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面對A股“熊態” 投資四大鼻祖說話了

2018年的A股走勢,想必沒有一個投資者會說滿意,即使是新年伊始的上證50十五連陽,雖然打破A股歷史上最長的連陽記錄,但是從前三個季度綜合來看,截止9月28日,2018年上證累計跌幅14.69%,最低2644.30,與2016年2638的“熔斷底”僅一步之遙,A股的熊態,對於中國股民來說,說多了都是淚!

既然A股尚未啟動大牛市,磨刀或許是當下不錯的選擇,趁十一黃金周,外面景點擁堵厲害下,不妨靜下心向投資大師們取取經,或許對節後的行情有所應對。

技術投資鼻祖:唯有發生了確鑿無疑的反轉信號之後,我們才能判斷一個既定的趨勢已經終結

道氏理論是所有市場技術研究的鼻祖。儘管他經常因為“方應太遲”而受到批評,並且有時還受到那些拒不相信其判定的人士的譏諷(尤其是在熊市的早期),但只要對股市稍有經歷的人都對它有所聽聞,並受到大多數人的敬重。

我們一般所稱的”道氏理論”,是查爾斯.道, 威廉姆.皮特.漢密爾頓(William Peter Hamilton)與羅伯特.雷亞(Robert Rhea)等三人共同的研究結果。

“道氏理論“中極其重要的三個“假設”,基本上仍是適用於今天。

假設1:人為操作(Manipulation)——指數或證券每天、每星期的波動可能受到人為操作,次級折返走勢(Secondary reactions)也可能到這方面有限的影響,比如常見的調整走勢,但主要趨勢(Primary trend)不會受到人為的操作。

假設2:市場指數會反映每一條資訊——每一位對於金融事務有所了解的市場人士,他所有的希望、失望與知識,都會反映在“上證指數”與“深圳指數”或其他的什麽指數每天的收盤價波動中;因此,市場指數永遠會適當地預期未來事件的影響。如果發生火災、地震、戰爭等災難,市場指數也會迅速地加以評估。

假設3:道氏理論是客觀化的分析理論——成功利用它協助投機或投資行為,需要深入研究,並客觀判斷。當主觀使用它時,就會不斷犯錯,不斷虧損。

指數投資鼻祖:指數基金是最好的低成本的投資方式,也是普通投資者的最佳選擇

伯頓·麥基爾(BurtonMalkiel)是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同時又浸淫華爾街數十年。代表作為《漫步華爾街》。麥基爾認為最有效的投資策略是購買便宜和易操作的指數基金(indexfund),被譽為指數投資鼻祖。他最經典的比喻是,一個蒙上眼睛的愚蠢的猴子朝著報紙金融版面上擲飛鏢,它所選擇的投資組合和一個專家精心選擇的投資組合表現一樣好。

如果一個初入市的投資者想真正入門“華爾街”的話,或不想被充斥著騙子的股評家蒙蔽,不妨先讀一下《漫步華爾街》。

經典語句:

1.告訴投資者無法戰勝市場平均水準,就跟告訴一個六歲小孩聖誕老人不存在一樣,因為這會讓他們的生活失去顏色。

2.有四種因素使非理性的市場行為得以存在。這些因素是過度自信、判斷偏差、羊群效應和風險厭惡。

3.股價過去的走勢不可能以任何有意義的方式用於預測未來的股價。技術策略通常很有趣,還經常讓人感到欣慰,但絕無任何實用價值。

4.將全部精力花在預測易變人群的反應,終究是一種極其危險的遊戲。

5.購買並持有一個投資分布廣泛的市場指數基金仍然是惟一的可行之道。

價值投資鼻祖:尋求價格與價值的關係, 只有當價格和價值相比,具有安全邊際時才做交易。

本傑明.格拉姆(1894——1976)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股票投資理論家,證券分析之父。有華爾街教父之稱,價值投資理論的鼻祖。著有《有價證券分析》,《財務報表分析》,《聰明的投資人》等。

作為價值投資的鼻祖,開創了價值投資的兩個重要的觀點:

一是尋求具備投資價值的股票;

二是尋求價格與價值的關係, 只有當價格和價值相比,具有安全邊際時才做交易。因此可以理解為“價值投資為選股核心,價格安全為入場信號”。

但是比較諷刺的是,作為價值投資的奠基人,基本分析流派之父的格拉姆,在1976年去世前不久,在接受美國《財務分析師》雜誌的訪談中,宣布他不再信奉基本分析流派,而最終相信“效率市場”理論。

