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讓諾亞財富產品踩雷的供應鏈金融,還值得信任嗎?

記者 張藝

羅靜被邢拘,諾亞財富踩雷,危機正蔓延至多家信託、券商資管、私募基金公司,京東等也被卷入其中。

造成事件發生且波及面廣的原因何在?供應鏈金融還值得信任嗎?如何判斷交易多方誰在說謊?

供應鏈金融發展近幾年步入高峰期,並成為多類金融機構發力的業務領域,上規模企業大多已採用此方式進行融資。供應鏈金融從業人士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金融資源的注入解決了金融資源在供應鏈運行體系當中分配失衡的問題。貿易背景真實性的驗證與判斷,這是供應鏈金融業務得以存在發展的根基。

對當下供應鏈金融存在的債務主體信用風險等問題,金融壹账通供應鏈金融事業部負責人莊海龑表示,構建智能風控手段,對一段時期內的基礎交易、金融數據、外部大數據進行趨勢分析及比對,及早發現可能存疑的風險並主動預警。在莊海龑看來,供應鏈金融及ABS是對實體經濟予以切實支持的金融產品,不能對此因噎廢食。

廣州商品交易所首席運營官陳昊旻也認為,傳統盡調模式資源有限,在供應鏈金融鏈條環節中,一個可組織、記錄、確認交易真實發生,資產真實可見的平台角色顯得至關重要。

多金融機構參與牽連甚廣

界面新聞:造成該事件發生且波及面廣的原因在哪裡?

莊海龑:從目前暴露的情況看,主要造成事件發生的原因來自於基礎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存疑,並且由於金額巨大,供應鏈金融底層資產通過私募、資管、信託等不同方式將資產打包並分散轉移到多家金融機構,因此當資產到期無法兌付、且核心企業(債務人)表示基礎交易存在欺詐的情況時,波及面廣且引發輿論廣泛專注。

陳昊旻:34億規模的非標產品,即便是歌斐資產這樣規模的公司,也很難從單一渠道在市場直接募資,因此其相關資管產品的銷售會由多家金融機構參與。信託、券商資管、私募基金均是市場上資產管理產品的資金來源,很多也是長期合作,參與其中並不意外。供應鏈產品的信用很大一部分程度和實際應付方的信用掛鉤,京東、蘇寧作為市場上信用度較高的主體,以與其相關的資產打包做成產品在資本市場上募資成本、銷售情況都比較好。

契合供應鏈的金融解決方案

界面新聞:供應鏈金融目前在企業融資中的普及程度如何?市場參與者有哪些?合作模式如何?

莊海龑:供應鏈金融在國內起始於2006年,隨著產業供應鏈的自身發展以及國家政策等方面的激勵,於近幾年開始步入高峰期,在市場佔有率及拓展度上每年都在攀升,成為多家銀行等金融機構著重發力的業務突破領域。

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參與方包括銀行、保理公司等傳統金融機構、核心企業、第三方支付公司、電商平台、物流企業及平台等不同類型及業態。

目前有多家大型企業,依托自身產業鏈及上下遊生態搭建自己的供應鏈金融體系,涵蓋相關基礎交易數據、金融方案、平台系統、身份核驗等不同方面。

供應鏈金融最大的特點在於金融解決方案深入契合供應鏈的基礎交易模式及流程,金融資源的注入是為了解決金融資源在供應鏈運行體系當中分配失衡的問題。

陳昊旻:供應鏈金融本身的構成比較多樣化,其原型或者說現在的實質包括有傳統的保理、擔保、貿易融資、信用債等多種產品。

其模式簡單來說,主要是從原本的點對點融資模式進一步延伸,通過對融資方上下遊的債權關係、信用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和確權,進一步保證資產未來產生的現金流穩定性和安全性,在模型和風控上相比傳統主體融資方式信息更全面。

另一方面,因為多數供應鏈融資並不做債權債務關係的直接轉讓,相比傳統的保理等業務的靈活性更強。因此在市場上推廣的速度較快,對融資方和金融機構雙方都具有較大吸引力。

從普及程度上來說,目前上規模的企業大多已經採用該方式進行融資,金融機構也在全面推開相關產品,銀行、信託、資管紛紛設立了相關部門專門開展此類業務。

供應鏈金融中,資金方和資產端大多數並不直接對接,需要有持牌金融機構進行資產的確權、盡調、登記,同時按照相關監管要求將所有權或者收益權通過合約約定各方權責形成資產包,並對其進行後續管理,包括回款的歸集、權益的分配以及違約處理等。

第三方理財機構主要作為銷售渠道,本身並非資產的實際管理人。理論上,是通過各專業機構的分工實現金融資源和實體資產的市場化對接,將風險與收益進行分級匹配,提高市場效率。

貿易背景真實性是根基

界面新聞:供應鏈金融模式中,主要風險點在哪裡?

