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知否知否?宋朝人的四般閑事是如何玩的

以宋朝為背景的電視劇再現了宋代雅致的的生活文化,劇中人說出了“焚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宜累家”的台詞。

這句台詞出自宋人筆記《夢粱錄》,是南宋時杭州的民諺:“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許戾家。”台詞中的“累家”,準確的寫法是“戾家”,是外行人的意思。宋人認為,這四件雅事不可草率、馬虎,應該以專業的態度對待它。由此可見宋人的生活審美風尚:追求雅致、講究品質。

宋人的四般閑事

吳鉤/文

【燒香】

宋朝人所說的“燒香”,是指作為雅玩的“焚香”,並非“燒香拜佛”的意思。以前“燒香”確指佛堂供香,但宋人將其發展成為文人雅道,“煮茗燒香了歲時,靜中光景笑中嬉”,文人雅士的生活離不開焚香,不管是讀書、閑居,還是雅集、宴客之時,他們都會燒一爐香,氤氳一室。

宋代的香品,一般都是合成的香料,叫做“合香”,並不是直接將沉香、檀香等拿去燒掉。許多宋朝士大夫都喜歡親手調香,並將調香當成文人生活的雅趣。我們熟悉的愛國詩人陸遊就是一位調香高手,他的《焚香賦》描寫的就是調香之法:“暴丹荔之衣,莊芳蘭之茁;徙秋菊之英,拾古柏之實;納之玉兔之臼,和以檜華之蜜。”

不要以為焚香是富貴之家才玩得起的雅道,清貧的宋人如果有雅興,同樣可以體驗香道。宋代有人調製出一種成本十分低廉的“山林四和香”:“香有富貴四和,不若台閣四和,台閣四和不若山林四和。蓋荔枝殼、甘蔗滓、乾柏葉、茅山黃連之類,各有自然之香也。”宋代的“四和香”是名貴香品,由沉香、檀香、龍腦香、麝香四味珍貴香料合成;而“山林四和香”的原料只是荔枝殼、甘蔗滓等生活廢棄物,可謂“變廢為寶”。

宋朝市井中也有香道。你到酒店喝杯小酒,只要付一點點小費,招呼一聲,便有“香婆”捧著香爐上前,在你的酒桌上給你焚香。南宋周密《武林舊事》說,杭州的酒樓“各分小閣十餘,酒器悉用銀,以競華侈。……及有老嫗以小爐炷香為供者,謂之香婆。”當然,“香婆”所用香丸,肯定不是名貴香藥,好在價格便宜,一般市民都消費得起。

【點茶】

點茶是宋代特有的茶道。我們現在喝的茶葉,除了少數茶品如普洱茶之外,通常都是炒青過的散茶;但宋朝人的茶葉並不是這樣的,他們需要用一套複雜的工藝將茶葉製成茶餅,烹茶的時候再將茶餅敲碎,研磨成茶末,用沸水衝點,這個過程就叫做“點茶”。宋亡之後,點茶的烹茶方式便慢慢消失了。

宋朝人對點茶極為講究,該怎麽製作茶餅,怎麽研磨茶末,用什麽水點茶,火候以第幾沸為宜,配什麽茶盞最佳,點出來的茶湯為何種顏色,都有一套嚴格的標準。好茶計程車大夫之家,還必備一整套茶具,南宋人董真卿將這套常備的茶具繪成《茶具譜讚》,共有十二件,故又稱“十二先生”,還給它們分別起了人性化的名字:

儲放茶團的茶焙籠叫“韋鴻臚”,用於搗碎茶團的茶槌叫“木待製”,磨茶的小石磨叫“石轉運”,研茶的茶碾叫“金法曹”,量水的瓢杓叫“胡員外”(因為一般用葫蘆做成),篩茶的羅合叫“羅樞密”,清掃茶末的茶帚叫“宗從事”,安放茶盞的木製盞托叫“漆雕密閣”,茶盞就叫“陶寶文”,裝開水的湯瓶叫“湯提點”,調沸茶湯的茶筅叫“竺副師”,最後用來清潔茶具的方巾叫做“司職方”。

——什麽叫做“精致的生活”、“風雅的審美”,這就是了。怪不得宋徽宗敢誇口說:咱大宋的茶道,“近歲以來,采擇之精,製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盛造其極。”對了,宋徽宗本人就是一名點茶的高手,著有一冊《大觀茶論》。

