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最新!浙江小學教育“體檢報告”出爐,心疼男生三秒鐘

今天下午,浙江省中小學教育質量檢測中心發布了2018年小學監測概況。按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韓平的話說,這就是一份浙江省小學教育的全方位“體檢報告”

到底有多全面呢?不僅涉及學生品德行為、學業水準、學習品質、興趣愛好和身心健康等五方面,即學生發展指標;還考慮到教師、學校、家庭和區域四個層面的環境因素,對學生發生的自覺不自覺的影響,即成長環境指標

鹿姐姐甚至在這份報告裡,看出了浙江小學生在興趣愛好、學業負擔等方面的性別差異,專業的說法是“小學男生抑製現象”。唉,頓時感覺現在小男生過得好悲催啊,男孩媽媽們的日子估計更不容易……

在興趣愛好類型方面,小學男生偏好科技、棋類、體育、電腦和思維訓練;女生則偏好音樂舞蹈、書法美術、閱讀寫作、閱讀寫作和朗誦演講。所以,想要男孩子靜下來看書寫字,確實有違本性。

又比如,在學習動力與學習策略(習慣)方面,除信心外,男女生在計劃性、學習習慣、專注力等各子維度上的表現均有顯著性差異,且女生較男生有明顯優勢。

為什麽會這樣呢?省教育廳教研室副主任張豐認為,如今的家長總愛拿“別人家的孩子”說事,橫向比較欲望強,這對男生的成長與發展尤其不利。他的這個觀點,在學業負擔的來源監測中一覽無余:

負擔源於自我要求的女生,明顯多於男生;而負擔源於家長要求的男生,明顯多於女生。自我要求假如適度,可以形成內驅力,對學習有促進作用。來源於家長的負擔,則是一種外部壓力,當前男生面對的外在壓力遠大於內在動力,一旦外在壓力超過學生的承受能力,就易轉化為消極的學習壓力,導致正常的學習任務轉化為學業負擔。現在的小學男生普遍壓力山大,這種壓力正是來源於父母。

從此次監測結果看,學生學業負擔感受越重,學業成績越低:

因此,張豐特別建議家長,尤其是男生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重視學業負擔給孩子的感受,注重培養孩子的內驅力,盡量不要做橫向比較——“對己要嚴,對子要寬”。

當然,此次長達一年多的小學教育質量監測,不僅關注了教育的性別差異,還有許多有意思的發現,有的甚至顛覆了我們以往的認知。且聽鹿姐姐慢慢道來(上下滾動即可查看)——

鹿姐姐小科普

這是浙江首次自主研製工具與分析模型,按照“一年監測,兩年改進”的思路,啟動省級教育質量監測的新周期,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學習品質、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關注影響學生成長的環境因素。目前的計劃是2018年開展小學監測,2019-2020年重點在運用結果推進小學教育改進;2019開展初中監測,2020-2021年著力於運用結果推進初中教育改進。

此次小學監測工具,包括學科測試與在線問卷調查。學科測試包括語文、數學與科學的紙筆測試,並設計了科學實驗操作測評。小學語文學科主要測試學生的閱讀能力,兼顧語言積累與運用的基本能力。小學數學學科分基礎知識和問題解決兩部分,問題解決關注解決問題應具備的各項能力和相關策略。小學科學學科主要從探究要素和實踐應用兩方面測試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在線問卷調查包括學生問卷、教師問卷、校長問卷、家長問卷四種,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影響學生發展的相關因素。

測試對象為2018年9月升入五年級的學生,以及測試年級相關學科教師、學校校長和參測學生家長。全省共有11個設區市,98個縣(市、區),1269所小學的36730名學生參加本次測試,有效樣本36010名學生。此外,還收到了2400份校長回卷,11240份小學教師問卷和35927份家長問卷。

根據此次監測結果,浙江省小學教育質量得到的綜合評價是——

01

學生總體學業水準優秀

高層次認知能力有待加強

小學生學業總體表現優秀。93.4%的學生達到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38.3%的學生達到優秀水準;90.9%的學生達到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35.5%的學生達到優秀水準。有74個縣(市、區)語文、數學學業水準優秀率均達到30%以上。

雖然學生學業達標率與優秀率較高,但本次監測中發現學生在提取信息、整合判斷、概括表達、評價反思、解決問題等高層次認知能力上存在不足,這也折射了日常教學活動中機械訓練過度,關注思維發展不夠的現象,揭示了當前小學“記憶學習見長,應用學習薄弱”的問題。

