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殷商古國——九國,仇姓來歷,九侯因為獻美遭醢刑

《史記》中載有九侯,與西伯侯、鄂侯同為商末“三公”,這說明商代有個九國,且地位較高。據姓氏古籍記載商代九國由夏朝九吾氏發展而來,其實甲骨文中也有“巫九”的記載,郭沫若認為可作人名,有可能是來自九族在商王室任職的巫人(事神之人)。關於九侯,《戰國策》又作“鬼侯”,故有說法認為九國,即鬼國,也就是《易經》和《竹書紀年》等古籍中記載的鬼方。鬼方是西北方的一支遊牧民族,常年神出鬼沒的騷擾中原,是商代一大頑敵,曾嚴重干擾商早期的統治,直到武丁時才將它徹底肢解,鬼族四分五裂,從此沉寂。但進入西周時又有一支再度崛起,周康王時又被周族驅逐(西周《小盂鼎》),最終消聲匿跡。不過本文不認為九國是以上所說的鬼國,其實“九”和“鬼”意義相近。“鬼”指神靈,表示至高無上,而“九”是數字單字中最大的數,也象徵第一,古代常用“九”代表極限,如“九五至尊”,“九五”在卦象中為最上爻,兩字可通用。

九國的封地雖然無法確定,但大致位置還是有跡可尋的。《括地志》雲:“相州滏(fǔ)陽縣西南五十裡有九侯城,蓋殷時九侯城也。”滏陽縣,即今河北磁縣,位於殷都安陽西北部;南北朝時學者徐廣對“九侯封地”有注:“鄴縣有九侯城。”鄴縣,即今天河北臨漳縣境內鄴城遺址。其實以上兩地相鄰,同在安陽以北一帶,或為舊時同一地。

“九”的甲骨文一般有兩種說法,一說跟某種遊行動物有關,比如蟲蛇類,古人觀察蟲蛇鑽洞,激發族人的探索進取精神,這過程是曲折的,神秘的,更是刺激的,故《廣雅》說:“九,究也。”有窮追不捨的意思吧;另一種說法認為“九”的甲骨文像一隻彎曲的正在作業的手臂,它來源於遠古時期族人的生產勞動,“九”字體現的是一種“伸展的臂力”,故“九”字引申為一種持久的、長遠的、極致的。其實兩種說法只是造字本義不同,意義是相通的,都要強調的是一種探索、進取的陽剛之氣。所以“九”主陽,為陽極,古人以偶數為陰,奇數為陽,故“九”成了奇數最大。早期九族的起源或於此相關。

九國是商的臣屬國,與西伯侯姬昌、鄂侯並起並坐,據說是商末兩代王為了穩住後方的一個政治手段,好騰出空間去攻打東夷。《史記·殷本紀》記載:“九侯有好女,入之紂。九侯女不喜淫,紂怒,殺之,而醢(hǎi)九侯。”意思是九侯有個如花似玉的女兒,九侯將她獻給了紂王,或以此討好紂王吧。可天不遂人願,紂王生性淫蕩,九侯女卻是個正兒八經的女兒家,只可惜年紀小不懂政治上的利害。對於紂王的花花腸子,她拒絕配合,紂王大怒之下殺了九侯女,不解氣,乾脆連同九侯一並殺了,而且把他剁成肉醬。類似事件也有不同說法,《戰國策》是這麽說的:“鬼(九)侯有子而好,故人之於紂,紂以為惡,醢鬼(九)侯。”意思是九侯自認為自己的女兒長得嬌美,為了討好紂王,將女兒獻之,紂王卻認為她長得醜陋,於是把九侯醢了。不管怎麽說,有一點不變,九侯拍馬屁拍到了馬腿上,九侯過於精明,結果反被精明所害。

九侯雖死,九國應該還在,九國的結局史書沒有記載,但《史記》中已透露出了端倪,紂王醢九侯、脯(製成肉干)鄂侯、囚文王,無疑用拙劣的手段將三公族人捆綁到了一起,信仰一致。很有可能,武王起兵時,九國族人協同周族滅了商朝。九國的最終去向不明,其族人為九氏,形成九姓;傳說九國族人有一支為了避難加“人”為仇姓,成為後世仇姓主要來源。

文/堰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