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完璧歸趙:藺相如和秦昭襄王,哪一個是贏家?

在中學時,我們都學過“完璧歸趙”,它是發生在戰國時期的一段故事,講的是藺相如完好地把和氏璧從秦國帶回趙國。

在這個故事中,藺相如是正面形象,維護了趙國的尊嚴,特別是後來的澠池之會,更是讓秦昭襄王顏面掃地;

而秦昭襄王卻充當反面角色,雖然是一國之君,卻在王宮被藺相的氣勢嚇到。

因此,在大多數人的眼中,藺相如是這次事件的贏家,扒開歷史迷霧,事實真的如此嗎?

起初,藺相如是宦者令繆賢的門客,沒有什麽社會地位。經過完璧歸趙後,藺相如被趙惠文王賜為上卿,這是宰相級別的官職。

尤其之後的十三年裡,秦國從未大舉進攻過趙國,趙國過上了一段安定的生活。

所以,藺相如在趙國擁有崇高的威望,許多人包括廉頗等,都把他當做維護趙國的最大功臣。

而藺相如也認為秦昭襄王沒什麽了不起,對帳下的門客誇耀,自己在秦王宮是如何的得意。

《史記》記載,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秦昭襄王是秦國在位時間最久的君主,在軍事和政治方面都有輝煌的成就,與秦始皇相比也毫不遜色。

在五十六年裡,他重用范雎、白起等人,逐步吞噬三晉和楚國領土,秦國一統六國的大勢已成。

此外,秦昭襄王不像宋襄公似的君主,他為了利益違背道義,公然囚禁楚懷王。

這樣的秦昭襄王,在自己的王宮裡,會表現得那麽懦弱,被藺相如的氣勢嚇到嗎?顯然,這完全不符合常理,完全歸趙必然存在隱情。

在分析這件事之前,先讓我們看看當時的歷史大背景。當時處於戰國中期,天下幾乎被七個強國佔據,這便是戰國七雄,其中秦國、楚國、齊國又是強國中的強國。

秦國的優勢是軍隊戰鬥力提升,國力強盛,這源自於商鞅變法;楚國的優勢是地大物博,雖然內亂一直存在,潛力卻相當巨大;

齊國的優勢是經濟,雖然戰鬥力不是很強,卻有錢,更關鍵是靠海,有地理優勢。當時三國各有優勢,未必就是秦國一統天下。

公元前285年,秦國聯合趙、魏、韓、燕五國共同伐齊,齊國近乎滅國,雖然後來田單復國,但是齊國已淪為三流弱國,再無爭霸的實力。

站在秦國的角度來說,齊國既然已不是威脅,那下一個對象便是楚國。

以前,當秦國攻打趙國時,楚國便會出兵營救;秦國攻打楚國時,趙國也會出兵營救。

儘管趙武靈王去世,趙國發生了內訌,但是經過胡服騎射的改革,趙國的軍事實力也是相當強大,聯手楚國擊敗秦國是綽綽有余。

所以,秦國想要攻擊楚國,就必須先擺平趙國,免得在一旁捅刀子,所以秦昭襄王才導演了一出“完璧歸趙”的戲碼。

聲稱用十五座城池交易和氏璧,這種方案就連普通人都知道是糊弄鬼,何況是一國之君。

秦昭襄王這樣做,純粹是故意打擊和羞辱趙惠文王,趙國到底給不給和氏璧?

如果給了,這樣的屈辱都受得了,表示趙國怕了;如果不給,那就有借口向趙國開戰,一直打到服為止。

事實上也是如此,公元前283年,趙國沒有給和氏璧,藺相如完璧歸趙。此後的三年時間,秦國三次攻打趙國,都取得了勝利,攻佔了四座城池,斬首了2萬人。

公元前279年,秦趙兩國澠池之會,雙方化乾戈為玉帛,簽署了議和條款。

公元前278年,確定沒有後顧之憂,秦國大舉進攻楚國,白起攻陷楚國都城,雖然楚國沒有就此滅亡,但從此元氣大傷,再也不是秦國的對手。

之後,秦國再將注意力轉到三晉,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爆發,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趙國從此淪入亡國局面。

《史記》記載,後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鄧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燒夷陵,遂東至竟陵。

回頭再看藺相如,從一介門客登上政治舞台,猶如打了雞血般亢奮,急於表現自己的忠心和膽略,卻落入秦昭襄王的圈套。

雖然完璧歸趙了,自己一躍成為上卿,卻把趙國利益置於腦後。

反觀秦昭襄王,雖然身為一國之君,卻故意忍氣吞聲,成功運用示敵以弱的戰術,為秦國一統天下奠定堅實的輿論基礎。

因此,藺相如和秦昭襄王,哪一個是真正贏家,這是一目了然的事。

(參考文獻:《史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