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注水劇遭重創、古裝仍難回春,上半年備案劇給我們的啟示

導 語

6月全國電視劇備案公示和變更通報公布後,今年上半年的備案劇就已全部公布,從中能看到哪些趨勢和現象?

作者|小熊

來源| 看電視

近日,國家廣電總局公布6月全國電視劇備案公示和變更通報。

通報中顯示,2019年6月,全國電視劇拍攝製作備案公示的劇目共58部,是今年首次備案數量降到60部以下,創備案數新低。其中當代題材佔47部、佔公示總數的81.03%;古裝題材則有3部,較5月增加2部。

6月備案劇公布後,2019上半年登記備案的劇集就已全部公布出來。在這個劇集播出風雲變化的季節中,備案劇片單或許能為業內人士提供一些政策面的信息和指引,也或許能成為某種趨勢的反映。

筆者盤點分析上半年備案劇片單,探尋數據代表的那些風向標。

長度縮減、平均集數減少

注水劇注定成為嚴打對象

從數據中可以看到,今年一月以來,國產劇備案數量總體呈現下降趨勢,無論是部數還是集數,這一趨勢都不容忽視。僅剛發布的6月備案劇數量,就在今年首次降到60部以下,這一數據在近兩年也是首次出現。

2018-2019年電視劇備案數量統計表

如果從下降率的指標進行分析,集數的下降率普遍大於部數的下降率,這樣的趨勢引發的現象就在於,單部電視劇的平均集數正在縮減。

根據筆者計算的數據,去年單部電視劇平均集數均保持在38、39部上下,個別月份的平均集數超過40集。

而這樣的數量在今年已經變得罕見。開年以來,單部劇目平均集數達到39集以上的月份寥寥,在剛剛過去的6月,這一數據僅有34集。可以看到,整部電視劇的長度正在縮短,這意味著,曾經飽受觀眾詬病的劇集“水分”大的問題,正在得到緩解。劇集脫水,已經成了必然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7月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黨組書記、局長聶辰席到廣電總局電視劇司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調研時就曾強調,“針對注水劇、宮鬥劇、翻拍劇、演員高片酬等問題,深入挖掘瓶頸症結,始終保持高壓。”

如此觀之,趨勢和政策兩個方面同時指向了一個方向:注水劇注定沒有生存空間。

以往,部分電視劇在前期創作時向劇本中“摻水”,在剪輯時不斷閃回的方式對播出過的素材二次回放,讓劇集變得冗長,故事發展緩慢,單集信息點零散。這些問題經常受到觀眾吐槽,但在資本的誘惑下,仍有部分製作方“兌水嚴重”,影響觀眾的劇集收看體驗。

此番政策出手,即以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對影視行業進行調整,在引導和規範電視劇脫水的過程中,也倒逼影視行業內的資本變得理性,不能對藝術創作產生過大影響。這也是近期主管部門從各個角度對影視行業“去泡沫化”的又一例證。

劇集備案數量減少,代表著劇集開拍的數量減少,對於亟待“去庫存”的國產影視劇行業而言,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電視劇一直都有語言生動、貼近生活等優勢,如果能以這樣的方式,在部門時間內向觀眾提供更多信息,則勢必引起觀眾的熱烈追捧。

以宏觀視角來看,劇集脫水對整個行業的前景是利好的。觀眾對國產影視內容充滿信心,中國影視領域消費將迎來新的增長點。

古裝劇仍難回春

選好題材成立項關鍵

近期,古裝劇經常受到業內人士的重點關注。近期古裝劇難播,如《大宋少年志》《長安十二時辰》《陳情令》等重點古裝劇均為零宣發裸播,更有《九州縹緲錄》臨開播前20分鐘突遭撤檔,古裝劇近期的“迷”,讓從業者摸不清頭緒。

事實上,近期以來有關古裝劇的政策,一直都鮮見利好。從今年開年的古裝限令,到劇集定檔難,再到上文中聶辰席部長強調的“對宮鬥劇保持高壓”,古裝劇難獲得政策支持。

這一情勢也從近一年的備案電視劇名單中顯現出來。

六月,總局同意備案電視劇中僅有3部古裝劇,而這一數量還比五月增長2部。從統計表中可以看出,古裝電視劇備案數量正呈現出下降趨勢。

2018-2019年古裝劇備案數統計表

今年上半年,成功備案的古裝劇僅有34部,僅有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去年下半年共備案公示82部古代題材電視劇,去年上半年成功備案的古裝劇更是達到95部。

