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安史之亂”結束後,唐朝為什麽又堅持了144年之久?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唐朝是一個非常強大的王朝。不過,對於強大的唐朝,卻在中期爆發了“安史之亂”。在安史之亂中,安祿山、史思明、安慶緒、史朝義等叛將和叛軍和唐朝大軍進行了八年左右的較量。雖然安史之亂以失敗而告終,但是,安祿山、史思明、安慶緒、史朝義等人率領的叛軍,還是對唐朝國力形成了巨大的損耗。更為關鍵的是,在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唐朝朝廷對於節度使的控制力明顯降低。那麽,問題來了,“安史之亂”結束後,唐朝為什麽又堅持了144年之久?

首先,根據《新唐書》、《舊唐書》等史料的記載,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唐朝滅亡。而就安史之亂來說,則是公元763年才被徹底平定了。由此,在安史之亂結束,唐朝又頑強地堅持了144年之久。對於唐朝之後的北宋,整個事件跨度為167年。由此,安史之亂後,唐朝又差不多苦撐了一個北宋王朝的時間,這無疑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比如在唐朝之前,西晉就因為一個八王之亂,就立即走向了滅亡。對於唐朝來說,之所以可以在安史之亂後又堅持了140多年,原因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唐朝的底子太厚了,也即唐朝初期的盛世,促使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安史之亂帶來的破壞。

公元617年,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次年於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開啟了貞觀之治。在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後,唐高宗李治這位皇帝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690年,武則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陽,史稱武周,開創了“上承貞觀,下啟開元”的治世局面,為盛唐的出現奠定了基礎。由此,在安史之亂前,也即唐玄宗李隆基之前,唐朝的幾位皇帝幾乎都是明君,而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形成,促使唐朝擁有深厚的國力,這是其可以承受安史之亂的重要原因。

進一步來說,和唐朝相對應的是,西晉因為底子不是太深厚,加上存在一定的外患,所以在八王之亂後走向了滅亡。但是,唐朝因為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等皇帝打下的基礎,所以面對安史之亂形成的破壞,具有較強的抵禦能力。特別是唐高宗在位期間,先後滅西突厥(657年)、滅百濟(660年)、滅高句麗(668年)。由此,在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除了吐蕃之外,唐朝周邊的強敵基本上都被李世民、李治、武則天等人消滅或者削弱,這是唐朝沒有陷入到內憂外患中的重要原因,更確保唐朝可以在安史之亂後堅持了140多年。

最後,另一方面,在安史之亂後,唐朝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形勢。對於眾多節度使來說,因為擁有兵權,已經是一方諸侯了。不過,在不少歷史學者,唐朝後期的局面,或許可以類比春秋戰國時期,也即唐朝的藩鎮,可以類比為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在此基礎上,唐朝朝廷就和周王室一樣,雖然實力上比不過一些較大的諸侯國,但是,因為諸侯國之間的平衡,沒有誰敢輕易去消滅周王室,因為這樣做會遭到天下諸侯的圍攻。由此,對於唐朝朝廷來說,也是因為這一價值,所以可以一直堅持到公元907年。換而言之,藩鎮林立的格局,雖然削弱唐朝朝廷的實力,卻也客觀上延續了唐朝存在的時間。對於這一問題,你怎麽看呢?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以此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文/情懷歷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