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骨頭軟了,血管硬了:腎病的這個難題,只有維生素D能解決

長時間患腎病後,腎友的身體可能會發生一個異常變化:該硬的地方硬不起來,該軟的地方軟不下去。

軟骨頭、硬血管

啥地方該硬卻硬不起來呢?骨頭。腎病尤其是腎衰竭患者常會發生礦物質代謝異常,比如缺鈣、骨質疏鬆。

啥地方該軟卻軟不下去呢?血管。腎病患者體內的鈣在血管壁上沉積,會引起血管異位鈣化,血管就變硬了。

「軟骨頭」、「硬血管」的病因,是維生素D缺乏。

有患者說,我食慾不錯,營養均衡不挑食,怎麼會缺維生素D呢?

飲食只是一個小原因。主要是腎臟有活化維生素D的功能,腎臟受損後,人體便會缺乏維生素。另外,蛋白尿會導致維生素D結合蛋白丟失過多,血液毒素刺激腸道消化吸收能力下,也是腎病患者缺維生素D的原因。還有,某些腎病患者可能稍微有點宅,不愛戶外活動,曬太陽少,維生素D合成就少。

維生素D,缺不得

維生素D是人體內鈣元素的「指揮官」,它可以讓鈣元素老老實實地呆在骨骼中,別去招惹血管。如果維生素D缺了,鈣就會從骨骼中跑出來、貼到血管壁上賴著不走,結果就是該硬的骨頭卻軟了,該軟的血管卻硬了。

維生素D缺乏不僅加速腎臟病進展,還可能導致發生其它疾病,比如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肌肉疾病,高血壓,新發糖尿病,心血管結局,感染事件,癌症等。

所以,缺乏維生素D的腎病患者,需要骨化三醇等藥物來補充維生素D。

怎樣才算是不缺維生素D?

這些年,學界一直在爭論:腎病患者的血清維生素D濃度應該達到多少?

缺乏維生素D的危害是肯定的,但是,怎麼判斷患者是不是維生素D缺乏?我們需要一個標準來衡量。

近日,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開展了爭議會議,判斷腎病患者維生素D是否缺乏的標準終於塵埃落定。

會上專家們達成了共識:

腎病患者的血清維生素D(25-羥基維生素D)濃度應維持在20-50ng/mL;

<20ng/mL為維生素不足;

<15ng/mL時應給予治療;

<12ng/mL與骨骼礦物質代謝紊亂以及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風險。

注意:內分泌學認為,血清維生素D濃度應在30ng/mL以上,但這個標準不適用於腎病患者。腎病患者的血清維生素D濃度為20-30ng/mL時,只要甲狀旁腺素不超標,可認為維生素D是充足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