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媽百科丨產後子宮恢復的好不好,媽媽們如何自測?

產後子宮恢復不良不僅會導致惡露長久不凈,還會引發一系列婦科疾病,給身體造成長期困擾。產後42天檢查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通過醫療設備檢查子宮恢復情況。在此之前,媽媽們如何通過身體狀況進行自測,來判斷子宮恢復的好不好呢?


如何自測子宮恢復情況

1. 子宮體下降情況

胎盤娩出後,子宮會即刻收縮,此時可以摸到腹部呈球形很硬的子宮體,其最高處與肚臍水準同高。之後,子宮體高度每天會降1-2厘米,約在分娩後10-14天,子宮變小降入小盆骨腔內,這時就摸不到子宮了(除非有子宮肌瘤)。

2. 骨盆和腰部疼痛

骨盆區疼痛或骨盆區有沉重感,腰腹重墜或疼痛,也有人背痛或有異常的疲勞感。如果出現類似的不適,可以結合其他癥狀綜合判斷。

3. 產後惡露變化

產後從陰道排出來的分泌物叫惡露,正常情況下的惡露有腥味,但沒有臭味。


干擾子宮恢復的"宿敵"

1、胎盤或胎膜殘留於子宮腔內。如果胎盤或胎膜剝離不完整,就會出現持續出血,有時還可能大量出血。

2、子宮蛻膜脫落不全。蛻膜一般在產後一周左右脫落,如果脫落不完全,容易引起晚期產後出血。

3、合併子宮內膜炎或盆腔內炎症。如果分娩後護理不當,引起子宮或盆腔感染,也會長期出血。

4、子宮過度後屈,惡露不容易排出。

5、合併子宮肌壁間肌瘤。子宮肌瘤影響子宮收縮,產後出曲量會增多。

6、如果產後排尿不利,膀胱過度充盈,也會導致子宮不能下降至盆腔。

7、倘若媽媽年齡較大、健康情況不理想、分娩次數多或多胎妊娠,也往往會影響產後子宮的復原。


產後子宮恢復方法

1、按摩乳房,刺激乳頭

刺激乳頭,人體會產生子宮收縮素,所以儘早開始母乳餵養,通過寶寶吮吸,可以產生反射刺激,會使子宮的恢復加快;沒有餵奶的媽媽,也可以採取按摩乳房的方式,刺激乳頭。

2、不要憋尿

產後很多媽媽因會陰傷口疼痛或不習慣於臥床姿勢排尿,往往憋著,這樣可不利於子宮恢復!

因為膀胱充盈會影響子宮收縮,阻礙子宮下降,嚴重時甚至會引起產後出血或膀胱炎。所以,產後一定要及時排尿。

3、儘早下床活動

不管你所在地的月子習俗有多嚴重,都建議媽媽們一旦身體條件允許,就別長時間「賴床」,盡量多下床走動,這樣有利於身體恢復,還能促進惡露儘快排出,加快子宮復原。

4、不要過早地從事體力勞動

不要長時間站立,也不要久蹲,尤其不要提拉重物。這些都容易引發產後子宮脫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