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電商份額不足1%,技術和行銷能否幫亞馬遜中國扳回一城?

公開資料顯示,亞馬遜2004年以7500萬美元收購了卓越網,收購之後該網站成為亞馬遜第七大本地化網站,僅次於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日本和英國,完成收購後之後便一路在中國市場擴張蓋地。

據悉亞馬遜今年9月4日市值曾鋼彈10024億美元,這是繼蘋果之後全球第二家市值破兆美元大關的科技企業。但是很快,相關媒體給出的數據統計顯示,進入10月亞馬遜的市值就開始下跌,到了11月已經從不足8200億美元跌至了7394億美元的市值,縮水超過2600億美元。

於是,外界就有了這樣的議論,“亞馬遜不斷瘋狂擴張,來勢洶洶想‘吞掉世界’,卻始終拿不下中國的電商市場。”峰回路轉,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亞馬遜在中國如此難掘金呢?

Prime會員沒能掀起風浪,本土化能力又不及格

早在2005年,亞馬遜在美國市場就推出了Prime會員服務,且《今日美國》曾報導,2015年年末亞馬遜的金牌會員用戶數就達到了5400萬人次。

根據公開數據,當年全美成年人口大約為2.46億,而當年亞馬遜的金牌會員用戶達到了成年人口的兩成,且有媒體測算認為,這意味著亞馬遜金牌會員服務已經覆蓋了全美超過46%的家庭。

金牌會員在美國的成功推廣讓亞馬遜嘗到了甜頭,且引誘著亞馬遜不斷嘗試打開更廣的世界。於是,2016年10月,亞馬遜開始了一場新的嘗試,它將在美國取得成功的Prime會員服務帶到了中國,希望能把數百萬海外商品賣給中國消費者。

據了解,亞馬遜在中國推出的Prime會員,提供了跨境訂單全年無限次免費配送的服務,這還是亞馬遜在全球首次作出的嘗試。招數不多,但還挺管用。數據統計2017年亞馬遜中國Prime會員的數量已經超過2016年同期的3倍。

增速的確很快,但是沒有基數,去談增長多少多少倍,似乎也沒多大的意義。而且到今年,亞馬遜中國都沒有披露過中國Prime會員的數量。可見,付費會員的發展可能並沒有亞馬遜中國設想的那樣好。一方面,其實亞馬遜中國算是最早推出付費會員制度的一批電商,那時候國內付費會員制度還不夠成熟,另一方面,同時期發布的京東,以及後來跟進的國內各大電商,無疑會讓亞馬遜中國暗淡不少。

除了Prime會員沒有掀起多大風浪,亞馬遜中國的本土化能力也一直備受外界詬病。

比如說亞馬遜的網站設計。一大明顯的特點是亞馬遜全網的產品資訊,包括功能介紹幾乎都是圖片+文字的形式,並不具備產品的影片介紹功能。然而產品影片的演示部分,恰巧是國內本土電商們最重視的一點,而且根據國民的消費習慣,說明書式的產品功能介紹比不上影片演示更容易讓人理解與接受。

總的來說,亞馬遜既然已經將會員引入中國,為了更好地提高用戶的粘性,或許亞馬遜可以適當地根據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在網站的設計上作出些許改變。例如加入影片或者直播功能,以畫面互動的方式來面對消費者,更加直觀地解消費者的需求,以致更好地將品牌推廣。

因此,亞馬遜若不能盡快將自己融進中國畫風,根據消費者的習慣作出改變,那麽在本土競爭者不斷加勢下,前行路線可能將會愈來愈難。

競爭勢力不斷崛起,亞馬遜中國倍感壓力

不可否認的是,亞馬遜將會員服務引進中國是比較成功的案例,可本土的競爭對手勢力不斷興起也是真的。

進入中國市場14年來,亞馬遜中國並沒有像想象中的以吞山河之勢去佔領中國市場,反而在華的市場份額是越來越小了。傳聞說亞馬遜是在等中國消費者成熟,等中國電商市場變得理性,等消費者對亞馬遜品牌的認可。可是市場卻沒有滯留不前,在亞馬遜中國等待的過程中,國內電商企業們興起了,並且勢力不斷地壯大,阿里巴巴和京東就是最直接的例子。

有趣的是,隨著跨境電商行業進入了快速增長時期,目前電商市場可分為三派:第一派是以海外購為代表的外籍電商,即亞馬遜中國;第二派是是以天貓國際和京東海外購為代表的中國傳統電商巨頭;第三派則是小紅書與洋碼頭等以自身特點立足市場的創業品牌。各路資源紛紛進場,都想在這個增量市場獲得最大的利益。

