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馬拉松跑得越多越好?誰告訴你的??

剛剛結束的東京馬拉松雖然充滿了變數,但也就此正式拉開了2019馬拉松跑季的大幕。

不知道今年的你都立下了哪些跑馬目標呢?

刷新PB?完成首馬?參加六大滿貫?多跑幾場馬拉松…

對於很多「老馬」來說,想必已經參加了不少的馬拉鬆了吧,廈馬、港馬……還有馬上就要來臨的無錫馬拉松以及徐州國際馬拉松賽。

徐州國際馬拉松賽還承載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那就是為2019年的世界田徑錦標賽挑選隊員。這次選拔賽田協全面放開門檻,面向社會公開報名,體制內,體制外,大眾選手可以同場競技,前三名就能加入集訓隊。

有著「體制外一哥」的李子成,曾經在採訪中提到過,他在為了2019年世錦賽,2020年東京奧運會做準備。

顯然,這是屬於他的機會。

不過如果李子成真的決定為夢想而戰的話,他應該會損失不少的金錢,作為體質外的選手,李子成需要不斷的參加賽事來養活自己。

2013年全運會後從專業隊退役的李子成每年參加的比賽不可謂不多:

2015年,參賽45場(拿了42個冠軍);

2016年,參賽40餘場;

2017年,參賽41場。

如果他真的要參加2019年世錦賽,那麼他今年鐵定是不會參加這麼多馬拉松賽事了,為什麼?

因為田協不允許。

在中國田協頒布的《2019年世界田徑錦標賽馬拉松運動員選拔辦法》裡有關「集訓與參賽」的有一條規定:


選拔工作結束後,將組織入選運動員及替補隊員進行集訓直至世錦賽。為保證完成國家任務,集訓期間運動員只能在八月前參加1次馬拉松比賽(場地內項目比賽不限),否則取消世錦賽入選和比賽資格,並由符合報名標準的後續名次運動員按順序進行補充。

也就是說,如果你想代表國家參加今年9月底於卡達多哈舉辦的世錦賽的話,你在8月前就只能參加1次馬拉松比賽。

▲ 圖片來自網路

如果違反規定的話,將被直接「取消」世錦賽入選和參賽的資格,這樣的規定不可謂不嚴格。

面臨同樣煩惱的可能還有女子一姐何引麗,從參數次數上來看,何引麗的2018同樣高頻:

▲何引麗部分成績

中國田協為什麼會有如此規定?

最頂級的運動員:一年兩場

世界最頂級,同時也是可能是最自律的馬拉松運動員,當屬基普喬格。

嚴於律己,對跑步的熱愛彷彿成為了他與生俱來的天賦,但基普喬格並不像很多馬拉松跑者那樣頻繁參賽,甚至可以說他的參賽頻率非常低。

從2013年至今,他一共也就參加了11場馬拉松賽,一年兩賽成為了他固有的比賽節奏。其他時間,他一般都回到肯亞投身於訓練當中。

而同樣世界頂級,也可能是最「聰明的」馬拉松運動員,男子五千米、一萬米的世界紀錄保持者貝克勒,雖然一年參加的比賽可能不止兩場。

但他真正去跑的,也就一兩場左右。

比如上周末剛舉行的東京馬拉松,他也報名了,但臨近比賽的時候就宣布退出。

可能是世界最頂級的兩個馬拉松運動員,迄今已知的參賽結果如下,可以看到,能順利完賽的,一年也就一兩個馬拉松。

▲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跑步故事

當然,也有不少頂級的馬拉松運動員在保持著超高頻率的參賽節奏,比如大家熟悉的川內優輝。

川內優輝在2018年一共跑了38場比賽:

▲ 圖片來自網路

不過,像川內優輝這種高頻的,的確是少數,更多的,還是像基普喬格一樣,在維持著略低的參賽頻率。

也有無數的研究報告表明,如果真的是想追求更快更強,一年兩次馬拉松,是比較安全穩妥的參賽頻率了,這可能也是為什麼中國田協要設定八月底之前只能參加1次馬拉松賽的原因吧。

一年N個馬拉松的跑神們

馬拉松在中國到底有多火,我們用幾組數字為你解答。

根據中國田協發布的2018年田徑產業及馬拉松工作報告,馬拉松參賽人次已達530萬。

報告指出,截止到2018年11月2日,全國共舉辦了800人以上路跑、300人以上越野跑賽事共計1072場,參加人次530萬,預計年底將接近600萬人次;其中中國田徑協會認證賽事310場,參賽人次320萬;協會認證賽事中,協會共辦賽事243場,協會賽事57場。

目前中國馬拉松位居國際田聯標牌賽事總數第一。

▲ 圖片來自網路

從2014年到2016年的短短3年時間,中國馬拉松賽事數量增長率達到543%。前亞洲田徑聯合會第一副主席杜兆才曾表示,「2020年全國馬拉松及各類路跑賽事目標是超過800 場。」

