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本是同根生 鋒范/哥瑞/競瑞的鼻祖——本田CITY

古今中外姊妹車型並不是什麽新鮮事,但是像鋒范、哥瑞和競瑞這樣的情況也不是很常見,再加上鋒范的前一代車型思迪和英文名“CITY”,恐怕很多人都發懵,它們究竟是什麽關係?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想說清楚的話,還得回到第一代CITY。

標準80後

1981年,本田推出了一款名為CITY的小型車,它是當時本田旗下尺寸最小的一款產品,三門的造型配合短小的車身尺寸非常適合在擁擠的城市裡作為通勤車輛。

本田CITY採用前置前驅的布局形式,搭載本田ER型1.2L化油器發動機,根據年份和車型的不同,最大功率在46kW到49kW不等,整備質量是多少呢?最終的敞篷版車型只有810公斤,其它車型基本都在700公斤以下,實際表現跟我們想象中的肯定不一樣。

1982年9月,由本田品牌創始人的長子本田博俊(其在1973年創立了Mugen品牌)主導的CITY Turbo出現在消費者面前,它最大的變化就是給1.2L發動機加上了渦輪增壓器,最大功率一下提高到74kW,最大扭矩147 N·m,之後又推出了性能更強的CITY Turbo II鬥牛犬(Bulldog),最大功率達到81kW,最大扭矩為160N·m,而且它的前後輪距也有所增加。

市場表現不佳

1986年,第二代CITY改頭換面來到消費者面前,它完全放棄了第一代車型的“Tall boy”設計理念,採用了與同時期本田其它車型相似的風格,從視覺上來說車身變得更矮,看上去就像是小號的Civic。第二代CITY取消了敞篷版車型,僅保留了三門兩廂版,軸距小幅提升到2400毫米,同時車身尺寸有所增加,但是整備質量仍然維持在700公斤以下(680公斤)。動力方面,早期車型搭載了一台1.2L發動機,最大功率為56kW。

1988年,第二代CITY推出改款車型,除了車長增加了45毫米、整備質量增加100公斤之外,最大的變化在於提供了新的1.3L發動機。這台發動機分為兩個版本,一個是採用化油器的版本,另外一個是電噴版本。搭載化油器版1.3L發動機的車型為CE和CG兩個型號,而在CE基礎上增加外觀套件的版本為CE Fit,這是Fit首次出現在本田產品名稱中,之後它成為獨立車系的名稱,就是我們熟悉的飛度。

僅供東南亞市場/CITY車系重要轉折點

第二代CITY於1994年停產之後,本田並沒有立刻推出換代車型,這裡面或多或少有第二代產品銷量不佳的原因。但是1996年的時候,本田為了搶佔東南亞市場,推出了一款基於Civic平台打造的入門級車型——CITY。有了這層關係導致了之後CITY車型的發展方向發生重大改變——從三門兩廂版變成了四門轎車,又因為基於Civic平台打造,很多人又把它作為CITY車系的第一代產品。

可能從外觀多少能夠看出第三代CITY有Civic的影子,但是內飾方面還是採用了全新的設計,畢竟從名義上來說這是不同於Civic的產品,不過更重要的一點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動力方面,這代車型有1.3L和1.5L兩款直列四缸發動機可供選擇,其中1.5L發動機分為兩個版本,其中一個是搭載本田VTEC技術的版本。

出自本田全球通用小型車平台

2002年11月,第四代本田CITY在泰國車展上首發亮相,這代產品不再使用Civic平台進行打造,而是採用了本田全球通用小型車平台,第一代Fit同樣出自這一平台。

第四代CITY同樣只有四門轎車一種選擇,不過除了前驅版本之外,居然還提供了四驅車型。基於全球通用小型車平台的一大好處就是別看它車身尺寸不大,但是內部空間可不小,這主要歸功於本田的MM理念,就是“乘員空間更大化、機械空間更小化”。

