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誰在給“諾亞們”處處埋雷?供應鏈金融“排雷”進行時

承興爆雷百億供應鏈融資還沒定論,中原證券又踩雷福建閩興醫藥2.42億元供應鏈金融資管計劃,正風生水起的供應鏈金融,真實性及風控被嚴肅拷問。

近日,銀保監會向機構下發《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核心即是,要求供應鏈金融堅持交易背景真實,嚴防虛假交易、虛構融資、非法獲利現象。

對於最為關注的供應鏈金融真實性問題,監管提出:銀行保險機構應依托供應鏈核心企業,基於核心企業與上下遊鏈條企業之間的真實交易,整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各類信息,為供應鏈上下遊鏈條企業提供融資、結算、現金管理等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

本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供應鏈失衡的一把利器,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為何屢屢爆雷?鏈條所及,哪些環節容易埋下隱患?危機過後,供應鏈金融是否還能健康發展,真正服務實體經濟?

鋼貿融資教訓

2011年~2013年之間,一場席卷全國的鋼貿危機直接將這個行業打回十年前。危機過後,人們開始反思,其中,最為慘痛的教訓或許是,鋼貿行業之所以能夠從銀行騙取超額貸款,某種程度上源於2005年銀行開始的供應鏈金融業務,虛假貿易合約、空單質押、重複質押……一系列騙貸手段幾乎被鋼貿商試了個遍。

於是,受傷的銀行記住了這個教訓。

然而,隨著大資管的推進,銀行已不再是唯一的融資途徑,信託計劃、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私募基金逐個登場,又將銀行的這個教訓重新演繹了一番。近日爆出的諾亞踩雷承興、中原證券踩雷閩興醫藥兩起供應鏈金融事件,融資模式可以說是8年前鋼貿商們用過的“初級版本”。

有機構負責人甚至認為,相當一部分貿易商都不是在做貿易,而是以貿易做幌子騙取市場資金。

四種模式四面埋雷

所謂的供應鏈融資,是指基於對真實貿易背景的深入了解,借助供應鏈上核心客戶的實力,通過引入第三方物流、倉儲監管商來規範流程、控制風險,從而為供應鏈上中小企業融資的一種金融產品。

今年兩會期間,一份《加快發展供應鏈金融,解決民企和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的提案就指出:商業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主要是以不動產作為抵押擔保,而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資產大多是動產,所以銀行融資很難。而供應鏈金融能夠基於真實交易背景,利用企業周轉速度和變現能力較強的流動資產(存貨、應收账款、預付账款、應收票據)作為第一還款保障,進行金融產品的設計,沿著供應鏈條釋放核心企業的信用,幫助鏈內缺乏不動產的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依靠流動資產融資。

國內的供應鏈融資業務最早始於2001年,深發展銀行(現平安銀行)最早對商業承兌匯票進行包貼,隨後又推出動產及貨權質押以及應收账款、預付账款質押的融資模式。2005年,各大銀行都推出了自己的供應鏈金融產品,最初叫“貿易融資業務”。

從模式來說,供應鏈金融主要包括預付账款融資、應收账款融資、存貨融資、批量融資。

具體而言,預付账款融資是以貿易合約產生的預付账款為底層資產;應收账款融資是以應收账款為底層資產;存貨融資是由商品或貨權為底層資產,包括標準倉單質押、非標準倉單質押、靜態動產質押、動態動產質押、動產浮動抵押+倉儲監管授信等都屬於存貨融資範疇。

銀行在汲取了鋼貿教訓後,普遍升級了供應鏈金融模式,尤其是將互聯網金融科技深度引入整個供應鏈,以獲取更多的底層數據並加以利用。這種升級最大限度的應用到了批量融資模式上,也就是“1+N”或“N+1+N”模式:即圍繞一家核心企業,管理上下遊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並把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這也是當下銀行業供應鏈金融的主導模式。

觀察近年來發生的供應鏈金融爆雷事件,四種模式的風險點各異。

其中,預付账款融資的風險在於核心企業,比如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核心企業無力履行回購責任,但一般來說,核心企業出問題的概率相對較低。

但同樣是核心企業,在批量融資模式下,核心企業掌握著反映其產業鏈上下遊企業的進貨量、倉儲、付款、信用等真實的經營信息,這既是對產業鏈上企業進行風險評估的依據,又是對產業鏈上企業還款意願的一種製約和督促,從而最大限度的降低資產風險。

相對來說,預付账款融資與批量融資是四種模式中風險最低的。

存貨融資的風險點主要在於存貨自身,比如存貨不足值或權屬不明,這在此前的鋼貿危機中多有體現:鋼貿商與倉儲部門勾結,重複開具倉單去銀行質押融資,以及倉儲部門不按銀行指令發貨等導致銀行在試圖處置貨物時發現倉庫中的貨物權屬是一筆亂账,銀行的追索權失去法律保障。

