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宮腔狹窄呈筒狀,宮腔鏡下松解粘連

南方農村報訊 28歲的小舟(化名)因稽留流產合併葡萄胎,不得不終止妊娠,接受了多次清宮術和化療。兩年過去病情穩定,但因嚴重宮腔粘連長期閉經,再次懷孕機會渺茫。

首次手術探查,宮腔狹窄呈筒狀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婦科張冬青副主任醫師為小舟制定了完善的治療方案。經「宮腔鏡下粘連松解+宮腔球囊放置」恢復宮腔形態,配合人工周期治療調理內分泌,小舟月經恢復來潮,目前正在積極備孕。

腫瘤侵蝕毀了「土壤」

兩年多前,小舟因不孕症及多囊卵巢綜合徵到中山六院就診,在接受試管嬰兒治療後成功懷孕。然而,孕兩個多月時發現稽留流產合併葡萄胎,只能忍痛終止妊娠。期間小舟由於情況不佳,接受了多次清宮手術。在之後的複查中,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依然下降不理想,最終診斷為侵蝕性葡萄胎。

據了解,葡萄胎是指胎盤絨毛滋養細胞增生,形成大小不一、相連成串的水泡,形如葡萄。侵蝕性葡萄胎是葡萄胎組織侵入子宮肌層或轉移至子宮以外,多數在葡萄胎清除後6個月內發生,為惡性滋養細胞腫瘤。

為此,小舟必須接受數個療程的化療,期間同時給予卵巢功能保護的藥物治療。去年底,小舟順利完成了化療療程,進入康復階段,多次複查均顯示治療效果理想,腫瘤無複發跡象。

好不容易擊退了惡性腫瘤,小舟卻發現月經一直未復潮,這讓她非常擔憂,怕自己再無生育機會。小舟在中山六院婦科諮詢,經宮腔鏡檢查,發現她的宮腔呈狹窄的筒狀,完全失去了正常形態,確認為重度宮腔粘連。

宮腔鏡下松解粘連

為什麼小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接診的張冬青副主任醫師解釋,反覆的宮腔操作(如清宮等)、子宮動脈栓塞、化療藥物(對卵巢有傷害),以及卵巢保護藥物治療(低雌激素狀態)等種種因素疊加,使小舟的子宮內膜一直處於未能周期性生長脫落的菲薄狀態,出現嚴重的宮腔粘連。

為幫助小舟實現做母親的願望,張冬青與科內多位專家進行詳盡的病例討論,為其制定完善的治療方案,包括宮腔鏡下粘連松解、手術后宮腔球囊放置(防止再次粘連),配合人工周期治療(較大劑量的雌激素及孕激素促進內膜修復)、中成藥活血等系統治療。在醫務人員的幫助、鼓勵下,小舟積極配合治療。

經過3個月的綜合治療,今年5月份,小舟複查宮腔鏡,顯示宮腔基本恢復正常形態,「孕育生命的土壤」——內膜狀態明顯改善。月經也恢復來潮,但還不完全規律。目前,小舟還在繼續接受治療,積極備孕。

避免人流損傷內膜

我國宮腔粘連(IUA)發病率居世界之首,嚴重影響女性的身心健康。其病理機制是子宮內膜基底層大面積損傷,子宮肌壁相互粘連,致使子宮頸管、子宮腔部分或全部閉塞,嚴重破壞生育功能,引起不孕、流產、胚胎停育及死胎等;嚴重危害生理健康,出現月經量減少、閉經、痛經。

「多次流產、宮腔感染及醫源性損傷,是發生子宮內膜損傷、宮腔粘連的常見誘因。」張冬青指出,宮腔粘連關鍵在於預防。她特別向育齡女性提出了3點建議:1.做好避孕措施,避免或減少人流手術,減少對子宮內膜損傷及感染的風險;2.盡量選擇藥物流產,減少宮腔操作,如人工流產、鉗刮術等;3.若出現宮腔手術後閉經、月經稀少和不孕,要及時就診,遵從醫生建議行宮腔鏡檢查,早診斷早治療。

張冬青表示,宮腔鏡是診斷宮腔粘連最準確的方法,對於有生育要求的婦女,如可疑宮腔粘連必須行宮腔鏡手術,以恢復宮腔形態,預防再次粘連形成,促進內膜再生修復,增加受孕的幾率。

□ 記者江玲 通訊員簡文楊 李饒堯 王敏儀?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