但是,格拉姆最得意的門生巴菲特卻運用格拉姆的投資理念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巴菲特曾表示,“我有一個偉大的老師,大約60年前,他交給我一個重要的原則,從那以後我就一直在實踐這個原則。我很幸運,在投資方面我對情緒有很好的掌控力,但是我並沒有所謂的投資秘訣。我仔細地考察那些企業,試圖弄清楚哪些企業是我了解的,哪些是我不了解的。如果不了解,我就放棄。我需要分析一個企業的前景,並且在價位合適的時候購買他的股票,並長期持有,實際就是這麽簡單。”

量化投資大師:永遠思考,永遠寶刀不老

40歲前韜光養晦、鑽研數學之美,40歲後靠數理天賦“奇襲”華爾街,連續近30年用驚人的回報打敗索羅斯和巴菲特--詹姆士·西蒙斯 (James Simons) 的人生故事充滿傳奇色彩。他創立的對衝基金--文藝複興科技公司,以基於模型的“算法交易”為核心,專注量化投資三十餘載,是當之無愧的算法對衝先鋒。從1988年到2015年,其麾下的旗艦基金--大獎章基金 (Medallion fund) 的年化回報率約為 40 %(扣除 5%管理費與 44 %的業績提成 ),成立以來共創造了約 550 億美元的利潤,在華爾街無出其右。同期巴菲特的伯克希爾每股帳面年化回報為15.94%,標準普爾500指數年化收益約為10.27%,西蒙斯的投資表現高出巴菲特與標普500均超過20個百分點。

西蒙斯曾經透露基金交易品種的選擇有三個標準: 即公開交易品種、流動性高,同時符合模型設定的某些要求。

和流行的“買入並長期持有”的投資理念截然相反,西蒙斯認為市場的異常狀態通常都是微小而且短暫的,“我們隨時都在買入賣出賣出和買入,我們依靠活躍賺錢”。

最後,介紹一個經濟學理論的一個例子,以幫忙投資者們了解股市的博弈本質。“智豬博弈”是一個著名的納什均衡的例子。所謂納什均衡,又稱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論的一個重要術語,以約翰·納什命名。納什均衡具體內容就不描述了,關鍵就提其中的一個例子——“智豬博弈”。

經濟學中的“智豬博弈”(Pigs’payoffs)

現象:豬圈裡有一大一小兩頭豬,豬圈一邊有個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遠離踏板的豬圈另一邊的投食口就會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隻豬去踩踏板,另一隻豬就有機會搶先吃到另一邊落下的食物。當小豬踩動踏板時,大豬會在小豬跑到食槽之前剛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豬踩動了踏板,則還有機會在小豬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爭吃到另一半殘羹。

策略:那麽,兩隻豬各會采取什麽策略?答案是:小豬將選擇“搭便車”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邊;而大豬則為一點殘羹不知疲倦地奔忙於踏板和食槽之間。

解析:小豬踩踏板將一無所獲,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對小豬而言,無論大豬是否踩動踏板,不踩踏板總是好的選擇。反觀大豬,明知小豬不會去踩動踏板,自己親自去踩踏板總比不踩強,所以只好親力親為。“小豬躺著大豬跑”的現象是由於故事中的遊戲規則所導致的。規則的核心指標是:每次落下的事物數量和踏板與投食口之間的距離。

其實股市中,莊家與小散就是智豬博弈模型中大豬和小豬的關係。往往散戶以跟莊為幸,大戶以控莊為喜,股評以薦莊股為榮。

因為從散戶的角度來講,跟莊是使其利益最大化的納什均衡,當然,作為莊家來說,散戶的存在是威脅分享他們利益的對立者,所以,莊家也會對散戶狠割猛宰,使其利益得到最大化。

如果沒有了散戶或者沒有了莊家,這場以最終利益最大化的博弈,基本就是空話。也就是說,散戶雖然痛恨莊家,但又依托莊家,而莊家同樣是需要散戶的時候,就裝出和藹可親的模樣,一旦利用完畢,過河拆橋,將散戶連骨頭都一並吞下去。

從而,散戶與莊家基本保持著“愛恨交加”的纏綿關係,既不能一道杠徹底決裂,也不能如膠似漆地恩愛有加。只能是一種利用與反利用的“愛恨交加”。進行適當的換位思考,仔細分析莊家的意圖,或許今天“小散”的你,明天就是“牛散”。

來源:巨豐財經綜合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具體操作建議,據此操作盈虧自負、風險自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