02

學生興趣愛好被激活

體育鍛煉有待加強

小學生學科學習興趣濃厚,課外興趣愛好廣泛,涉及體育、藝術、科技、思維各種門類。

24.7%的學生有1-2項興趣愛好,39.9%的學生有3-4項興趣愛好。87.8%的學生每周至少在興趣愛好上花費1小時,14.7%的學生每周要在興趣愛好上花費8小時及以上的時間。浙江近年來深化課程改革,在激活學生學習興趣與興趣愛好上已有一定的成效。

從此次監測結果看,小學生興趣愛好數目與學業成績也有一定關係:

有3到4項固定興趣愛好的孩子,成績是最出挑的。

82.9%的學生已有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74.2%的學生能積極認真參加學校的體育鍛煉,44.8%的學生認為自己每天在校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不少於1小時,學生每天在校體育鍛煉一小時的要求還需進一步落實。相比之下,鄉鎮農村在學生體育鍛煉方面不如城市與縣城。

03

學生學習投入較高

減負形勢依然嚴峻

雖然浙江省小學生學業成績優秀,綜合素養發展良好,學生處於高質量發展水準。但監測也發現,學生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付出的成本較高,學業負擔情況有反彈。

2018年,雖然小學生睡眠情況仍好於全國常模(2014),但每日睡眠不足9小時的小學生比例增加,達50%。小學生校內作業時間達標情況亦不理想,周一到周五,只有41%的學生作業時間控制在1小時內(接近2014年全國常模)。校外補習情況明顯加重,四年級學生中,未參加過校外補習的僅40%(2016年為59%),7%的學生每周校外補習8小時及以上。

注:全國常模(national norm)是專業名詞,指的是一種標準,平均水準。

從幾類指標的變化趨勢看,浙江省各地在“保睡眠”上比“控作業”落實得更好一些,去年全省推廣小學推遲上學半小時有一定的成效。

04

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任重道遠

全省四年級學生區域間學業均衡指數達93.7,整體非常均衡。但各地縣域內教育發展的均衡狀況存在差異,不同性質學校的校間差異仍較為明顯。從各類數據看,農村學校、小規模學校、民辦民工子弟學校各方面發展相對較弱。城鄉學生的學科合格率相差6%左右,優秀率相差17%左右。

05

抗逆學生發展狀況

與國際持平

抗逆學生,是指處於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SES後1/4),卻能夠克服自身所處的不利成長環境,在學業上取得較好成績(前1/4)的學生。國際上通常用“抗逆學生”發展狀況來分析教育工作者對社會經濟弱勢背景的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幫助,從而反映一個國家或政府在教育公平上的成就。

據統計,浙江省四年級學生中有7.1%屬於抗逆學生,在同等家庭社會經濟背景學生中佔到30.4%,接近於2012年PISA測試中OECD國家抗逆學生的平均值31%。

分析抗逆學生的分布情況,在完全本籍子女公辦學校中,抗逆學生佔比最高,達32.6%。在留守或流動學生佔多數的學校中,發現流動子女佔多數的學校的抗逆學生佔比較高,達25.2%。這和浙江近幾年大力扶持公辦學校、流動子女就近入學的政策密不可分。

給家長和老師的建議——

1

學生學習品質至關重要,

“訓練不如反思”

我們通常將學習動力與學習策略合稱為學習品質,將學生各方面的學習品質與學科成績進行回歸分析後發現,學生數學成績(問題解決方面)能較為全面地體現學生綜合學習品質及其他學科學習品質的狀況,而閱讀策略對於學生各科成績具有全方位影響。

因此小學階段要強調少做題,多讀書,重視閱讀能力的提升。閱讀能力不只是語文學科的要點,還是所有學科學習的通用學習能力。

2

“講授不如探究”

教師教學方式對學生學習品質影響最大

監測發現,“老師講學生聽”的集體講授方式對於學生學習品質的幫助最弱。但全省約有四成的四年級學生反映老師仍然採用“講授型”的教學方式。而且,鄉鎮農村學校採用“講授型”達54.2%,大於城市學校的27.9%與縣城學校的31.7%。監測同時發現,改進教學方式,採用因材施教與引導探究教學策略,學生學習動力和學習策略會得到明顯改善,對鄉鎮農村學生的學業成績的提升作用更為明顯。因此,“講授不如探究”,要加強農村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從改變教學方式入手,提升學習品質。