動力方面,第四代CITY搭載了本田L系列1.3升和1.5升直列四缸發動機,隨後還推出了配備1.5升VTEC發動機的版本,傳動系統匹配5擋手動變速箱或CVT變速箱。底盤部分,第四代CITY配備了與第一代Fit相同的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後拖曳臂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這也是採用相同平台打造後可以預見到的結果。

國內消費者對這代產品也不陌生,2003年在上海車展上我們就看到了它的國產版本,國產版本的名稱叫Fit SALOON,當時大家都叫它三廂飛度。2006年中期改款之後,為了和飛度“劃清界限”改叫“思迪”,不過這個CITY音譯名稱也沒用多久,下一代車型的國產版又換了名字。

步步為營

2008年9月,第五代CITY首先在泰國發布,這代產品衝出亞洲走向世界,阿根廷和巴西這兩個南美國家加入了生產行列。第五代CITY和第二代Fit採用了相同的平台,但是這次的外觀完全看不出Fit的影子,而是向第八代Civic靠攏。

內飾方面,可以看到第五代CITY明顯借鑒了第八代雅閣的設計,雖然功能性未必有多出色,但是層次感很強。

動力方面,第五代CITY根據市場的不同有三款發動機可供選擇,按排量分為1.3L、1.5L和1.8L,這三款發動機全部為SOHC配氣結構,均採用了i-VTEC技術,雖然是入門級轎車、配置水準並不突出,但是含金量不低。歸根結底,一台車首先是用來開的,其次才是關注那些配置,但是今天很多車型本末倒置,開起來不怎麽樣,堆配置的能力倒是見長。

第五代CITY國產化速度明顯加快,2008年年底它以鋒范這個名字出現在消費者面前,不過英文名仍然是CITY。國產版車型沒有採用1.3L發動機,而是為消費者提供了1.5L和1.8L這兩款。

本是同根生

2013年,第六代CITY正式發布,這次首發選在印度,而不是泰國。這代產品仍然和Fit共享平台,而且因為採用家族化設計的原因,它的前臉造型和第三代Fit又有一些相似之處。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第六代CITY又一次加長,軸距更是達到了2600毫米。

內飾方面,我們仍然能夠看到家族化設計的痕跡, 類似的元素可以在雅閣、思域和飛度上看到。雖然缺乏一些新意,但是和那些幾乎是套娃設計品牌相比就好多了。

動力方面,第六代CITY只有一款發動機可以選擇,這台排量1.5L的發動機搭載了i-VTEC技術和缸內直噴技術。發動機雖然沒得選,但是這代車型搭載的變速箱花樣可不少,手動擋就有5擋和6擋之分,另外還有搭載CVT變速箱和7擋雙離合變速箱的版本,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還是因為市場的差異。舉例來說,7擋雙離合變速箱搭載的車型我們買不到,它出現在2014年在日本推出的Grace Hybrid上,Grace Hybrid就是第六代CITY在日本市場的名字,從名稱中我們可以看出,它還是一款混動產品。

至於國產第六代CITY要等到2015年上海車展,它仍然以“鋒范”這個名稱出現在消費者面前。除了廣汽本田生產第六代CITY之外,東風本田也帶來了自己的第六代CITY,這就是哥瑞。不僅如此,東風本田在第六代CITY的基礎上進行改造,推出了看上去更運動一些的競瑞,掀背的造型全球僅此一家。不過你看過配置表就不難發現,鋒范、哥瑞和競瑞的動力總成完全一樣,均採用1.5L發動機搭配5擋手動或CVT變速箱。

寫在最後: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對CITY這款車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要從“血統”上來說,如今的飛度(Fit)才是第一代、第二代CITY的繼任者,現在的CITY反而和前兩代車型沒有太多聯繫。第二點,無論是鋒范也好、思迪也罷,它們都是CITY國產化產品,至於哥瑞和競瑞兩款產品實質上也是CITY,相比之下競瑞的掀背造型確實是一個亮點。(圖/文 網通社 劉可 圖片來源於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