莊海龑:供應鏈金融與供應鏈的運作緊密結合,伴隨著供應鏈的採購、生產、銷售等主要階段形成了應收、預付、存貨等主要融資模式。

作為基本面的要求,首先還是貿易背景真實性的驗證與判斷,這是供應鏈金融業務得以存在發展的根基。

實操當中的主要風險點包括債務主體的信用風險,如應收類供應鏈金融業務當中核心企業的償付能力,存貨類業務當中管控貨物數量及價格波動的市場風險;資金發放及回收過程當中對账戶的管控是否形成閉環、避免融資主體挪用資金阻礙金融機構對還款來源的管控;在交易操作當中是否關注各操作細節如應收账款轉讓通知、發票驗證、中登網登記是否操作到位。

陳昊旻:供應鏈金融的風險點和傳統融資相似之處在於,無論是借款主體還是相關資產的實際債務人,都存在無法履約的風險,資產沒有形成預期現金流的背景下,主體信用未必能覆蓋全部融資敞口。

此外,由於該模式在主體信用之外采取以供應鏈條形成的資產作為基礎資產,相當一部分供應鏈融資並沒有足額擔保的可變現實物資產,即便不存在造假情況,一旦違約,借款人的資金本息便無法回收。

構建智能風控手段預警風險

界面新聞:在供應鏈融資中,合約的真實性如何判斷?如何規避這種風險?

莊海龑:一項優質、完善的供應鏈金融方案,首先應該深入了解並分析供應鏈的運行機制、尤其是核心企業與上下遊的採購、運輸、倉儲、支付、銷售等關鍵環節,基礎交易合約的真實性應當要求核心企業對融資的上下遊企業發起融資的基礎交易如發票、訂單等進行確認。

其次應當使用多項外部數據源如稅務、工商、物流、倉儲等進行交叉驗證,由融資企業原先自證轉為供應鏈上下遊的他證,盡可能發現是否存在核心企業與融資企業聯手虛構貿易背景套取資金。

第三,充分利用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手段提升全流程的操作效率,跨機構之間的數據校驗,避免單一企業原先在中心化的模式下單方對數據進行變更。由於區塊鏈具有可追溯、可留存、不可篡改的特性,利用區塊鏈技術上鏈,可確保供應鏈上核心企業和中小企業在鏈上的信息真實性,交易可追溯、信用可傳導。

第四是構建智能風控手段,對一段時期內的基礎交易、金融數據、外部大數據進行趨勢分析及比對,及早發現可能存疑的風險並主動預警。如壹账通運用區塊鏈、人工智能和雲計算等技術,於2018年推出了“壹企鏈智能供應鏈金融平台”,利用區塊鏈技術將難以驗證的信息上鏈,同時利用人工智對上鏈的物流、倉儲、工商、稅務等各個參與方數據源進行智能交叉驗證,解決銀行與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貿易真實性難核驗的問題。

陳昊旻:除去強核心企業模式,在供應鏈金融鏈條環節中,一個可組織、記錄、確認交易真實發生,資產真實可見的平台角色顯得至關重要。

平台沉澱客戶信息,進行優質客戶推薦,並基於客戶在平台的資金流、訂單流、物流實現貸前、貸後融資風控及違約資產處置,打造出資方與平台深度綁定的新供應鏈金融模式。同時平台本身以提供場景為主,並不作為資金的實際借款人。這也是近年來京東、蘇寧、鋼銀電商等平台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發展迅速的重要推動力。

在供應鏈中流轉的動產型生產要素尤其是大宗商品,通過確權、風控、權利憑證轉移的方式,為供應鏈金融提供了一個創新業務體系。商業銀行也正是看到這一契機,正加速布局基於平台的大宗商品供應鏈金融,比如民生銀行、廣州銀行等與廣州商品交易所牽手,推出倉單交易項下的倉單質押融資、替代交收融資等,就是進一步加強在供應鏈中對包括動產在內的資產的控制權和處置渠道,以產業完整生態深度嵌入供應鏈其中。

普通投資者無法對資產真實性做專業判斷,只能依靠資產管理人的信息披露和信用背書作為依據。資產管理人的角色要去通道化,真正履行對資產的全流程管理,前述平台即是其與底層資產之間的“中間件”,以第三方平台具有真實交易的數據作為重要評估參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