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學中醫的三個階段,簡單深刻!

導讀:中醫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其中的辛酸非一般人能夠理解。下面是一位朋友學習中醫的感受,它告訴我們,中醫的學習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臨證中困惑的時候讀書,才會漸入佳境,脫離了臨床去發揮理論幾乎是紙上談兵。

寫下這個題目,並非是說所有人都要經過這三個階段,而是我自己經歷的三個階段,寫下來共同道參考,但能有所裨益啟發就不妄此作了。

這三個階段具體如下——

1.蜜蜂采蜜,快樂經營階段

這一階段佔據了我十多年的時光。所謂蜜蜂采蜜,指的是博採眾家、取其精華。快樂經營,指的是開始時對中醫的的學習,還充滿了神秘感和興趣,雖然學得昏天黑地,卻一點兒也不覺得累,反而還覺得非常快樂,尤其學通了許多自認為是新的理論之後,更是欣喜如狂。這樣的學習,如對補土派、滋陰派、火神派、溫病派的學習,對黃元禦土樞四象、一氣周流學說的學習,對五運六氣理論的學習,甚至還學習過許多把中醫引入玄學的東西等。書讀得更是五花八門,可謂博覽群書矣——《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張錫純、喻嘉言、吳鞠通、葉天士、鄭欽安、劉力紅、李可、蒲輔周、李士懋、王孟英、高輝遠、李東垣、朱丹溪、程鍾齡等,還有許多,就不必一一細舉了。

回憶我的步入中醫的殿堂,絕非因為我家是幾代幾代的中醫世家,我從小就受到祖上的熏陶和真傳,也非我糊裡糊塗地考入了某所中醫藥大學,而完全是中醫博大深邃的思想和其不可思議的臨床療效征服了我,我才一腳踏了進來,沒想到,這一踏,就再也出不去了。

在我學習中醫的第一個階段,相對於許多人來說,我自詡還是下了一番苦工夫的,真真可謂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而突兀兀以窮年了。我自認為自己學得還不錯,基本上比較透徹。每當我與他人交流的時候,我總是頭頭是道、滔滔不絕地述說著。從容的表情,滿腹經綸的語言,入情入理的闡釋,與電視台上講中醫養生的專家們幾乎無異。當地人都說我中醫學得好,我自己認為也還可以。

然而,自己到底學得怎樣呢?這,只有我自己心裡清楚。

每當我開始臨床面對病人的時候,我的心裡總有一種茫然無措的感覺,任我四診用盡、竭盡全力,很多時候還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以。直到病人拿葯走出了我的診室,我的心裡還在七上八下地忐忑不安著。我常常會想起古人形容脈診的一句話:胸中了了,指下難明。我想,把這句話借用來形容我診病也許是最合適不過的了,不過不是難明,而根本就是不明。很多時候我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給病人看病,還是在給病人碰病,碰對了就有療效,碰不對就無療效。然而,碰不對的時候又豈是一句無療效就能了事的?

我開始對中醫有了懷疑和失望,隻不過隱忍不言罷了。是否真有《內經》《難經》中所謂的上醫呢?上醫治病,十愈其九,也許只是人們心目中的夢想吧?

2.一門深入,苦心探索階段

經歷了以上十多年的學習和臨床,我雖對中醫有了懷疑和失望,但到底沒有死心,自己苦苦鑽研了十年的夢寐以求的東西怎麼會是虛幻的呢?我決心再下苦工,改變學習思路,希冀能有新的突破。我選定一心研究仲景醫學,隻學習探索《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其餘醫家書籍全部放下。仲景乃中醫的祖師爺,肯定其學問不是花拳繡腿。於是,我開始了我學習中醫的第二階段——一門深入、苦心探索階段。

我開始治病必用仲景方,診病必守仲景法。但是,卻又根本做不到。同時,我拋開以前所讀過的所有註解仲景的書,不讀註解,隻讀原文,以便自己參悟而不受他人影響。過了一段時間,我又重新把以前看過的所有對《傷寒論》《金匱要略》進行注釋的書翻出來,又看。再過了一段時間,又放下。如此自己參悟和參考名家註解交替進行,後來,交替進行又變成結合進行。

一年過去,事情並不像我想像的那樣,對於中醫我依舊是胸無定見,我治病的水準也沒有什麼提高,對仲景的方和法雖也有些體會,不過很多的時候也還是根本用不上。

苦惱、煩悶、欲罷又不能,我變得沉默了,再不以中醫而自豪,甚至我變得根本就不想再談論中醫,彷彿中醫成了我的一種恥辱。低沉、迷惘圍繞著我,我覺得我根本就不是一塊學醫的料。我恨自己怎麼沒有生在中醫世家,恨自己怎麼沒有考入中醫院校,恨自己怎麼沒有名師教誨。其實,我也知道,我所恨得一切即便得到也未必就會怎麼樣,不過,我為自己的停滯不前尋找借口罷了。時光飛逝,我咬著牙,在無邊的鬱悶中堅持著。

3.漸悟圓融,發展創新階段

又幾年過去,忽然有一天,我覺得對仲景《傷寒論》《金匱要略》似有所悟,當然這一悟也是建立在以前長期的積累和思索中來的。從這一悟起,我才真正做到了方必仲景、法必仲景。當然,我還是在探索階段,不過與以前不同的是,現在我有了方向。

