證券、興業證券、中信建投等A+H股上市券商均採用了新的會計準則,而這也導致了各家報表出現數據分化。

在此背景下,記者統計了各大券商的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並計算出自營投資收益率,以求更為客觀地比較上市券商自營賺錢功力。

數據顯示,截至記者發稿,已發布中報的19家上市券商中,第一創業、華西證券、中金公司、申萬巨集源、中信建投等10家自營收益同比飄紅,而國信證券、興業證券、國元證券等則自營收益同比較大幅度下跌,走出了冰火兩重天的趨勢。

跟2017年上半年相比,大部分券商自營收益率並不那麽好看,國信證券、財通證券、興業證券、浙商證券等12家均出現了收益率不同程度下滑。

中信證券自營業務上半年拔得頭籌,實現收入53.3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8.33%。而同期中信證券總的營業收入共計199.93億元,也就是說中信證券每入账四元其中一元就來自自營收入。按中信證券披露,上半年“證券投資業務”貢獻收入47.41億元,同比增長50.65%。而同期經紀業務雖總體收入51.08億元,量多過證券投資業務,但同比卻下滑1.45%。

緊隨其後的另一家百億級券商——國泰君安自營收益和淨利潤同時出現下滑。國泰君安上半年歸屬母公司淨利潤為40.09億元,同比下滑15.71%。自營投資收益為30.77億元,同比下滑了18.99%。

國信證券與興業證券則屬於大中券商陣營中自營收益跌幅居前者。國信證券上半年投資與交易業務共實現營業收入-2.40億元,同比下降了147.84%。數據顯示,國信證券上半年自營盤規模已縮水逾三成,跌至約440億元。

去年同期依靠投資業務業績亮眼的興業證券,今年也遭遇了同樣的情況。興業證券上半年自營收益約10.05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41.09%,主要系公司證券投資業務收入下滑。為破局,興業證券已加大債券配置,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同比增厚約三成,6月末達到了312.18億元。

弱市謀求多元化

“上半年股債開始分化,部分券商在上半年降低權益類配置、提高非權益類的配置,踩準了市場周期,自營收益就很可觀。但也有券商上半年的非權益類配置倉位不夠,或者甚至提高了權益類的倉位,按照上半年的行情走勢,自營收益就會差一點。”東興證券非銀研究員向第一財經表示。

這一觀點也得到自營業務人士的認同。某券商自營內部人士透露,公司自營收入在上半年出現大幅下滑,最主要原因就是權益類倉位較重,一度出現較大的回撤。“上半年行業裡有券商自營收入大漲,一方面是因為去年自營收入基數低,另一方面是上半年債券收益不錯,增加了非權益配置的自營盤收入增幅就更加明顯。”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憑借自營收入助力而實現業績增長的券商中,押準市場波動並不是唯一的策略。

以中信證券為例,中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99.92億元,同比增長6.94%;歸母淨利潤55.65億元,同比增長12.96%,繼續在行業內領跑。具體業務方面,證券投資業務實現收入47.41億元,同比增長50.65%,自營業務成為業績增長最大驅動力。

衍生品交易和債券配置,是助推中信證券自營收入大漲的主要原因。中報顯示,中信證券自營權益類證券及證券衍生品佔淨資本比重,從年初的33.23%降低至31.78%,但非權益類佔比從124.35%增長至172.5%。此外,在公司上半年公允價值變動收益32.39億元中,交易型金融資產虧損45.62億元,而衍生金融工具收益高達62.08億元。

“非方向性的自營投資是大的趨勢,持倉集中、股票偏好明顯等自營投資,慢慢不再會是行業主流。”東興證券研究員表示,以往券商自營呈現了明顯的方向性投資風格,即行情好則自營好、業績更好,市場差則自營差、業績更差。但目前很多大券商開始加強非方向性投資,比如利用場外期權業務和資本金優勢進行自營投資,減少市場周期波動對自營收益的衝擊和影響。

中信證券在中報裡也強調,上半年股票自營業務根據市場變化,強化了倉位管理,嚴格管理市場風險,將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盡量控制在較低範圍。同時另類投資業務積極應對市場變化,靈活運用各種金融工具和衍生品進行風險管理,開拓多市場多元化的投資策略,有效分散了投資風險,克服了市場下跌帶來的不利影響。

上半年為數不多的淨利潤正增長的券商中,申萬巨集源亦是受益於自營收入增長。中報顯示,申萬巨集源投資收益與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合計實現21.66億元,同比增加5.86億元、增長37.06%。從收入結構上看,投資收益與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合計佔比35.66%,同比增加了9.59個百分點。

“2018年上半年,公司投資交易業務繼續推進傳統自營向綜合交易、協同服務的戰略目標轉型。在可交換債券和ABS投資、策略多元化投資、大類資產配置組合、場外衍生品等方面進行了戰略布局。固定收益類投資把握市場變化,通過多品種交易增厚收益,增加低風險業務收入。積極籌備跨境業務、上交所場內期權做市業務、場外期權二級交易商資格備案和一級交易商申請、滬倫通業務資格準備各項工作。”申萬巨集源在中報裡稱。

東興證券研究員預計,未來券商自營將更多採用非方向性的投資,規模和杠杆都會出現齊升的趨勢。但這種轉型對券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資本金充足、具備高效的投研體系和交易能力等。相比而言,具備業務資質和資本金優勢的大券商將具備明顯優勢,中小券商自營表現可能會出現進一步分化。(第一財經記者尹婧霏對本文亦有貢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