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維生素D缺乏症與病毒性肝炎

維生素D:代謝和功能

維生素D在20世紀初首先被確定為激素原,是一種脂溶性的類固醇。正常的維生素D水準是骨成長和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重建骨骼結構所必需的,可以防止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維生素D可促進鈣、鎂、磷酸鹽、鐵和鋅的腸道吸收,維持血清鈣和磷酸鹽濃度,保證正常的骨礦化,預防低鈣血症。

自從發現維生素D受體(VDR)以來,維生素D的非骨骼功能受到關注。VDR在超過35種實體組織中表達,而且在巨噬細胞上以及在T和B細胞上表達。維生素D通過VDR活化參與生理過程,包括調節免疫反應、細胞生長和細胞分化。因此,人們認為維生素D是多種傳染性疾病、癌症和代謝紊亂的病理生理機制的強效調節劑。

維生素D缺乏症

目前廣泛接受的維生素D水準的定義為維生素D缺乏(<20 ng/mL),維生素D不足(20-30 ng/mL)和維生素D正常(>30 ng/mL)。

除了陽光照射不足,季節、居住地、飲食和皮膚色素沉著的程度等都會影響維生素D的生物利用度,導致維生素D缺乏。維生素D缺乏症與多種疾病有關,不僅包括骨骼疾病,還包括幾種自身免疫性和傳染性疾病、哮喘和惡性腫瘤以及精神疾病。全球近10億人存在維生素D缺乏症。在發達國家,維生素D缺乏症非常普遍,幾乎有一半的人維生素D缺乏。此外,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婦女維生素D狀況的全面評估顯示,24%的人維生素D重度缺乏(<10 ng/mL),在歐洲中部和南部發病率最高。在美國61個地區進行的一項橫斷面觀察研究中也報告了類似的趨勢,接受骨質疏鬆治療的1536名絕經後婦女中,有25%和18%的人水準低於30 ng/mL和20ng/mL。

維生素D缺乏症在在非洲和亞洲也很常見。在中國(n=3262)、韓國(n=6925和泰國(n=2641)的三個大型橫斷面研究中,對亞洲人群的血清水準進行評估。這些研究將維生素D缺乏定義為<20 ng/mL,中國(69%)和韓國(男性47%;女性65%)患病率最高。相比之下,泰國的患病率只有6%。這很可能是因為泰國地理位置靠近赤道。在越南,近期小樣本量研究發現,維生素D缺乏症患病率為16%-63%。

除了其在骨代謝中的作用之外,維生素D還具有調節免疫應答和抑製腫瘤發生的功能。維生素D血清水準低與許多疾病有關,並且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經常觀察到;HBV和HCV感染患者維生素D缺乏的發病率為16%-100%。維生素D缺乏會加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疾病進展。有研究報導了維生素D在預防HBV和HCV複製以及延緩HBV/HCV相關肝病臨床進展方面的保護作用。研究表明,維生素D不足與HBV和HCV感染(尤其是肝硬化)的臨床結局和疾病進展密切相關。

維生素D缺乏症對臨床病程有負面影響,促進肝臟疾病的進展,但因果關係尚不完全清楚。有證據表明,在HBV和HCV感染抗病毒治療期間,維生素D發揮重要作用。然而,補充維生素D與干擾素治療病毒學應答的效果尚不清楚。維生素D的多種抗炎、抗纖維化和抗腫瘤特性凸顯了維生素D缺乏與肝病(特別是肝硬化)結局差的關聯。目前,還沒有批準維生素D補充劑和維生素D類似物作為病毒性肝炎和相關慢性疾病的輔助治療方案。在HBV或HCV感染者中補充維生素D或維生素D類似物結合特定的抗病毒治療是否改善持續病毒學應答,需要進行進一步的隨機安慰劑對照研究。

醫伴旅與國外權威醫院聯合開展免費義診活動,針對各種疾病如癌症腦癱及整容整形試管嬰兒等。有需要的患者請顧問醫伴旅。

原文鏈接:

本內容為醫伴旅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醫伴旅:尋找優質醫療資源,伴您走上康復之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