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奧平:1月PMI回升至50.1%,經濟已站在內生性復甦的起點

  文/經濟學家、增量研究院院長 張奧平

  1月3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3年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綜合PMI產出指數。其中,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1%,比上月上升3.1個百分點,升至臨界點以上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4.4%和52.9%,分別比上月上升12.8個百分點與10.3個百分點,均高於臨界點。

  PMI作為經濟運行的先行指標,2023年1月錄得數據較去年12月大幅回升,並重回擴張區間,20221148.0%1247.0%2023150.1%),體現出我國經濟在疫情達峰後正走出谷底,整體呈回升態勢。往未來看,經濟已站在內生性復甦的起點上,而一年之計在於春,筆者認為,當前應加大宏觀財政貨幣政策調控力度,並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明確的產業、科技、社會三大政策部署協調配合,形成推動經濟實現強有力內生性復甦的合力。

  首先,從製造業採購經理調查指標體系的13個分類指數來看,製造業產需均有所恢復,外需進一步走弱,價格相對平穩。具體來看:

  1、產需兩端均改善:生產端,1月PMI生產指數為49.8%,比上月上升5.2個百分點;需求端,1月PMI新訂單指數為50.9%,比上月上升7.0個百分點,製造業生產景氣水準與市場需求均實現改善,但因春節假日因素影響,生產端改善力度小於需求端;

  2、外需進一步走弱:新出口訂單指數是出口的領先指標,1月新出口訂單指數雖較去年12月44.2%小幅回升1.9個百分點至46.1%(進口指數回升3個百分點至46.7%,內強外弱),但仍大幅低於臨界點,預示外需將進一步走弱,外需持續走弱則更需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居民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3、價格相對平穩: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出廠價格指數與PPI(上遊生產者價格指數)環比方向基本同步,1月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上升0.6個百分點、出廠價格指數回落0.3個百分點,價格指數相對平穩。

  其次,從大、中、小型企業PMI來看,大型企業PMI為52.3%,比上月上升4.0個百分點,高於臨界點;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8.6%和47.2%,比上月上升2.2和2.5個百分點,均低於臨界點。筆者認為,中、小型企業PMI長期處於收縮區間,其相比大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自我修複能力較弱,仍是當前經濟內生性復甦的關鍵阻力。

  從另一項經濟先行指標12月社融數據來看,整體呈現出總量與結構雙弱態勢。12月新增社融1.31兆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05兆元,為近三年同期新低,其中代表市場自主融資意願的相關科目,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1693億元;企業中長期貸款雖同比多增8717億元,但主要是由政策端驅動銀行加大中長期貸款投放,信用債融資成本提升使企業融資轉回表內信貸所致,企業內生性融資發展需求並非主因。往未來看,疫情達峰後下一階段社融結構能否優化,是判斷經濟實現內生性復甦強弱的關鍵。

  1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著力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要針對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乘勢推動消費加快恢復成為經濟主拉動力,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促進外貿外資保穩提質”。

  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支持力度”。

  筆者認為,後續宏觀貨幣政策仍需堅定“以我為主”積極作為。首先,總量要夠。抓住貨幣政策邊際寬鬆的窗口期,通過降低政策利率做強私人部門民企與居民資產負債表,助力有效需求恢復,提振信心,從而推動經濟實現強有力的內生性復甦;其次,投向要準。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實現“精準滴灌”,加大對普惠小微、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往未來看,我國經濟已站在新一輪內生性復甦期的起點上。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明確今年五大主要經濟工作前首先指出,“經濟工作千頭萬緒,要從戰略全局出發,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綱舉目張做好工作”。可見今年經濟工作將以“改善預期、提振信心”為基礎和關鍵。當下我們有理由以理性樂觀的心態,走在經濟周期曲線之前,抓住未來的確定性。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創投專家、財經作家,如是資本董事總經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