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鍛煉也要因時而變

古人倡導「天人合一」的修身、養生理念,《史記》載:「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民諺有「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說法,但人的身體也要隨著自然環境的變化而相應發生變化,只有順天而行,求得人與自然和諧,借天之力來養生祛病,才能求得到大自然眷顧。

先說說「夏練三伏」。三伏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三伏」是從夏至日(陽曆6月21日或22日)後第三庚日為初伏(有十天),第四庚日為中伏(有的年是十天,有的年是二十天),立秋(陽曆8月7日或8日)後第一庚日為三伏,有十天。在這種三伏天時,人的身體毛孔大開,最易出汗,汗為心之液,可瀉過旺之心火,也可將侵入皮膚的寒邪及時排出所以發汗法是排除體內寒邪的最好方法。因為人們經過秋天的涼,冬天的寒,春天的濕,身體的陽氣被壓抑已久,並累積了許多寒濕之氣,所以,人們借用是上天賜予我們的三伏黃金季節自然療法,調動人體應天時而動的這種自然調節功能,瀉心經之氣血(火)來補充膀胱經的虛弱(寒)。心,五行屬火,夏天最盛。膀胱經,人體之藩籬,是抵禦外寒之屏障,也是清除內寒之通道,所以經過適當的運動,使身體的體表的溫度上升,自然發汗,讓人體的末梢的微循環打開,這樣,不但可以幫助清除寒氣與濕氣,排出體內大量的瘀毒,亦可通經活絡,疏通血脈,清洗毛孔,有效的排出體內的鉛、諰等致癌物質與其他有毒物質和廢物。在排汗的同時,身體也分泌一種抵抗病毒球蛋白,有利於抵禦外來有害空氣和有毒物體的入侵,也可以有效調節體溫,因流汗後,皮膚的平均溫度可降低攝氏4度左右。

再談談「冬練三九」。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三九」是指冬至後的第三個「九天」,即冬至後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我國陰曆有「九九」的說法,用來計算時令。計算的方法是從冬天的冬至曰算起(從冬至開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開始),每九天為一「九」,第一個九天叫「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個九天,數滿九九八十一天為止。

《黃帝內經》上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無泄皮膚」,「逆之則傷腎」。從《內經》「冬季養生」可以看到,其主要內涵就是為了「避寒」。早臥晚起是為了「防寒」,「必待日光」為了「散寒」,「去寒就溫」為了「驅寒」,「無泄皮膚」為了「禦寒」。因為寒氣是導致眾多疾病的直接原因。寒性凝滯,會使經脈氣血阻滯不搐,關節屈伸不利,寒會師氣血不通,寒性收引,會令筋脈拘攣抽。從寒氣對身體諸多的不利因素,寒冬「避寒」二字,並不難解。此外還有許多順應天時有效練功的方法,可以幫助人們把不小心進入身體的寒氣驅趕出去。在《因靈樞·天年》文章中黃帝問大醫歧伯,有人不能壽終而死的原因。歧伯回答:「薄脈少血,其肉不實,數中風寒……故中壽而盡也。」其中「數中風寒」便是早亡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我們要健康,我們要長壽,我們就要善於避寒與驅寒。俗話說:「風從頸後入,寒從腳底生。」雖然血總是熱的,但很多人氣血虛弱,或陽氣不足,新鮮血液很難循環到腳上去,沒有熱血的抵擋,寒氣便會乘虛從腳下侵入,所以在寒冬穿上棉鞋、厚襪和保暖褲的同時,別忘更重要的就是堅持進行練功。因有有些人到冬天腳總是冰涼,即使蓋上厚被,也整宿不溫,那就必需練些導引氣功,太極拳等功夫,以促進身體的氣血循環。冬天是萬物休養生息的季節,也正是我們身體儲存能量的最好時機。當我們在寒風中伸筋拔骨,能有效的驅寒使我們的身體氣血暢通。

儘管人的筋骨在「三伏」鬆軟的狀態下,可以練成緊而富有彈性;在「三九」肌肉僵緊的狀態下,練成鬆柔之軀。從而,有效的促進氣血流通,使筋骨得以舒展,增強自身的免疫功能,並使得大腦反應靈活敏捷,利於提高記憶力。在順應自然基礎上,調節心態,陶冶情操,消除精神疲勞,有效增強人的意志力。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三九」和「三伏」天可以說是一年中的兩個極端氣象,一個是最熱的時候,一個是最冷的時候,在看到此時鍛煉的好處的同時,也要根據自身的身體素質,做到適可而止。因為在嚴寒的冬季,伴隨著外界溫度下降,人的體溫也相應降低,寒冷刺激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壓上升。另外,體溫降低導致皮下及周圍血管收縮,也會使血壓升高。雙重作用下引起的血壓升高,會直接加重心臟負荷。寒冷刺激還會導致體內腎上腺素及兒茶酚胺等物質增加,影響神經內分泌和血液循環系統,容易誘發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機體受寒冷刺激,血管容易痙攣收縮,誘發心絞痛甚至心梗。冬天空氣乾燥,人們普遍飲水量減少,容易體內缺水,致使血液黏稠度升高。加之我國素來講究冬季進補,飲食結構相對多油,會加重血脂異常,易誘發血栓。

寒冷的氣象中,人們開窗時間較短,室內空氣流通不佳,容易感冒,嚴重者會引發肺部感染,影響肺通氣功能,導致心肌缺氧。國外研究表明,流感已成為冠心病患者的一項獨立危險因素。冬季同時是霧霾氣象多發的季節,空氣中的含氧量下降,人體攝氧量也相對減少。而PM2.5進入機體後,會通過一系列複雜機制影響血壓,從而誘發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肺部疾病等。

再說夏季,隨著氣溫升高,導致人體出汗較多,如果不能及時補充水分,會導致血液粘稠度升高,易形成血栓。而出汗增多,還會導致電解質紊亂,從而引發心律失常。尤其是「三伏」天,最令人不爽的不僅有「燒烤模式」,更有「桑拿模式」。桑拿氣象時,空氣濕度增加,氣壓低,空氣中的含氧量降低,導致人體氧攝入不足。因此,冠心病等心臟疾病的患者,在這種桑拿天常常感到胸悶、氣短,嚴重時會發生心功能不全,甚至急性心肌梗死。臨床中,很多病人在三伏天就診時會說:這兩天我既不累,也沒生氣,為什麼心臟病又犯了?其實,正是氣象做了「幫凶」。

炎熱的「三伏」天,大家都離不開冷氣機。殊不知人們在酷暑和涼爽的環境之間頻繁切換,驟冷驟熱的變化對於我們的心血管也是不小的挑戰,尤其對於血管彈性下降、動脈硬化的中老年人而言,更是如此。同時晝長夜短,夜生活較其他季節豐富,又因氣象炎熱,很容易情緒煩躁,進而影響睡眠品質,而休息不足也是心臟病發作的重要誘因之一。

因此對那些患有心腦疾病的人群,在選擇鍛煉的時候,最好選擇一個溫度相對恆定的環境,以避免外部環境的劇烈刺激,要因時而變,鍛煉適度,否則鍛煉的效果就會適得其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