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和氏璧背後的血淚史

和氏璧

和氏璧,亦稱和氏之璧,別稱荊玉、荊璧、和璧等,春秋時期著名的美玉之一,被世人譽為“天下所共傳之寶”,最初是楚國人卞和在荊山(今屬安徽蚌埠)中發現。

某一天,卞和到荊山砍柴,看到一隻鳳凰落在青石板上,他覺得鳳凰不落無寶之地,認定此山中一定有寶物,於是仔細尋找,終於找到一塊玉璞。

卞和就把玉璞進獻給楚厲王,厲王命玉工辨認,玉工看過之後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楚厲王勃然大怒,認為卞和欺騙自己,於是以欺君之罪將卞和的左腳砍斷,逐出京城。

楚厲王死後,楚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玉璞,進獻給武王。

武王再命玉工查驗,玉工仍堅稱是普通石頭,結果卞和被楚武王派人砍斷了右腳。

楚文王在位的時候,失去雙腳的卞和懷揣玉璞,在荊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兩眼流出了血。

楚文王得知消息,覺得不可思議,就派人去問卞和:“天下被砍斷雙腳的人多了,你又何必如此傷心呢?”

卞和回答說:“我並非為自己的雙腳而哭泣,我哭的是寶玉被人看作石頭,忠於君主者卻被當成了欺君的罪人,我因此而悲傷啊!”

卞和

楚文王派玉工將玉璞割開,果真發現了稀世美玉。

為嘉獎卞和的忠誠,文王將寶玉雕琢的玉璧命名為“和氏之璧”。

和氏璧就這樣成了楚國王室珍藏的國寶,後來,楚國和趙國聯姻,和氏璧被當成求婚信物送給了趙國。

《史記》記載: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聽說趙國有稀世珍寶和氏璧,就派使者到趙國,表示願以十五座城池交換。

趙國君主很不情願交出寶物,但又不敢得罪國勢強盛的秦國,於是派遣足智多謀的藺相如為使者,捧著和氏璧出使秦國。

秦王端坐章台,接見藺相如,藺相如手捧玉璧獻給秦王,秦王大喜,觀賞過後遞給美人及左右一飽眼福,眾人山呼萬歲。

藺相如發現秦王絕口不提領土的事兒,知道秦王言而無信,無意把十五城交給趙國,於是湊上前說:“璧有瑕,請指示王。”

——玉璧有瑕疵,請讓我指給大王看。

秦王就將玉璧遞給藺相如,藺相如拿過玉璧,倚在柱子上,怒發衝冠,怒斥秦王:“大王想要得到玉璧,就請立即寫信給趙王,趙王就會召集群臣,群臣會說秦王貪婪,言而無信不兌現承諾。討論的結果一定是,不會同意把玉璧獻給秦國。”

秦王滿臉怒氣,聽藺相如繼續說:“臣是個布衣,尚且知道平民之間交往不相欺,更何況大國之間呢?臣今天看到大王沒有兌現諾言交換城池,因此取回玉璧,大王若苦苦相逼,臣就和這玉璧一起撞在柱子上,玉碎命隕!”

藺相如此刻將玉璧舉過頭頂,作撞柱子的樣子。

秦王擔心玉璧破碎,只好任由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回到了趙國,這段歷史引出一句成語“完璧歸趙”。

秦王嬴政在位的時候,“完璧歸趙”的和氏璧還是被秦國獲得,史書沒有記載是如何取得。

秦王嬴政得到和氏璧後,經過玉工的精心雕琢,製成了傳國玉璽。

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李斯在《諫逐客書》中稱:“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這裡提到了“隋和之寶”,指的就是“隨侯珠”和“和氏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