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創板賽道打通,企業和投行起跑前最關注什麽

科創板3月1日正式開閘,這意味著,計劃登陸科創板的公司自3月1日起就可向上交所遞交IPO申報材料。

不過,到底誰能拔得科創板的頭籌,對於企業和投行來說,是一個未知數。

除了中介機構和企業外,投資者也十分關注科創板此次的創新改革。

一位符合科創板投資門檻的個人投資者對記者表示,對科創板的推出十分期待,他對於科創板跌漲幅的設定並不擔心,“應該說是A股市場創立以來比較具有突破性的一次改革,相信科創板會帶來更多優質企業。在未來一定會在科創板進行布局。”

大到國家機構,小到個人投資者,科創板牽動著A股市場上每一個人的神經。

科創板到底有多火?湖北省武漢市高新區金融辦每月舉辦的科創板會議能給出市場一個真實的答案。

“高質量的經濟需要高質量的資本市場。” 海通證券投行部的董事總經理許燦在3月1日參加2019年東湖高新區上市金種子培訓科創板政策解讀專場活動時表示,科創板是用來進一步完善支持創新的資本形成機制。

這是許燦在2018年5月以來第3次到武漢金融辦解讀IPO,此次他對話150多家高新區科創型企業以及多家受邀的金融機構,其中傳神語聯、安瀚科技、科前生物等多家企業的代表均出席了此次會議。

“企業的市值如何認定?”、“新三板公司可以參照之前的定增過程中的投資估值?”會上,企業方面關於市值的提問最多。

但是在市場熱情地迎接科創板的背後,投行作為監管層和企業之間的紐帶,則表現得相對理性。儘管科創板對很多新經濟企業張開了懷抱,但是從“持續經營 3 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5套市值標準”等要求來看,門檻依舊還在。

市值成為企業最關注問題

此次會議上,前來參會的企業有150家,對於科創板的市值問題提問最多。

會上,一位來自武漢高新區的新三板掛牌企業向許燦提問關於企業市值認定的問題,“關於預計市值這個說法,是發行後的事情,還是發行前在新三板或PE/VC投資時候的指標?是否參照前面在新三板定增過程中的投資估值?”

許燦表示,企業要在申請時寫清楚自家符合上市條件裡的哪一條市值標準。在論述市值標準的合理性的時候,企業可以用當年在新三板掛牌的市值,或者是在這之前PE/VC等投資機構投資給企業的估值。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決定企業是否能登陸科創板,其實是在最後環節,以發行價格乘以公司總股本所得出的市值為標準,如果達到了企業原來申請的標準,就可以發行。如果沒有達到企業當初申請的標準,這個發行就需要中止。

“其實市值最核心的環節就是你要能以申請標準的這個價格發出去,只要你能以這個價格發出去,問題就解決了。”許燦稱。

不得不說,科創板對於企業和投行來說,事實上是一個雙向選擇題。

對於企業來說,選擇一個好的保薦機構至關重要。但是對於保薦機構來說,卻不僅僅是需要挑選企業這麽簡單。科創板規則中對於投行等中介機構的要求更加嚴格,一條“券商子公司跟投券商保薦企業”的規則就使不少券商在選擇項目和保薦項目時更加小心,“肯定有些壓力,不論是資金上還是職責上,投行都會有壓力。”許燦表示。

首批企業數量有限,股份製成“絆腳石”

回顧2月27日國新辦舉行的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製新聞發布會,當時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交所“)理事長黃紅元表示,“我負責任地告訴大家目前沒有(科創板)首批名單。” 但是與此同時,黃紅元對於區域進行了一個比較明確的“劃定”,從這些企業的地理分布來看,北京、長三角、珠三角,武漢、成都、西安這些科技企業集中的城市數量比較多。

儘管上交所沒有首批名單,但是各地政府和投行已經開始緊密布局。

一位參會的大型投行人員對記者表示,“武漢的項目基本上已被瓜分完,除了已知的兩家外地頭部券商已拿到的項目,武漢其余的項目基本都在長江證券手中。”

“湖北省向上交所上報了20家企業,上交所回訪了5家。”湖北一家投資機構負責人曾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許燦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上交所的確沒有首批企業名單,但是海通證券的投行部每周都會帶一部分企業和上交所交流和谘詢,目前海通證券也有正在推薦的武漢地區科創板項目。

首批企業數量和上市時間是目前市場上最受熱議的兩個話題。

按照證監會發布的《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下稱《注冊管理辦法》)要求,交易所收到注冊申請文件後,5 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自受理注冊申請文件之日起3 個月內形成審核意見。同時,根據現行要求,發行人及其中介機構回復審核問詢的時間不得超過3 個月。證監會收到交易所報送的審核意見,在20 個工作日內對發行人的注冊申請作出同意注冊或者不予注冊的決定。

華泰策略團隊認為,發行審核流程預計持續最短4 個月,最長達7個月。因此預計,最早2019年7~8月科創板開板,第一批企業上市。

數量上,“第一批我覺得最多也就30到50家企業。” 許燦預測。

這個數字可能對於市場來說較為保守,但是在2月27日,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曾表示,科創板有嚴格的相應標準和相應程序,不是說隨便誰想上市就可以上市的。同時科創板注重市場機制,市場機制就包括了市場的約束,只要市場各方,包括中介機構、發行人、投資者等等,當然也包括監管部門在內,各方歸位盡責,相信科創板不會出現大水漫灌的局面。

黃紅元也表示,不太會出現大批量集中申報。

除了《注冊管理辦法》136字的大方向定位,以及市值和盈利等門檻要求,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注冊管理辦法》第十條:發行人是依法設立且持續經營 3 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具備健全且運行良好的組織機構,相關機構和人員能夠依法履行職責。

“大家不要小看這個要求,我們就有好幾個企業碰到這個障礙。”許燦表示,目前對標科創板的企業往往都較為年輕,可以說是一個全新的產物,即新的技術在新的市場滿足新的需求,很多這樣的企業成立還不夠三年。

所以許燦估計,首批企業不會出現大批量的申請。

“初生牛犢”科創板,有沒有可能破發

對待A股的新生兒,市場不太擔心科創板出現破發情況。上述個人投資者認為,科創板大概率會在初期出現“爆炒”的情況。

許燦則認為,按照目前的情況,比較難判斷,“因為他在首日不設漲跌幅的話,在盤中偶爾破發也是有可能的。從我們判斷來看,因為科創板畢竟是一個新生事物,再者首批上市的公司數量有限,按照中國股民的投資習慣,更大概率應該是會炒作,漲幅超出預期的可能性會更大一點。”

李超曾在國新辦的發布會上表示,按照相應要求和標準,科創板準備上市的企業技術迭代快,甚至有些還未盈利,也就是相應的不確定性要比傳統企業大,“不排除科創板初期可能出現個別公司定價並不完全符合市場各方的預期,也不排除科創板開板初期部分股價出現一定波動甚至是比較大的波動,同時也不排除個別公司,市場各方也許會質疑它是不是完全符合科創板的定位,因為創新科技方面本身大家的認知上就不見得完全一致。”李超稱。

在國新辦發布會結束後,第一財經記者針對科創板破發後,證監會是否會乾預向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提問,得到的答覆是“按市場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