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缺了這項工藝,日本人的茶道就無從談起




——


這上世紀90年代初,木心先生在美國給陳丹青等一眾青年藝術家講學,講到中世紀日本文化。木心先生有以下一段話:


「比如喝茶。中國講究茶具,環境士大夫化。可是士大夫沒有了,茶則淪為茶館,賣茶葉蛋。日本卻規規矩矩、恭恭敬敬弄成茶道(當然,日本真正懂茶道、行茶道的人也不很多,余皆野狐禪),其實是將茶弄成形上,成為一種禮,對茶這種最有靈性的飲料,保持尊敬,尊敬茶,其實就是尊敬自己。」


古冊記載煎茶形式


日本人的茶道,起源於向我國唐朝的學習。而有趣的是,在日本經過一代又一代的變化,茶道被賦予越來越多本沒有的含義。而承載著茶道的茶具,也產生了很多與我國不同的器具。


通過對日本茶道器具的了解,或許我們可以一窺他們發展出的獨特茶道特色,進而了解這個與我們糾纏了上千年的民族本質。


今天要介紹的就是在日本的茶道史上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一種茶具——鐵壺。


日本鐵壺


日本鐵壺事實上是茶道所使用的燒水器具,在日本,鐵壺也有南部鐵器與京都鐵瓶兩大類區分。


其中,京都鐵瓶自然是京都地區生產的鐵壺。其工藝更為繁複,紋飾更為華麗,迎合了王室貴族的奢華需求,在京都地區廣受歡迎。


京都鐵瓶也往往是在中國更為受歡迎的拍賣品,其工藝上的精美往往更符合中國買家的需求。


復刻京都壺,圖源大唐鐵壺


然而事實上,很多懂茶道的人,也會選擇來自鄉下地區的南部鐵器作為自己喜愛的品茶器具。


從歷史上講,南部鐵器被普遍認為是日本鐵壺的起源。日本的第一把鐵壺就是出自南部鐵壺的製作名世家第三代小泉仁左衛門對之前鐵器的改造。


直到現在,小泉家的第十一代南部鐵器傳人,仍在堅持著這項家族世代相傳的技藝,用心製作著一把把被奉為茶道「神器」的正統南部鐵壺。


小泉仁左衛門作品 柿形壺


南部鐵器與京都鐵瓶的明顯區別在於其形製古樸,更注重實用,不會有太多的繁雜紋飾。也因此,南部鐵器更貼近茶道最根本的「和敬清寂」精神。


南部鐵器製作世家小泉的工作室叫禦釜屋,經歷過明治時期天皇支持下的鼎盛時期,也撐過日本經濟大蕭條時期的艱難困境,禦釜屋出品的鐵壺至今依舊是日本數一數二的鐵器代表。


而在接受採訪時,當代家主小泉嶽廣以嚴肅的表情說出的:「我自己做得最好的作品自覺可以打八十分,但所謂真正百分百滿意的作品,可能到死也不會有。」


也說明了看似簡單的南部鐵器製作中事實上有著許多的講究及有待突破的技藝限制,還有無止境的茶禪一道的藝術追求蘊含其中。


小泉嶽廣


南部鐵器的製作,要經過從設計器型、製作實型、素燒、上肌理到熔煉鐵料、澆築,再脫模、打磨、上提手及上漆十個步驟才能完成。


首先是設計器型,要在圖紙上設計好將要製作的茶壺外形。再根據其器型設計出用來製作實型的鐵片形狀,並打製出特定形狀的鐵片。


這個過程,考驗的是匠人對於鐵壺整體造型由球狀摺合成平面影像,再到鐵片製作精準程度的水準。


設計器型


接下來是製作實型,使用上一步製成的鐵片在泥塑模具上沿中軸轉動來製作出合適形製的模具實型。


這一步驟需要多次耐心地重複,切割、補泥料、再切割壓製,多次重複之後才能製作出材質堅實而形製精準的實型。


製作實型


接著需要讓實型先乾燥固定下來,相較於古時使用爐火慢慢烘烤直至實型的泥料水分全失從而定型,現在小泉嶽廣會使用一些較為現代化的工具來輔助幫助乾燥。


這一步驟在南部鐵器的製作過程中叫做素燒。


素燒


實型製作完成之後,就可以開始上肌理。


上肌理的過程事實上相當於在模具上提前刻畫出鐵壺壺身外表的肌理紋路。相較於京都鐵瓶的精緻紋飾,南部鐵壺更主要的是在壺身上表現簡單而古樸的肌理,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其實這更考驗匠人的藝術水準及技藝修養。


