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朱元璋念念不忘和氏璧,派大兵入大漠索取

春秋戰國時代,好幾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玉璧代言產品,據《戰國策》載:“周有砥厄,宋有結綠,梁有懸愁,楚有和璞”,《韓非子》也有記載,“和璞”就是指和氏璧。

和氏璧在真正行家的慧眼之下,終於為世人所承認,然而,不久,它又玩起了失蹤,到底如何失蹤的,沒有明確記載,不過在《史記》裡似乎有點蛛絲馬跡,這個記載就在《張儀列傳》裡。話說戰國縱橫家張儀有一回在楚國國相府上喝酒,喝著喝著,卻攤上大事了,國相府上的一塊玉璧不見了,“張儀已學而遊說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璧”。在一時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人品成了唯一的破案依據,居然有人說:張儀這小子一向品行不端,賊頭賊腦的,“儀貧無行”,估計也就是他偷的。張儀當然不承認,於是就打,打得皮開肉綻,還是沒打出玉璧的下落。

一來二去的,和氏璧又從趙國冒出來了,秦國想要,於是演繹出一場精彩大戲,這裡也就不重複了。不過,有點令人扼腕歎息的是,不管當年藺相如為了國家的尊嚴,如何足智多謀,智勇雙全,秦國統一天下之後,和氏璧還是落在了秦始皇手裡,據說被雕琢成了傳國玉璽,上面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和氏璧從此身份上升,成為鎮國重器,權力的憑證和象徵,這個思維一路傳下去,傳到漢朝,王莽要篡位,漢朝的太后一心疼,將它砸缺了一個角,王莽之後,又傳到東漢。

在三國的時候,這枚傳奇的玉璽又來了一出大戲,跟孫堅、袁術的恩怨有關。袁術以為拿了玉璽就能稱皇帝,他一方面想得太多了,另一方面又想得太簡單了,結果兵敗身亡,玉璽哪去了?被一個叫徐璆的人得了。徐璆是個很有傳國玉璽意識的人,他本來是效忠漢朝的,在去地方上任的過程中,被袁術劫持,他不肯投降,於是就被羈押。等袁術一死,他不知怎麽地就拿到了玉璽,拚命往許昌跑,獻給漢獻帝,當時大司馬趙溫問他:你遭受大難,連命都難保,還揣著這玩意乾嗎?“君遭大難,猶存此邪?”總不至於玉璽比你的生命還重要吧。徐璆卻回答說:當年蘇武牧羊,連根使節的杆子都要護著,何況這可是玉璽啊。正因為冒死護玉璽的經歷,曹操對徐璆極為尊重,他甚至要將丞相的位置讓給徐璆,徐璆不敢當,沒有接受。

話說朱元璋力克張士誠、陳友諒、方國珍等群雄,又北伐趕走元順帝之後,一統天下,定都南京,建立明王朝,應該說已經了無遺憾。然而,他卻惦記著三件事情,在公元1372年的時候,他召集將領們將這三件事情又重申了一遍:“今天下一家,尚有三事未了:一,歷代傳國玉璽在元未獲;二,王保保未擒;三,元太子不聞音問。”這三大件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傳國玉璽。當年正月,朱元璋最得力的大將徐達遠征大漠,除了擊潰元朝的殘余軍事力量,更重要的是尋找玉璽,然而,還是無果而返。

而這枚傳國玉璽,和傳說中的和氏璧有一定關聯。我們現在把時間往前面倒放,從徐達北征大漠回溯到近八十年前的1294年,也就是元朝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死後不久,忽然民間有人大聲吆喝:“賣玉璽啦,賣貨真價實的傳國玉璽啦”,所謂的貨真價實,就是說這枚玉璽就是當年的和氏璧,這事靠譜嗎?一個路邊攤居然能倒騰出一個流傳千年,半路失蹤的傳國玉璽來?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當時的權臣伯顏是相信了,他馬上高價收購,然後獻給朝廷,朝廷也相信了,賦予這塊玉璽以合法的身份,再度當為鎮國之寶。

那麽,元朝時候失而復得的這塊所謂原版玉璽,上一次失蹤又是什麽時候呢?時間再倒流,回溯168年,到北宋的最後一年,即公元1126年,宋徽宗和宋欽宗被金兵擄走,其後,據說和氏璧製成的玉璽下落不明。但是,此前,玉璽還是有失蹤記錄,那是在公元936年,五代時期,後唐的最後一個皇帝李從珂,因為被石敬瑭叛兵和契丹大軍圍困,已毫無生機,於是一咬牙,放一把火,不僅把自己乾掉了,把玉璽也乾掉了。而被李從珂扔進火堆的這一枚玉璽,最有可能是最正宗的和氏璧。李從珂死後,石敬瑭建立的後晉也滅亡了,郭威來了,他也當皇帝,很惦記這枚玉璽,費盡力氣找啊找,找了好多天,了無蹤跡,於是長長地歎了一口氣,決定將就一下算了,另外製作了兩方“皇帝神寶”的玉璽,湊合著用,一直傳給了周世宗柴榮,再傳給趙匡胤,一路到宋朝,大家對這塊玉璽都不太滿意,總覺得不夠權威,只能湊合。

到了公元十二世紀初宋哲宗的時候,那塊所謂失蹤已久的和氏璧玉璽又冒出來了,說是有人打撈出來的。宋哲宗一聽,樂壞了,叫幾位行家來鑒定,行家似乎不忍破碎這個美麗的夢想,於是說:是真的。這塊來路不明的玉璽於是就以合法的身份待在宮廷裡,然而,大多數人並不相信這個神話。這麽一路輾轉,到朱元璋的時候,又隨著元順帝去了大漠。

其實,朱元璋的軍隊在之前已經繳獲了元朝的一些鎮國重器,據記載,這當中就包括了“宋代玉璽”,然而,這個玉璽並不是傳說中的和氏璧,所以朱元璋不滿意,要繼續追繳。然而,茫茫大漠,何處可尋,從此,傳說中的和氏璧玉璽不知下落,一直至今。願而已呢?如今不得而知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