最多時甚至同一天,全國各地有多達43場馬拉松賽事同時開賽,有超過26萬人一起奔跑,這在當時也創下了,國內一天之內舉辦馬拉松數量的紀錄。

而具體到個體跑者,基本也是每當遇到心儀的賽事都會選擇報名:

大滿貫賽事自然不用說,報名;金標賽事,報名;舉辦地風景秀美;報名;舉辦地美食誘人,報名。

因此我們看到身邊的很多跑者,在跑馬旺季基本上都是「跑跑跑」的節奏,頻繁奔走於多項賽事之間,甚至還會背靠背的跑(連續2個周末比賽),更有甚者連續「背靠背」也不算什麼新鮮事。可謂逢馬必報,逢中必跑,逢跑必拚。

例如,被稱為安徽「跑神」的梁晶,在2017年9月更是創下了一個月跑9場馬拉松,這一安徽前無古人的紀錄。

▲ 圖片來自網路

「我太喜歡跑步了,一個月跑9場馬拉松,其中5場是超級馬拉松,我不是在拚,而是在享受。」梁晶向記者透露說。

另外,梁晶還說,他2018年全年共參加了50場左右的馬拉松賽。

▲ 梁晶2018年參加的部分賽事(圖片來自網路)

這樣的「壯舉」雖然聽起來也許真的很酷。

但是要知道,馬拉松是一項對身體要求極高的運動,對於很多普通的馬拉松愛好者來說,可能並不適合非常高頻的參加馬拉松賽事,特別是那些每次馬拉松都想要盡全力 PB 的人,更是不適合頻繁參加全馬。

就算你對成績不抱過多期待,只是想單純的感受一下馬拉松的氛圍,也需要注意,42.195公里的路程絕非易事,如果平時缺乏系統的鍛煉,盲目參加馬拉松,也是不可取的。

馬拉松是一項有氧代謝為主的運動,對體能和耐力有著極高的要求。要知道,在這42公里的路程中,你的身體實際上一直頂著巨大的壓力。

很多人比較有經驗的馬拉松跑者,可能都有這種感受,自己即使跑完一個馬拉松,身體其實也沒什麼大的異樣,已經不是那個第一次參加完馬拉松,接下來兩三天腿酸背痛到下不來床的囧樣。

但這並不意味著你的身體不需要恢復。

一項科學研究調查了馬拉松比賽中小腿肌肉的損傷程度,賽後小腿肌肉會發生明顯的局部炎症,這些都會明顯地影響肌肉的爆發力和耐力。

此外,通過對CK(肌酸激酶)的測量,可以精確地測定馬拉松賽後的細胞損傷程度。損傷程度越嚴重,血液中出CK濃度就會越高。有研究表明,在馬拉松賽後的7天裡,血液中的肌酸激酶的含量都是持續升高的。

雖然很多時候,增加的CK濃度不會讓你感到疼痛,但它們仍然是過度訓練的科學標誌之一。

另外,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身強力壯的跑者,其實最容易在馬拉松過後感冒。

運動醫學專家對洛杉磯馬拉松賽2311名馬拉松選手進行了調查,數據表明每7名馬拉松選手中就有一人在賽後一周發生了感冒。

而更精確的數據表示:在備賽前的兩個月,每周訓練量達到60英裡(約96公里)的跑者與每周訓練20英裡(約32公里)的跑者相比,感冒發生的概率增加了一倍。

一些運動免疫學家認為,馬拉松這種大運動量的比賽過後免疫功能急劇下降至少持續6-9小時,在這段時間,人體被病毒入侵的幾率更大,也更容易生病、感冒。

也就是說大運動量比賽或者訓練後,免疫系統功能被抑製,容易被病毒趁虛而入,生病感冒。

那麼問題來了,一年到底跑多少場馬拉松算是合適呢?

一年跑幾場馬拉松比較合適

當然,咱們不討論經濟因素,這裡提到的「跑」,指的是用比較認真的競賽心態對待比賽,儘力爭取好成績吃吃喝喝的旅遊跑只要您金錢、時間、家庭安排妥當,您就隨意啦。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聊一下下面這幾個問題。

準備一場馬拉松比賽需要多長周期?