有觀點認為,存貨融資的風險管理邏輯可以概括為九個字“看得清、管得住、賣得掉”。

高危地帶

相比預付账款融資、存貨融資、批量融資,應收账款融資可以說是供應鏈金融中風險級別最高的。

所謂應收账款融資,是指以申請人的應收账款對應的回款為第一還款來源的授信業務。其對應申請人銷售、出租、提供服務或其他銀行認可的債權。

應收账款融資的風險容易出在“虛假”二字上,虛假的購銷合約、虛假增值稅發票、虛假的履約憑證,或者應收账款多方抵押融資。

從承興控股供應鏈金融爆雷一事來看,公開資料顯示,自2014年開始,承興控股的實際控制人羅靜就在公開市場上以廣州承興作為主體進行大量的應收账款融資,模式基本是以承興國際與大型企業的購銷合約作為底層資產,羅靜提供無限連帶責任保證擔保,產品發行方從信託、基金子公司、私募、券商“應有盡有”。

例如,其通過中融資產發行的“中融資產-融智1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的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10月,廣州承興與中移動終端福建公司分別簽署了4份《購銷合約》,中移動終端向廣州承興採購高檔手機,廣州承興在合約簽訂後10個工作日內交貨,貨運到中移動終端福建公司指定的倉庫交貨,中國移動在收貨之後的180天之內支付全部貨款。此次融資的質押擔保是廣州承興對中國移動終端福建公司7147.06萬元的應收账款。

在中原證券的2.42億元資管產品爆雷中,底層資產是福建省閩興醫藥對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的應收账款,閩興醫藥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夏薛雯提供責任保證擔保。而除了中原證券、上述資管產品的通道方華鑫信託,還包括國聯信託、中糧信託都卷入其中。

在此類應收账款融資中,基本沒有強擔保、強抵押,需要產品發行方進行扎實的實地核查,包括所有與貿易相關的資料,例如購銷合約、倉單、發票、運單、關單,而這個環節如果省略或流於形式,就會給後續的產品兌付埋雷。

由此,應收账款融資的關鍵環節在於產品發行方對產生債權的真實交易關係的核實,尤其是與融資方和承兌方進行對账,要求承兌方核實應收账款的金額、保證承兌方的承兌意願,充分控制回款。

而除了應收账款本身的問題,如果融資企業自身抵禦風險能力較弱,一旦核心企業拖欠回款,也會出現較大的風險。

監管排雷

商業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主要是以不動產作為抵押擔保,屬於強抵押、強擔保,即便出現風險,抵押物也能夠覆蓋風險。但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資產大多是動產,動產抵押的實際情況要比不動產複雜得多,錯綜關係也不是商業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所熟悉或能盡在掌控的。

那麽,為什麽商業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又如此偏愛供應鏈金融?

這是因為供應鏈金融可以實現多方共贏,它可以通過銀行表外業務完成,不佔信貸額度;可以有效盤活核心企業在銀行的存量授信資源;可以批量導入大量中小微客戶,完成監管層對銀行小微業務的考核;可以有效提高銀行的資產定價水準;同時增加銀行中間業務收入。

所以,儘管供應鏈金融風險頻發,但金融機構依舊將其發展壯大,從最初深發展創設的貿易融資進化到自償性貿易融資,再到“1+N”供應鏈金融。

如今,供應鏈金融已經升級到第四階段,即線上供應鏈金融。相比過去的線下模式,線上可以將供應鏈拉得更長。

以某第三方供應鏈金融平台為例,目前已形成“N(供應商)+N(核心企業)+N(商業銀行)”的在線供應鏈服務,基本業務模式為:核心企業在平台上向上遊供應商出具“雲信”後(《付款承諾函》項下的債權),上遊供應商可持有、轉讓和融資。該平台之前做的一個案例顯示,單筆“雲信”拆分245次,穿透了4層供應商,100多家供應鏈企業參與其中。

每一次危機過後,都會有新的舉措堵上風險點。

鋼貿危機發生後,上海率先成立上海銀行業動產質押信息平台,實現了各金融機構對動產質押的聯動管理,從源頭堵住了鋼貿倉單重複質押的問題。

《意見》就明確要求堅持全面管控風險以及堅持交易背景真實,嚴防虛假交易、虛構融資、非法獲利現象。其中,針對核心企業,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加強對核心企業經營狀況、核心企業與上下遊鏈條企業交易情況的監控,分析供應鏈歷史交易記錄,加強對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第三方數據等信息的跟蹤管理。

在真實性審查方面,應對交易真實性和合理性進行盡職審核與專業判斷,鼓勵將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嵌入交易環節,運用移動感知視頻、電子圍欄、衛星定位、無線射頻識別等技術,對物流及庫存商品實施遠程監測,提升智能風控水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