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銳評|有了健康的醫患關係,每天都是醫師節

原文首發於433期《法治周末》6版

今年8月19日,是首個「中國醫師節」。全國1100萬衛生健康工作者迎來了屬於自己的節日,而今年「中國醫師節」的主題是「尊醫重衛,共享健康」。

醫師節是繼護士節、教師節、記者節之後的第四個行業性節日,可見行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不過之前也有網友開玩笑,哪個職業擁有了自己的節日,其實不是什麼光榮的事兒,相反是說明從業者已經成了「弱勢群體」。只有弱者才需要特別的提醒和關愛。

雖是玩笑,可這類說法還真體現了某種現實——無論是教師、記者還是護士以及醫師,在現實中確實面臨很多誤解和困境。醫學界對於醫師節期盼已久,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覺得行業待遇低、社會理解程度低,動輒發生的醫患糾紛事件,讓不少從業者覺得寒心。以至於近年來,很多醫生在網上賭咒發誓不讓自己的孩子將來再學醫。

就此而言,醫師節的設立以及今年確定的「尊醫重衛」主題,是很有價值的,起碼對於全社會是一次及時的提醒——對於醫師群體要有更多關愛,這關係到全社會現在及未來的健康環境。

對於醫患關係,近年已經有過無數輪的探討和對策,可是不得不承認的現實是,儘管醫患矛盾整體已經有所緩和,但是醫患衝突還是時不時就會發生。而且很多時候,醫患衝突起因都不是重大醫療事故,而是一些小的誤會和口角。醫患之間的不信任,是這些年來始終難以改善的行業生態。

一方面,是患者對於醫生群體的普遍不信任。在很多患者看來,如今的醫生眼睛裡只有錢沒有人,最切身的感受是,進了醫院總是看不到笑臉。無論大病還是小病,冷冰冰的醫生開了一堆冷冰冰的檢查單,患者稍微多問幾句,醫生都是愛搭不理甚至動輒懟人。沒病都能氣出病來,類似的就診感受並不是孤例。

另一方面,醫生也是一肚子苦水。患者抱怨醫生態度不好,可是在醫生看來,如果中國的醫院也能像國外醫院一樣,醫生不僅收入高地位高,往往一上午就看十幾個病人,他們當然能做到和顏悅色、能提供貴賓服務,可是中國的國情是醫生一上午可能要接診上百個病人。在繁重的任務之下,醫生要保持耐心和服務品質,談何容易?

探究這種不信任的根源,就可以發現中國醫患這一矛盾,很大程度上是結構性的,不是設立一個醫師節提醒醫患雙方加強包容就能解決的。以最典型的兩類矛盾來看,患者認為醫生向「錢」看,就不能簡單歸咎於患者的偏見,而是相當長時間的「以葯養醫」所埋下的積弊。儘管醫藥體制改革陸續推出很多對策,但醫生濫開藥、濫做檢查的情形並沒有得到徹底根治。

而醫生尤其是大醫院醫生抱怨的接診壓力大,也是長期存在的現實。這和分級診療長期名存實亡有關係,雖然我們有社區醫院到三甲醫院的分級,但是患者哪怕就是發熱感冒的小問題,也往往要到三甲醫院才放心。社區醫院本來應該把好居民健康的第一關,可是基層醫院缺醫生、缺設備,缺信任也就順其自然。分級診療實現不了,在供不應求的醫患格局中,醫患關係就很難實現良性的平衡。

在幾十年前,人們去國營招待所住宿或者去國營飯店吃飯,往往還要看服務生的臉色。改革開放之初,抱怨服務跟不上的輿論也很多。可是隨著市場的放開,飯店、酒店充分競爭之後,現在雖然也會有服務問題,但大家不會覺得有多恐怖,因為這家服務不好,消費者完全可以有別的選擇。

雖然醫療行業有一定特殊性,但是供求規律一樣會起作用。如果能夠堅持推動改革,讓體制內的醫院得到充分發展,同時在保證監督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民營醫院,分流公立大醫院的巨大壓力,給患者更多選擇,這對於改善醫患關係會有巨大幫助。

另外,就是近年來關注度很高的「醫藥分開」改革,必須要真正推動落地。「以葯養醫」的畸形收入格局,讓醫生職業形象受到極大損傷,這是醫患不信任的重要根源。醫生值得更高的待遇,但必須是以陽光的方式。職業醫生隻專註於看病就能獲得高收入,這才能保證醫患雙方的尊嚴和利益最大化。

(作者系時評人)

推薦閱讀

法治周末報

與你攜手同行法治路

法治周末報社出品 ID:fzzmb01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