漸漸我的病號逐漸多了起來,但我對疾病的治療技術也大有提高,從前許多不會治療和治療不好的疾病,現在覺得有了許多把握,這是我自己明顯感覺到的。

例如,有一位女患者,常常胸悶氣粗,一發作就要住院,憋得臉都發青發紫,異常痛苦,已經有五年了。各大醫院久治不愈,來到我的診所治療,效果也不理想。最近,又有發作,其丈夫無可奈何,又帶她來診治。這次,我改變了以往的思路,為其開了小柴胡湯與桂枝甘草湯合方,一劑癥狀減輕,五劑後,其丈夫來電話說已無癥狀。其家人欣喜若狂,我也欣喜若狂,仲景不欺我也!

還有一便秘、胃脘著涼便痛患者,也是患病多年,久治不愈,我為其開柴胡桂枝東加生石膏,三劑葯胃便不痛,著涼也沒什麼感覺,出乎意料的是,便秘也有了好轉,又服五劑,大便也非常暢快了。

還有一結腸炎患者,著涼必腹痛作瀉,肛門重墜,且腹痛得很厲害。我為其開了白頭翁湯和瀉痛要方加荊芥、柴胡。五劑大輕,二十劑後痊癒。

還有一乳腺增生患者,我為其開了小柴胡東加石膏加二陳加三子養親湯,也是二十天痊癒。

一次次的治癒,一次次的激勵,一次次的新悟。我終於體會到了仲景《傷寒論》序文中的那句話:雖未能盡愈諸疾,庶可以見病知原,若能尋余所集,思過半矣。

六經鈐百病,絲毫不假,萬病不出仲景所論,《傷寒論》是萬病之主,《金匱要略》是萬病之輔。後世醫家,亦有創新,亦不可廢。這是我近幾年來研究仲景的總結。

舉例來說,《金匱要略》一書,作為萬病之輔,如何學習,如何解讀各個條文,中醫研究院1978級的研究生們,想了個笨辦法——自己動手,集體整理。他們編寫了一本書,叫《<金匱要略注評>(典藏版)》,初稿完成之後,不斷接受檢驗,邊學邊改,邊學邊增加內容,實在忙不過來的時候,叫上師弟師妹們都參與進來,工程浩大,陣勢也很大。所以,1979級和1980級的一些研究生也參與了修改工作,參與者們都很認真,似乎都有種編纂《四庫全書》的使命感。

面世

好書是寫出來的,更是修改出來的。當然,很多中醫專家也參與了指導、審定工作,所以出了精品。「好東西,都是聰明人下笨工夫做出來的」。

後來,這本書在2011年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正式出版。同時出版的一共四本書。

分別是《<黃帝內經?素問>注評》《<黃帝內經?靈樞>注評》《<傷寒論>注評》《<金匱要略>注評》,是一個系列叢書,叢書名叫《中醫經典注評叢書》。

如今,這四本書又和大家見面了,都是典藏版的,其中就包括《<金匱要略注評>(典藏版)》。

典藏版前言

本套《中醫經典注評叢書》自2011年出版至今,已經過去6年了,其間多次重印,成為我社學術著作的品牌之一,贏得了良好口碑。更令我們欣慰的,是廣大讀者客觀、中肯的評價:「此書大善,乃全國第一屆中醫研究生班同學幾人一組精心編著,其中不乏當今的名醫大家,真是令人欽佩!」「對難點的把握十分深刻。課堂上老師沒有講清、教材中含糊的疑難之處,在此套書中大半可尋得答案。」「注釋散而不亂,排版十分宜人,閱讀很有快感。」「雖無具體病案,卻多有臨床運用的概括。」「內容詳盡易懂,直奔主題,字字珠璣。是一套經典的好書。」

朱熹曰:「聖賢所以教人之法,具存於經。有志之士,固當熟讀、深思而問辨之。」願廣大讀者能典藏此套叢書,作為案頭必備,學而時習之。為了便於收藏並時常翻閱,現出版「典藏版」以饗讀者。

給大家分享一下內容。

正如文中所說:「初稿完成後又經1979屆、1980屆的部分研究生作了補充和修改,最後再經我班教研組周吾聖老師修改定稿。」落款是1984年3月,書稿是在這個時候寫成的,1984,是一個美麗的年份,那年,經典誕生的經典,不止這本書,還有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吃麵條》。

這是本書的目錄。

書中精彩內容。

哥倆放一起,經典永流傳。

想深入學習就需要註解,《<金匱要略>注評(典藏版)》推薦給你。

推薦書:《<金匱要略>注評(典藏版)》。

……以下是廣告時間……

給大家推薦《<金匱要略>注評(典藏版)》,點擊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

本書是在1984年中醫研究院研究生班講稿《<金匱要略>注評》基礎上,重新排版而成。初稿完成後又經過兩屆研究生的補充和修改,之後經過周聖吾老師修改完善才最終定稿。全書的科學性、嚴謹性較強,是研究和講授《金匱要略》不可多得的好書。

END

投稿及顧問郵箱[email protected]

點閱讀原文,一鍵下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