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鬱亮新解“活下去”:把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在活

權威、深度、實用的財經資訊都在這裡

11月30日,初冬的昆明早晚溫差很大,房企龍頭萬科就在這晝暖夜冷的時節舉辦了一場媒體交流會。公司董事會主席鬱亮在會上表示,中國的房地產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今年能完成年度6300億回款目標。但萬科要有憂患意識,在業務上要收斂聚焦,更傾向核心都市圈。

談“活下去”:是內部做戰略檢討

9月底萬科秋季例會上赫然出現的“活下去”口號,引起廣泛熱議。鬱亮昨日對此表示,“萬科始終是一種兢兢業業、如履薄冰的態度,我們把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在活,即使日子好過的時候也沒有驕傲過。對於萬科而言,每年的秋季例會,就是做戰略檢討,一隻腳站在過去,一隻腳站在未來,梳理戰略和業務。秋季例會的主題本來就是我們自己內部的事情,從沒想過去影響他人。只不過今年這個時候我們認為需要收斂聚焦,需要大家凝聚起來往一個方向走。”

喊出“活下去”的萬科前段時間一直在通過並購方式拿地,也引起業界不小的關注。對此,鬱亮解釋稱,其實萬科歷史上一直都有通過並購和合作來實現買地,只是後來招拍掛也做,導致大家對並購忽視了,覺得今年突然並購特別多。“不過客觀講,現在主動找萬科尋求合作的企業多了起來,萬科現在選擇的余地也比之前多。”鬱亮說。

鬱亮還指出,在投資方面,萬科不按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劃分,關注的重點是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等經濟圈,當然也包括武漢、西安等中西部核心都市圈。萬科的發展配合國家的戰略,進一步向核心都市圈聚焦,在核心都市圈以外,萬科的投資都會非常非常慎重。

鬱亮表示,公司在做業務的時候,把問題想得艱苦一些,困難一些,沒有什麽壞處,如果準備不足,反而會出問題。所以,萬科要按照自己的做法做下去,要有憂患意識。

談行業:還有相當大發展空間

鬱亮表示,房地產行業沒有什麽大問題,但是做的東西和要求與以前不一樣了。像上海、杭州等大城市不一定完全解決了房子短缺的問題,但是從整個全國範圍來看,住房全面短缺的時代基本結束了。但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很明顯,比如從結構上說,賣的多了,租的少了。此外,從未來發展方向來看,人們所需要的東西,不只是房子本身,也需要房子裡面的內容。萬科有了硬體,但是缺少好的軟體,也就是圍繞美好生活的各項服務。“從這點上講,我們的行業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但是我們的賺錢方式與以前不一樣了。”

鬱亮指出,“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是萬科發展的方向,公司所有的業務都是向著這個方向展開。萬科在思考某個業務時,都會考慮讓這個業務能夠做得好的最重要東西是什麽,這個被稱之為“基本盤”,公司會梳理清楚各項業務各自的“基本盤”是什麽,並聚焦收斂,不浪費精力。

鬱亮認為,價值觀的一致性很重要。萬科的業務管理行為,都聚焦在為公司產品買單的客戶,聚焦在好產品、好服務上。如果可以持續為客戶提供好產品、好服務,公司就可以過得好,這是萬科的邏輯。包括公司的組織重建、事人匹配,都是要保持組織行為在方向感上一致,才能在競爭中有一些競爭優勢。

談回款:能完成年度6300億目標

2018年,隨著房地產調控的深入,房企融資的難度也在增加,主抓銷售回款成為各家房企的重中之重,萬科也不例外。在談及萬科6300億元年度銷售回款目標是否能順利完成時,鬱亮表示,公司所強調的重視現金流的理念得到貫徹,每天每個老總需要報告,今天回款做什麽工作,樓賣得怎麽樣,開盤有沒有開好,錢有沒有收到,客戶的資料準備有沒有加快等,這些工作天天盯著,相信萬科的銷售回款率在業內肯定是數一數二的。

“每個部門回款,每一天的回款都是下午3點以後才完成的,每個禮拜都是最後兩天完成的,每個月到最後一個禮拜完成,每個季度到最後一個月完成。我總想著能達到季度間、月間的均衡,但是似乎很難做到。不過今年萬科房子還是賣得不錯的,6300億的銷售回款基本可以完成。”鬱亮說。

並購投資不差錢,銷售目標能如期完成,活得很好的萬科,卻在此時此刻談“活下去”、談憂患意識,不禁讓人想起華為任正非的《華為的冬天》。企業經營如何行穩致遠?龍頭企業超越周期的遠謀值得借鑒。

編輯:全澤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