上肌理


上完肌理,只要等待再次乾燥後模具的製作就算是完成了。


這時候可以開始同時準備製作鐵壺的材料。南部鐵壺正是因為在日本的南部地區有著豐富的優質鐵礦資源出名的,而小泉家的鐵壺材質更為特殊,是使用因年號更迭而廢棄的一大批古錢幣熔鑄而成的。


古錢幣鐵質極佳,這也是小泉家的鐵壺遠近聞名的重要原因之一。


熔煉鐵料


熔煉完鐵料之後,要迅速將熔煉完的鐵水澆築到之前製作的實型之中。鐵水在內外兩層實型的夾縫中經過冷卻定型,便會得到我們想要的鐵壺形製。


對於小泉嶽廣來說,這個旁人看起來極其危險的過程已是輕車熟路得再簡單不過的一個步驟了。


澆築


等待鐵水冷卻成鐵壺之後,要進行脫模的步驟。這一步顧名思義,就是將實型模具剝離脫去,得到我們想要的鐵壺。


而由於土製的實型往往經由一次脫模的折騰之後就已經分崩離析,所以每次辛辛苦苦製成的實型只能使用一次。


這也導致了事實上每一個鐵壺都是獨一無二的一個存在,匠人更需要用心去進行每一步的製作操作,以求不留任何遺憾。在我看來,這正暗合日本茶道中「一期一會」的哲學思想。


脫模


脫完模之後,由於純手工製作難免出現的細微偏差與瑕疵,鐵壺還需要經歷再一次的細緻打磨。


這個步驟匠人開始審視自己的作品,經過在打磨過程中的仔細觀察,漸漸對自己作品的每一個細節都瞭然於心。


前期小泉嶽廣的很多作品都停留在了這一步,因為他不會將自己覺得不滿意的作品展示給別人看。


對於作品的極致追求,如同茶道中對每一細緻步驟近乎嚴苛的「死板」要求。也讓我們明白唯有極致匠心,才能成就極致完美。


打磨


打磨完成後要上提手。小泉製作的鐵壺提手全都由專門專攻鐵壺提手製作的提手匠人田中二三郎完成,田中也是一位年事已高的老匠人,他堅持以純手工打造提手,認為「機器不能做出人工的味道」。


田中製作的鐵壺提手形製古樸,與小泉的鐵壺相得益彰,可謂絕配。


上提手


為了使製成的鐵壺更加堅實耐用,不宜生鏽損壞。鐵壺需要經過的最後一步是上漆。


小泉嶽廣堅持用南部地區最負盛名的凈法寺生漆來完成這一步驟,目前整個南部盛岡地區也只有他會不顧成本地做這種堅持。


因為小泉覺得,南部鐵器的奧義就在於使用所有產自南部的最好的原材料,再結合最好的工藝來追求一把完美的鐵壺。


上漆


只是茶道中一個將水燒開的鐵壺,便需要歷經如此繁複的步驟來用心完成。想必對於匠人們來說,茶道的修行在製作器具的過程中已經默默地開始了。


茶道也好,匠心也罷,我想這兩者一個重要的共通點就是利用形式上的複雜操作,來尋求內心安定的修行。無論是端起茶盅的文人雅士,還是揮動鎚子的工匠們,最終人所能帶走的,都是所歷之事對於自身修為的深刻影響。


外人看到的是一杯上品的清茶,是一個古樸大方的鐵壺。但當事人在這個過程中內心得到的,卻是比這表象多得多的心得體會與人生感悟。


小泉嶽廣製作成品 南部鐵壺


資料來源:

紀錄片《南部鐵器的第十一代傳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