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看好傷寒注評書,是學好傷寒的第一步!

導讀:此書大善,乃全國第一屆中醫研究生班同學幾人一組精心編著,其中不乏當今的名醫大家,真是令人欽佩!」「對難點的把握十分深刻。課堂上老師沒有講清、教材中含糊的疑難之處,在此套書中大半可尋得答案。

學習中醫背下《傷寒論》有多大用處?

網友:喬墩明

所謂對經典的課時「不少於40學時」,對於《傷寒論》這樣的經典來說,學時如此短暫,沒什麼可值得自信的。相信不少現在的大學生一周的時間都大於這40學時。

學習《傷寒論》的知友都知道已故的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劉渡舟教授,劉老是五版教材《傷寒論講義》的副主編,我們來看看他是怎樣讓徒弟單志華先生學習傷寒論的:

先生對我要求嚴格,「背功」是最基本的,用先生的話講:我的學生就得講究「背」,什麼叫學問?肚子裡得有幾本書。

漢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中醫經典著作中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文辭古奧,文意雋永,含蓄吐納,非常耐人尋味。

我在正式學習這本書之前,先生要求我先背誦清朝《醫宗金鑒》裡的《傷寒心法要訣》《金匱心法要訣》,還有陳修園的《長沙方歌括》等。那會兒年輕,記憶力沒問題,工作之餘用了幾個月時間,基本背完。每次去先生處,他先考我書背得怎麼樣?然後再布置下一步。

張仲景的這部書歷代醫家有不少注釋,首開其端的是宋金時期的成無己注本,據考證,成無己活了90餘歲,而用於注書的時間竟達40餘年。其宗旨是本著《黃帝內經》為《傷寒論》作註解的。

先生屬於「尊經派」,要求我詳細閱讀成無己的傷寒論注本,同時主要參考清朝傷寒大家柯韻伯的《傷寒來蘇集》,以及尤在涇的《傷寒貫珠集》。其時先生的著作《傷寒論通俗講話》已經出版發行——這部書同樣是我學習的重點,書翻得紙邊已經部分被「吃掉」。作為正式學習《傷寒雜病論》的學術準備與專業鋪墊,我經歷了大約一年時間。

這之後又用一年時間攻讀背誦《傷寒論》原著398條經文、113個經方(包括藥味組成、劑量、煎服法)。並進一步研讀有代表性的各家注本。按照先生給我定的學習單元,每結束一個單元,要我寫出學習體會。以提問答疑的方式條分縷析地解答我的問題。真正是: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後來我問先生,中醫學院本科教材《傷寒論講義》要求150個學時結束,可我卻學了這麼長時間,是不是太笨了?先生笑了,隨口帶出一句:那(指教材)都是白搭。說學經典一定要落實到原著上,要跟張仲景「說上話」。仲景方我們叫經方,葯少而精,療效驚人,有鬼斧神工之力,起死回生之妙。且方義雋永,藥味精當,耐人尋味,不可思議。我是專搞傷寒的,你很幸運,跟你老師吃學術上的「小灶」。

為什麼當今中醫藥大學畢業的學生,普遍臨床能力低?老師上課照本宣科,學生以「應試」為標準,哪來的實際本領和悟性?中醫這門學科不拜師就很難有境界的升華。如同子貢評價他的老師孔子時說:「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所以,學習—升堂—入室,這三者間是有很大區別的。中醫是一門個性化很強的學科,古人講:「自非才高識妙,豈能探其理旨耶?」譯成白話就是:如果不是才能高超見識絕妙的人,怎麼可能探討其中的道理旨趣呢?

怎麼學習?

《傷寒論》一書,怎麼學習,如何解讀各個條文,中醫研究院1978級的研究生們,想了個笨辦法——自己動手,集體整理。他們編寫了一本書,叫《<傷寒論注評>》,初稿完成之後,不斷接受檢驗,邊學邊改,邊學邊增加內容,實在忙不過來的時候,叫上師弟師妹們都參與進來,工程浩大,陣勢也很大。所以,1979級和1980級的一些研究生也參與了修改工作,參與者們都很認真,似乎都有種編纂《四庫全書》的使命感。

面世

好書是寫出來的,更是修改出來的。當然,很多中醫專家也參與了指導、審定工作,所以出了精品。「好東西,都是聰明人下笨工夫做出來的」。

當時編書的定位很明確,1984年秋,在這本書的前言裡面,說道:「這次付印一則作為研究生院《傷寒論》教學參考之用,一則作為臨床醫生及中醫愛好者的學習參考。」

後來,這本書在2011年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正式出版。同時出版的一共四本書。

分別是《<黃帝內經?素問>注評》《<黃帝內經?靈樞>注評》《<傷寒論>注評》《<金匱要略>注評》,是一個系列叢書,叢書名叫《中醫經典注評叢書》。

書非借不能讀也

當我還是研究生時,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讀過《<傷寒論>注評》,第一次見到便愛不釋手,借回宿舍,拜讀了許久,內心歡喜。

這本書,網上一直賣得緊俏。

如今,這四本書又和大家見面了,都是典藏版的,其中就包括我最喜歡的《<傷寒論注評>(典藏版)》。

本書按宋·趙開美本條文排列順序逐條加以評註,其編寫體例是繼每條原文後,分列[校勘][詞解][句解][提要][選注][評述]等項,對附有方劑的條文每方之後複列[方解][驗案][評述]等項目。條文及方劑的[評述]部分多能集中反映作者的學習研究心得,而[驗案]一項則選擇前賢應用經方佳案予以評析,以期理論聯繫實際,為臨床服務。

典藏版前言

本套《中醫經典注評叢書》自2011年出版至今,已經過去6年了,其間多次重印,成為我社學術著作的品牌之一,贏得了良好口碑。更令我們欣慰的,是廣大讀者客觀、中肯的評價:「此書大善,乃全國第一屆中醫研究生班同學幾人一組精心編著,其中不乏當今的名醫大家,真是令人欽佩!」「對難點的把握十分深刻。課堂上老師沒有講清、教材中含糊的疑難之處,在此套書中大半可尋得答案。」「注釋散而不亂,排版十分宜人,閱讀很有快感。」「雖無具體病案,卻多有臨床運用的概括。」「內容詳盡易懂,直奔主題,字字珠璣。是一套經典的好書。」

朱熹曰:「聖賢所以教人之法,具存於經。有志之士,固當熟讀、深思而問辨之。」願廣大讀者能典藏此套叢書,作為案頭必備,學而時習之。為了便於收藏並時常翻閱,現出版「典藏版」以饗讀者。

給大家分享一下內容。

本書的編寫體例,前言部分說得很清楚啦,國醫大師王琦老師當時在教研室工作,為本書出了很多力。

書中有很多名家驗案,都是精心挑選的,圖為陳慎吾老先生的驗案。

恢宏大氣的封面,高顏值,觸摸起來非常有質感。

讀書是最幸福的

書香六月,閱讀人生。感覺又要再學習一遍《傷寒論》啦,經典條文不背誦個十幾遍,達到滾瓜爛熟的程度,是很難有真正收穫的,是啊,開方沒底氣。

想深入學習,就需要註解,《<傷寒論注評>(典藏版)》推薦給你。

掃碼,或點擊「閱讀原文」,可以下單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