馬拉松畢竟是一項極限運動,要想真正「跑」完一場馬拉松比賽,系統規律的周期化訓練必不可少。

通常而言,一個完整的馬拉松備戰周期為12周~24周不等。當然,考慮到業餘跑者的實際情況,我們一般推薦16~18周比較合適。

以很多馬拉松PB訓練營為例,除去開營前的預熱課表(約2周)和訓練營2天的先修課除外,訓練營總共持續15周,分為:基礎期(3周)、進展期(5周)、巔峰期(3周)、比賽期(4周)4個階段。

基礎期主要進行有氧慢跑,目的主要在於紮實有氧基礎,進展期、巔峰期在鞏固有氧的基礎上會加入 T 間歇和 I 間歇跑,主要目的是提高最大攝氧量和提高乳酸閾值,最後的比賽期則主要進行身體狀態調整,培養跑者體感和比賽能力。

另外,每個階段還會有相應的技術、肌力、彈力的訓練。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認真準備一場馬拉松,我們需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成本是相當高的。如果想真正在一場馬拉松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我們需要大概4個月進行準備。

而在國內,一般每年3~4月和下半年秋季是跑步旺季,3~4月有賽事好評如潮的大滿貫賽事漢馬、重馬,10-12月,萬人空巷的北馬、上馬、廣馬則紛至遝來。

所以,如果你是一位追求自我突破的嚴肅跑者,可以考慮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分別選擇一個目標賽事,然後根據目標賽事進行針對性訓練。

有人又說,旺季時有那麼多賽事忍不住不去剁手怎麼辦?

建議你可以在訓練周期內,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半馬或者10K賽事作為訓練中的成果檢驗,比如在巔峰期來一場半馬賽事,用全馬目標配速跑一場半馬,這樣一來可以幫助模擬比賽強度、演練比賽裝備,也是對前面訓練成果的很好檢驗——當然,解饞也很重要呀。

休息也是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

著名跑步教練丹尼爾斯博士曾強調「應該把休整作為訓練的一部分,而不是對訓練的逃避……有時候停止訓練,徹底休整一段時間,也會帶來好處「。

長期的訓練、比賽,對跑者的生理、心理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身體、心理上都會存在疲勞,而疲勞而伴隨著受傷風險的增大、訓練/比賽狀態的下滑。

因此,在需要休息的時候傾聽身體和內心的聲音進行休整,並不是逃避,而是為了更好的出發。

丹尼爾斯博士還舉過一個例子,他的一位朋友NCAA的全國冠軍、泛美運動會冠軍,奧運選手,在40歲那年10K跑進30分鐘。丹尼爾斯博士在他24歲時進行測試最大攝氧量高達78.6,50歲那年再次測試為76.0。

這位高手有著詳盡的訓練日記記錄,25年來他一共休息了大概1200多天。對他而言,基本受點小傷或生病就會休息幾天,另外他在冬天幾乎不進行跑步訓練,而是進行大量的越野滑雪作為交叉輔助訓練。

這個例子就很好的說明了無論有多次小的調整期,人體還是能夠維持那些能力的。而作為業餘跑者,我們在訓練方法、恢復手段等方面都不盡完善,同時還要兼顧家庭與工作,因此偶爾的休整其實也並無大礙。

不進行日常訓練時體能必然會下降,但通常不會像你想像中下降得那麼快、那麼多,因為規律訓練帶給身體的益處要過很久才會消退。當然,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的非規律訓練者就不要對號入座啦。

經過幾周的訓練,心臟或者肌肉力量有所增強後,跑者的能力在規律訓練後也會比較快的恢復。所以廣大跑者也不必過度擔心在兩個備賽期中間由於氣象、傷病、家庭、工作等事務導致的被迫休整。

在休整期,跑者可以進行游泳、單車、跳繩等交叉訓練,也可以進行專項跑步技術的打磨,這點建議對於北方跑者在寒冷的冬天,或者南方的跑友在酷暑都是比較適用的。

面對異常火爆的馬拉松賽事,作為跑者,我們除了為國內體育事業、馬拉松事業的井噴式發展感到欣喜以外,也要保持一份平靜與冷靜。

訓練、比賽的目的是為了變得更強、為了追求健康和快樂,我們不能被比賽、訓練所束縛,不能因為比賽、訓練影響家庭生活、耽誤工作,我們更不是比賽訓練的機器,找準自己的目標賽事,每年認真備戰那麼一兩場比賽,打幾場醬油、佛系跑幾場,有成績、有快樂,豈不更好?


參考文獻:

體育發展產業研究院:《未來10年,將是中國體育產業大發展的10年|體銀智庫》;

傑克-丹尼爾斯著,沈慧譯,《丹尼爾斯經典跑步訓練法》,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

馬拉松不是一個簡單的運動,每一場馬拉松都應該經過充分的準備。我們新推出的 POSE TV 會員計劃已經上線一段時間了,最近,我們更新了美國姿勢跑法原版漢化視頻課—半馬/全馬訓練篇。

你可以在這裡看到詳盡的馬拉松準備事宜,以及適合你的周期化訓練攻略。

除了馬拉松相關的內容,即刻訂閱 POSE TV 會員計劃,觀看400支原版漢化視頻課,你可以馬上了解到跑者需要的跑步、力量、敏捷等各類訓練。

現在點擊原文,還可以免費觀看姿勢跑法入門課&5公里跑步訓練計劃課。什麼樣的跑姿是好的,什麼樣的跑姿是錯的,以及這背後的原理,你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