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代古國費國:商的滅亡緣於他,與秦國、徐國關係密切

我們聽說過大禹治水的故事,但我們不太了解大禹治水時身邊有個高級參謀,他叫伯益,也是個善於治水的高手。《史記·夏本紀》記載:“禹乃遂與益、後稷奉帝命,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指大禹帶領伯益、後稷等人奉命治理大川的事。伯益,也叫伯翳、大費,嬴姓,因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封於費,侯爵,是後世費姓的始祖,是古費國的首封君。古籍中還有“伯益作井”的記載,可見伯益確實是個治水能人。古費(bì)國立國較早,是夏朝諸侯國。大禹接替舜的權位後,伯益繼續輔佐大禹,執掌朝政。因政績突出,大禹死前想把自己的位子禪讓給賢明的伯益,大禹的兒子啟不甘心,殺伯益而自立,建立夏朝,開啟世襲製。不過《竹書紀年》說:“費候伯益出就國。”是說伯益不受大禹禪讓,也不在夏朝當政,退居費地,終老一生。

關於古費地的地理位置,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在山東費縣的伯益封國。上次在徐國篇中曾提到徐國的始祖若木,就是伯益的次子,所以徐國與費國同宗。上世紀六十年代,費縣境內曾出土青銅器“徐子鼎”,經鑒定為西周初期古徐國器物。但徐國器物為何會出現在古費地?據學者推測,該器可能是當時徐人去古費地祭祀自己先祖時遺留的,也或可證明古徐國與古費國之間的血緣關係。

另一種說法山東魚台縣西南一帶也有個古費地,那裡還有個古跡“費亭”,據說這個古費國是夏朝所封的姒姓費國。曾作為魯國的附庸,後被魯國所滅,是春秋初魯國大夫費庈父的食邑,後來魯僖公又將此費邑收回。鄒城市嶧山釣魚台遺址曾出土過一件春秋時期的銅器“費敏父鼎”,銘文作“費敏父作孟姒口媵鼎”,是費敏為女兒孟姒做的陪嫁媵器。其中“孟姒”,可知該費國姓姒,是夏後氏遺留下來的封國。兩個古費國可能沒有直接關係。“費”字不見於甲骨文,因此對古費地的由來不好推測。

《竹書紀年》載:“費伯昌出奔商。”說得是夏朝末年,夏桀無道,國力衰弱,商湯興起。當時費國國君費昌投靠了商湯,參與鳴條之戰,助商湯滅夏,費國得以繼續國祚,從此成了商朝的鐵杆成員國。又載:“帝太戊三十一年,命費候中衍為車正。”太戊為商第九代王,命費侯中衍為車正(管理車輛)。費國因為祖宗蔭澤世代受到商王的重用,但商朝的滅亡費國也要負很大責任。《晏子春秋》說:“殷之衰也,有費仲、惡來。”商末時費國出了個大奸大惡的國君叫費仲,靠著投機取巧成為商紂王身邊的寵臣。《史記·殷本紀》記載:“(帝辛)用費仲為政,費仲善諛,好利,殷人弗親。”周文王因為崇侯告發,遭到商紂王的囚禁,後閎夭用財物賄賂費仲,向紂王獻上文馬、美女等寶物,搏得紂王高興,釋放了文王。費仲作惡多端,下場也很淒慘。古費國大概在周公東征期間被滅,費族人遭到遷徙。《尚書》中有一篇“費誓”,說得是周初時,三監之亂後,淮夷、徐戎一起反叛,周公長子伯禽奉命討伐,並在古費地寫了“費誓”,說明這個時候古費國已滅亡了。滅亡後的費國故地被劃入了魯國版圖。

《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厘公元年,以汶陽、鄪封季友。”季友,即魯桓公的小兒子季孫氏,後來的三桓之首,位高權重,凌駕於魯莊公之上。季氏家族得了汶陽之田和費邑後,勢力逐漸強大。《論語》中有一篇“季氏將伐顓臾”,說得是季康子為了擴張費邑準備攻打附近的顓臾國,孔子聽了非常氣憤。說明春秋末年,季氏家的費邑已經獨立了,但真正脫離魯國自立為國是在進入戰國後,費國成為戰國十二泗上諸侯之一,國君稱“公”。《孟子》記載了一位戰國時費國國君費惠公,孟子稱讚他為“尊師取友”,是位賢君。

文/堰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