但是,點茶並不是上層社會的專利。宋朝之時,茶葉已經成為市場上的尋常商品,即便是販夫走卒,也有點茶、飲茶、鬥茶的習慣。

【掛畫】

宋朝計程車大夫多有收藏古器、名家書畫的喜好,廳堂房閣往往都掛有名家書畫;每遇雅集、文會、博古之時,亦會展掛出自己平日收藏的名畫,供文友鑒賞。這個過程就叫做“掛畫”。你若以為掛畫只是將一幅圖畫張掛起來,誰人不會?那便是望文生義了。其實掛畫的學問大著哩,宋人趙希鵠著《洞天清錄》,其中有一節專門介紹了掛畫的學問:

“擇畫之名筆,一室止可三四軸,觀玩三五日別易名筆。則諸軸皆見風日,決不蒸濕。又輪次掛之,則不惹塵埃。時易一二家,則看之不厭。然須得謹願子弟,或使令一人細意卷舒,出納之日,用馬尾或絲拂輕拂畫面,切不可用棕拂。室中切不可焚沈香、降真、腦子、有油多煙之香,止宜蓬萊箋耳。窗牖必油紙糊,戶常垂簾。一畫前,必設一小案以護之。案上勿設障面之物,止宜香爐、琴、硯。極暑則室中必蒸熱,不宜掛壁。大寒於室中漸著小火,然如二月氣象候,掛之不妨,然遇寒必入匣,恐凍損。”

——不簡單吧?不過你也別以為掛畫只有大富大貴之家才玩得起。其實市井人家亦有機會掛畫。當時開封、杭州等大都市都設有一種叫做“四司六局”的商業性服務機構,專門替士庶人家辦理宴席、接待賓客:“常時人戶,每遇禮席,以錢倩之,皆可辦也”。這個“四司六局”替你辦的事情,可不僅僅是燒幾桌菜,它下設的“帳設司”可以將屏風、繡額、書畫等名貴物品租賃給你暫用,“排辦局”則專門幫你掛畫、插花,將宴會環境布置成士大夫雅集的模樣。

總而言之,只要你掏一點錢雇傭“四司六局”,它就能夠將一場吃吃喝喝的宴會辦得非常“高大上”,既有鮮花點綴,又有名家書畫可鑒賞。

【插花】

宋朝是中國插花史上的鼎盛期,插花作為一種生活裝飾品,廣泛出現在不同階層的宋朝家庭中。宋代之前,雖然也有插花藝術,但一般隻流行於宮廷與貴族家庭,或表現為佛堂供花。到了宋代,插花成了整個社會的生活時尚,深入到尋常百姓家。今天比較追求生活情趣的市民、白領、小資,經常會買一束鮮花回家,插在花瓶中,裝飾生活。宋人也是這樣。

在洛陽,“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大抵洛人家家有花。”其實“好花”不僅是“洛陽之俗”,宋人都喜歡在家中擺放一瓶鮮花點綴生活。特別是五月端午節,更是家家戶戶皆插鮮花,“都插菖蒲、石榴、蜀葵花、梔子花之類”,“雖小家無花瓶者,用小壇也插一瓶花供養,蓋鄉土風俗如此。尋常無花供養,卻不相笑,惟重午不可無花供養。端午日仍前供養”。

宋代插花時尚的流行,催生出高超的插花技藝。你去看看南宋畫師李嵩的《花籃圖》,便可以真切地領略到宋人精妙的插花藝術與精致的審美情趣。

《花籃圖》有春夏秋冬四幅,其中《夏花籃圖》中的插花作品,以夏天盛放的大朵蜀葵作為主花,梔子花、石榴花、含笑、萱草為配花,襯繞於旁邊。《冬花籃圖》中的插花作品,以帶葉的大紅山茶為主花,配上綠萼梅、白水仙、臘梅、瑞香等冬季花卉、綠葉,主次相從。竹籃也編織得非常精巧,與花卉相得益彰。整個插花組合看起來相當驚豔。

可惜的是,宋朝興起的掛畫、點茶、插花、燒香四雅事,在宋亡之後都漸漸式微、沒落了。倒是這四雅事中的點茶、插花、燒香傳到日本,發展成日本人的茶道、花道、香道,算是“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又一例證。

本文轉載自我們都愛宋朝

精選具有寫實功能的宋代畫作,展示了宋人起居飲食、焚香點茶、趕集貿易、賞春遊園、上朝議事等“風雅”生活圖景,其間不乏對宋代風俗禮儀的細致考證,以及橫向或縱向的比較,從而展現了宋代文明的獨特性、頗為前衛的一面和對後世綿延不絕的影響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