3

“減負”須要關注學生學習體驗

“控量還要疏導”

減輕中小學過重的學業負擔是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人們關注較多的主要在作業量、睡眠時間等客觀指標,但本次監測發現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另一重要切入點在學生學習體驗與負擔感受。

中小學生面對學校、家庭安排的各類學習任務,以及學習生活環境都會產生一定的學習壓力。如果學生面對壓力的體驗是積極的,那壓力即為動力;如果學生面對壓力的體驗是消極的,那壓力即為負擔。學業負擔是學生面對學習任務與環境的一種消極體驗。

研究發現,學生主觀負擔感受與客觀負擔事實間存在聯繫。在平時校內作業時間、周末校內作業時間、睡眠時間、補課時間和補課科目數等5個客觀反映學生學業負擔的具體指標中,學生負擔感受對平時校內作業時間最為敏感,隨著作業時間的增加,學生主觀負擔感受明顯變重,其次是睡眠時間和周末作業時間。

以最為敏感的平時校內作業時間為例,其與主觀負擔感受之間的關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學生運動健康、興趣愛好、人際關係等因素的調節作用。也就是說較好的運動健康、興趣愛好與人際關係水準,均有利於緩解學生的主觀負擔感受。因此,在學生減負問題上,“控量還要疏導”。

鹿姐姐打聽到,接下來浙江省會根據此次監測結果擬定新的減負措施,並預備在新學年實施。

4

“補習不如閱讀”,

加強全科閱讀與閱讀策略指導

研究發現,閱讀對於小學生學業進步有全方位影響,加強閱讀甚至能提高數學問題解決能力與科學探究能力。

從學生學習品質與學業成績的回歸分析看,“利用插圖、提示等信息理解文章內容”、“重讀文章不明白的地方”、“讀想結合”和“聯繫上下文理解文章信息”等閱讀策略的運用情況對於語文閱讀、數學問題解決、科學探究的成績具有顯著影響。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閱讀策略的指導教學,推廣全科閱讀,使學生在運用中不斷內化和習得閱讀策略,促進高層次思維能力的發展。

對於不同類型的公辦學校,在分別控制家庭藏書和每周校外補習時間後,家庭藏書量對學生學業成績提高的幅度基本高於每周補課時間的提升幅度,說明對於家庭經濟條件中等及以下的小學生來說,補習不如購書閱讀對提升學業成績更有效。是可謂“補習不如閱讀”。

通過不同書籍類型的閱讀量對學業成績的回歸分析發現,科普書、故事書、報刊雜誌閱讀對學生學業成績的積極影響最大,而漫畫書、網絡小說對學生學業成績呈現顯著的負向作用。

5

弱勢兒童

“留守不如流動”

本次監測,特別關注了流動兒童與留守兒童等弱勢兒童的受教育情況。相對於流動多數學校(流動兒童比例超過50%),留守多數學校(留守兒童比例超過30%)學生的學業平均成績、學習動力、學習習慣等方面得分更低。同時發現,在留守多數和流動多數學校中,流動兒童中抗逆學生佔比比留守兒童高。因而,在弱勢群體兒童撫養就學的選擇時,與其留守,不如流動。

6

家庭教育

“關注不如參與”

當前,家庭普遍重視子女教育,家長對子女的升學期望普遍較高,42%的家長期望孩子本科畢業,47%的家長期望孩子碩士或博士研究生畢業。父母對孩子學歷的高期望轉化為對孩子學習的高度關注。

父母最關心的是孩子學業成績,其次是身體狀況,再是心理和性格,最後是孩子與老師同學的相處及興趣愛好。而監測結果表明,父母對學業成績的關注程度,對學業成績、高層次能力和負擔感受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孩子學習與生活的時間和空間是有限的。父母的期望和關注超過孩子的承受能力,就會變成負擔,從而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浙江省家長高期望、高關注的背後並不是高參與,家長對子女的陪伴與指導不夠。只有60.5%的母親和49.5%父親每周陪伴孩子讀書學習3次及以上,有15.1%的母親和22.2%的父親表示從未或幾乎沒有、很少陪伴孩子讀書學習。監測結果表明,對於小學生的教育,父母“關注不如參與”。父母參與孩子的學習與生活,對孩子各方面的影響不僅是正向的,且影響效應更大。

讀完這份“體檢報告”,各位爸媽知道該怎麽做了吧?

文:沈蒙和

編輯/製作:沈蒙和 楊希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