作為電商平台類APP,月度獨立設備對品牌的意義大致是,系數越高,用戶量也越多。根據9月的艾瑞數據統計,亞馬遜中國的月度獨立設備達到了173萬台,而國內最大的競爭對手天貓的月度獨立設備達到了5186萬台,更別說京東了,京東的月度獨立設備數是亞馬遜與天貓加起來的4倍之多,達到了22496萬台的數量,且環比漲幅44%。

這麽看來,亞馬遜中國在華的勢力被削減的一大原因還是其延續美國總部的戰略,廣告的投放不算多。這與國內競爭對手京東、天貓們廣告“連天響”的戰線相悖,況且以目前的中國市場,低調並不見得會吃香。

此外,亞馬遜中國這個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企業,不像其他大多數企業那樣以競爭對手為中心,觀摩對手頒布的策略然後出對招反擊。但是,在中國,不重視競爭對手顯然是不太合理的。尤其在中國本土電商阿里巴巴和京東的競爭擠壓下,亞馬遜在中國電商市場難掩落寞。

另外相關數據顯示,亞馬遜中國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自2008年的15.4%降到了2017年的不足1%。唏噓之餘,其實這樣的結果對今天的消費者來說並不訝異。因為在市場不斷更新與迭代的情況下,天貓與京東已經站穩電商第一梯隊,唯品會及各種海淘電商如雨後春筍般崛起(比如網易考拉海購等),各方勢力的生長都讓亞馬遜感到了爬坡般的吃力。

儘管亞馬遜已經聞名全球,規模之大在全球的排名亦是數一數二。但是,亞馬遜中國若繼續執行從前的戰略,不重視對手在市場的排兵布陣,估計最壞的結果真的會如外界所說的要“涼涼”了。那麽,亞馬遜中國該如何自救?

AI、區塊鏈和廣告行銷能讓亞馬遜中國“重生”嗎?

如今電商市場繁榮,那麽誰都賣海內外產品,都開始會員製,亞馬遜怎麽才能將這不足1%的市場份額提上去?最近亞馬遜又宣布要推出區塊鏈相關服務,在這裡我們可以大膽作出假設,假如亞馬遜中國學會將更多技術投入到電商業務中,以及進一步重視廣告行銷,會不會扳回一城?

首先,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是其中一條道。如今“AI”、“VR”、區塊鏈雲......各種科技熱搜詞盛行,電商+科技也早已是魚水不分家了。實際上亞馬遜在人工智能領域也早已有所投資,據了解其在2014年推出了Echo智能音響,此音響的特點是場景應用,可以應用於電視、冰箱、冷氣機等日常智能設備。且據外媒報導,亞馬遜正在研發一款人工智能芯片,主要用於亞馬遜Ehco和基於亞馬遜Alexa虛擬助手的其他硬體設備。而亞馬遜最近推出的區塊鏈服務則是與雲計算共同落地。

AI、區塊鏈等技術雖然複雜,但挑戰越大機會也就越大,因此AI和區塊鏈或許能讓亞馬遜快速進化。亞馬遜也可以將AI、區塊鏈等技術更多地投入到電商的運營和行銷中去,像它的對手京東、阿里巴巴那樣,比如AI海報、AI智能商品推薦、AI客服、AI物流、區塊鏈溯源等等。

總之,亞馬遜應當稍微放緩全球化的腳步,適當地利用AI、區塊鏈等技術以提升電商業務各環節的效率和消費體驗,讓消費者們能夠接受並願意為其買單。

其次,廣告行銷是另一條道。

中國電商市場表面一榮俱榮地繁華,實則已是激烈競爭的戰場,一直韜光養晦的亞馬遜是時候轉守為攻,將更多注意力拉向國內電商市場了。不少觀點總結電商大戶代表之一的京東做得出色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行銷做得好,且各種節日的促銷以及會員日的優惠等等都是其掘金的好機會。因此,亞馬遜中國可以適當地取京東等電商的行銷之精華。

而且,隨著科技時代的快速發展,國民的腳步也隨之加快,人們在互聯網上花費的時間比重是越來越大了。所以,亞馬遜中國應該讓中國的消費者們知道它的存在,畢竟品牌行銷傳播是企業戰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亞馬遜中國是時候考慮一下如何在廣告行銷上下功夫了。

此外,亞馬遜中國或許可以以合作的方式與國內影片APP平台達成合作,以影片廣告的形式,通過影片APP等載體加速品牌傳播。因為只有讓消費者們知道了品牌的存在,才有可能會去消費,此前風靡全網的拚多多也是以其“魔性”的廣告賺足了眼球,並提高了消費者對平台的認知度的。簡單來說,廣告推廣的方式雖然老套,但還是行之有效的。

最後,市場唯一不變的是“一直在變”,韜光養晦的亞馬遜中國,要想不淹沒在紅海中,必須要動起來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