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肉桂,真的是所有岩茶裡最香的嗎?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最近,肉桂攤上了一件大事。

張三李四王五范二,聯名上書,要狀告肉桂。

理由是:「肉桂是個大騙子,說好『香不過肉桂』呢?明明奇蘭、黃觀音、金觀音、金牡丹都比它香。

他們的潛台詞是:「肉桂啊,你還要臉不要臉啊,怎麼能佔著武夷岩茶『最香』的名號呢?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你這個名號,還是讓出來吧,你out了!是時候走下神壇了!」

吃瓜群眾趕緊把目光轉向主角,想看看肉桂會拿出什麼應對政策,危機公關必須開展!

然,肉桂依舊一張高冷臉,陪著一眾老茶友,風風火火玩著全肉宴,搭乘牛欄坑的東風,穩坐岩茶王者地位,絲毫未把張三李四王五範兒的話放在心上。

瞅瞅,高手都是這樣,臨危不亂。

雖說肉桂本尊對該事件並未表態,然,這個控告,還是在茶友心裡埋下了種子,且隨著高香小品種茶掠奪式地走紅,越來越多人質疑——肉桂,真是是岩茶裡最香的嗎?它還能領跑高香茶嗎?肉桂實力能和其他高香茶抗衡嗎?

帶著一系列的疑問,今兒的文章,拉開了序幕。

香不過肉桂的說法,源自何時?

十年前?五十年前?sorry,無從知曉。

自李麻花入坑以來,茶圈早已經流傳著「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的說法,再問老司機,他的回答,基本一樣,「不知道,老一輩人是這麼說的」。

如果是睡前故事版本,關於「香不過肉桂」的來源,那估計是:long long ago,聽我爺爺的爺爺說,肉桂是他們那個年代最香的茶……

從此,「香不過肉桂」的美名,口耳相傳,流傳至今。

(此處,請腦補各種睡前故事)

時光流轉,社會在進步,科學在發展,在不少茶友看來,肉桂無論如何,都沒法成為岩茶中香氣之最。

論香氣豐富程度,還有奇蘭,黃觀音,金觀音、瑞香等茶,虎視眈眈,每一款茶,都是香氣實力派,將肉桂擠下冠軍寶座。

百思不得其解。

怎麼就讓肉桂撈得美名呢?

肉桂,為什麼能贏得香氣第一?

在岩茶圈票選香氣代表時,現有的高香品種(如奇蘭、黃觀音、金牡丹、瑞香等)還未出現,能和肉桂競爭的對手,還沒出生呢。

這些後起之秀,錯失了良機。

肉桂,註定成為獨孤求敗,給所有岩茶,留下了一個寂寥的背影。

武夷奇蘭,是上世紀90年代從閩南平和引進的品種。

金觀音204,系茶科在1978-1999年培育的新品種,成品茶香馥鬱幽長,似蘭似桂。

黃觀音105,茶科所培育於1977-1997年,1998年被評定為省級品種,香氣透爽,回甘醇厚。

金牡丹220,茶科所培育於1978-2002年,烏龍茶揮發性香氣成分和水浸出物豐富,茶香極為悠長。

肉桂,有著一百多年的栽培歷史,在1985年前後被認定為省級品種。

默默感慨一句,肉桂會投胎,早出生個百來年,果然不一樣,佔盡先機,拔得頭籌。

當時與肉桂一起參加選拔賽的,都是一些「老傢夥」,比如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半天妖等茶,但這些茶,特長不在於香氣,於肉桂而言,這簡直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最後,肉桂當然抱得榮譽而歸。

肉桂之香,何以取勝?

肉桂能摘得香氣之最,在於它的香型無法複製。

查閱資料,不難發現,與肉桂差不多時期出現的,還有黃旦。

(黃旦,清鹹豐年間(1850-1860)原產於閩南安溪羅岩,這是個關鍵點,先劇透,看看大家是否能領會其中精髓。)

黃旦,是一款高香的岩茶,花香芬芳,香型多變。

從喝到嘴裡再到咽下,口腔裡是不同的芳香因子在變化,如同在逛一座百花園,蘭桂齊芳,移步換景,每啜一下,都有不同的香型湧上來。

聽起來就很香的一款茶,怎麼沒有把肉桂比下去?

成也蕭何敗蕭何,黃旦唯一失算的地方,在於花香類型太多。

雖然從綜合實力開看,香氣種類比肉桂更多,然,它就是敗在了「更多」上。

黃旦的這些花香,在其他岩茶品種上,亦能被捕捉到,競爭壁壘薄弱。

反觀肉桂,它辛銳濃鬱的桂皮香,是沒法山寨,更沒法複製的!競爭壁壘高。

且肉桂的香,堅挺、尖銳、飽滿、富有層次感,肉桂的香氣,那就是3D類型,還是環繞立體的,能把你緊緊包裹著,絲毫沒法逃離肉桂的香氣。

即使是在如今高香小品種茶,滿天飛的時候,肉桂的香氣一亮相,依舊能震懾全場。

肉桂,是什麼香?

在過去,製茶技術還未創新的時候,肉桂的香氣,比較呆萌,就是辛銳濃鬱的桂皮香。

桂皮香,是一種具有掠奪性的氣味,要是您沒聞過,可supermarket去,找到一味鹵料,名為「肉桂」,買一小包回家,用沸水泡了,其散發出的氣味,與肉桂的香氣無限接近。

時代在變化,科技在進步,肉桂的製茶技術,也有了新突破。新一代製茶師,通過控制控制發酵,可讓肉桂具備不同的香氣。

發酵輕一些,是為花香。發酵重一些,則為果香。

有了花香、果香瓜分寵愛,桂皮香不再是唯一。

花香肉桂、果香肉桂、傳統桂皮香肉桂,三足鼎立,三分天下,難分軒輊。

如果時光能倒流,黃觀音、金觀音比肉桂早出現幾十年,那武夷岩茶的歷史,將被改寫,說不定「香不過肉桂」這句slogan,都不會出現。

然,一切都是命運。

這世界,沒有時光機,沒有奇異博士,在歷史洪流的裹挾下,香不過肉桂,依舊會在武夷岩茶的發展歷史上,畫上濃重的一筆。

興許,等到李麻花的下一代喝茶,茶圈依舊還會流傳「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的口號。

這就是,傳承的力量。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