數量驟減背後,兼有生產和監管兩方面原因。

從監管角度,不符合主流價值觀的劇集備案根本無法過審,也就是生產前的審查就已經注定劇集不能成功開拍。限制和禁令這類硬性規定,總有“殺一儆百”的意味,因而古裝劇數量減少,並不一定全是政策不核準開拍的鍋。

市場的觀望態度也是古裝劇備案數量減少的原因之一。可以看到,就在今年二月,仍然有11部古代題材電視劇通過初審,成功備案。但三月以後,這一數量驟減,到五六月份僅有三部以下古裝劇通過備案。

三月,正是傳說中古裝限令發布的時間。對於前途不明的市場,古裝題材劇集拍攝部門也不敢輕舉妄動,即便備案成功,如果拍攝完成後不能播出則面臨更大損失,與其承受難以預料的風險,不如靜觀其變,待市場和政策都趨於穩定。

未能順利播出的《九州縹緲錄》

多重因素的影響之下,古裝劇備案數量越來越少,個中題材種類也相應減少了許多。

最引人注目的仍然是“古代宮廷題材”的缺位。去年,宮廷題材一直是古裝劇的備案主流,一直到去年12月,都仍有宮廷題材劇集過審開拍。然而到了今年,宮鬥劇多次被中央媒體點名批評,聶辰席部長也直接點名宮鬥劇對其“保持高壓”,宮廷題材直接從備案片單中銷聲匿跡。

古裝題材的相對敏感,讓行業“談古色變”,但事實上,把握好古裝題材的創作尺度,古裝劇仍然是可以可拍且市場空間廣闊的題材類型。

近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直被高層重視,“優秀”一詞值得注意。相比而言,體現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晶、體現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講述中國歷史英雄人物故事的歷史正劇風險較小。

在這樣的範圍內,只要把握好創作立意、以正確價值觀加以引導,古裝題材劇集仍然是觀眾喜聞樂見的電視劇類型。

農村題材受重視

都市題材佔主流

一直以來,當代題材都是在備案劇名單中所佔份額最大的題材,筆者發現,在其中的二級分類中,當代農村題材越來越受到出品方的重視。

事實上,農村題材電視劇一直也受到觀眾喜愛。近期熱播的《哥哥姐姐的花樣年華》稱得上近期農村題材劇集的代表,CSM59城收視率持續破1也是當前劇集市場的不錯成績。以《鄉村愛情》為代表的喜劇類農村劇更是深深抓住了觀眾的心,至今已播出11部。

《哥哥姐姐的花樣年華》

市場上的需求自然不會被出品方忽視,這在農村劇備案數量上已有所反應。

今年上半年,雖然備案的農村題材絕對數量並沒有明顯增加,但受到整體備案劇數量減少的影響,農村題材劇集備案佔比有所提高。

以六個月為周期,2019年上半年共備案38部農村題材劇集,佔全部備案劇集的8.82%;2018年下半年共備案49部農村題材劇集,佔全部備案劇數量的7.83%;2018年上半年共備案35部農村劇,佔全部備案劇的5.79%。

可以看到,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今年上半年的農村題材佔比都有所上漲。農村題材劇集越來越受重視,這與總局一直提倡的“小正大”的創作方向是相一致的。

另外,農村題材電視劇通常講述“街坊的家長裡短”和“老鄉的田間趣聞”,這樣的劇情更容易展現人物關係之間濃濃的人情味,拉近觀眾與故事之間的距離。畢竟,如費孝通言,“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

除了頗具增長姿態的鄉土劇外,都市劇一直都是當代題材的“頂梁柱”。一直以來,當代題材在備案劇中佔比最高,當代都市題材又在當代題材備案劇中佔比最高。

2018-2019年當代都市題材電視劇數量統計表

在越來越倡導現實題材創作的當今劇集市場,都市劇無疑是更容易與現實題材靠攏的題材類型,也是最容易讓當代觀眾產生共鳴的劇集類型。

對於都市劇而言,冠之以“現實題材”的帽子當然恰當,但都市劇普遍存在的懸浮現象卻值得創作者警惕。已播的多部都市劇都被主流媒體點名批評,劇情懸浮、不貼近生活、更難說是否真實,是這些劇集存在的問題。

因而當代都市題材雖然離現實生活最近,但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仍然需要大量的采風、調研工作,用真實劇情打動觀眾。此外,還需要結合當前熱點問題,直擊社會痛點,如此用心創作,才能迎來電視劇的真正出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