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8年新增信貸再創新高 今年或促進非信貸融資平穩增長

本報記者 張奇 北京報導

信貸再創新高

2018年,在資管新規落地、去杠杆轉為穩杠杆的背景下,金融數據呈現出新特點。資管新規要求消除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表外轉表內趨勢明顯,銀行信貸再創新高。2018年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6.17兆,同比多增2.64兆,增量是上年同期的3倍。不過非標融資持續回落,2018年新增社融規模低於上一年。展望2019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客觀上要求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影子銀行是必要補充”,非標融資需要穩住。信貸方面,如何進一步加大對小微、民企的支持,仍是商業銀行面臨的課題。(楊志錦)

導讀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未來政策將促進非信貸融資保持平穩增長,目前債券融資已經上來了,信託貸款也在逐步恢復,所以2019年融資狀況會進一步有改善。

1月15日,央行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末M2同比增長8.1%;M1同比增長1.5%。

“M1是M2的組成部分,總量有55兆元,在M2中佔1/3。目前廣義貨幣M2增長平穩,M1增速回落主要反映全社會流動性的結構變化,不代表流動性總量規模的變化。”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稱。

其中,2018年12月新增貸款1.08兆,同比大幅增長,不過主要是票據融資和短期貸款增長,中長期貸款需求仍舊不足。多位分析人士認為,這顯示實體融資仍然低迷。全年來看,新增貸款16.17兆元,創歷史新高。

“2018年信貸增量高於2017年,且最後幾個月的增長比較明顯,這跟政策逆周期調節有關。在表外融資負增長、融資機制短期內難以十分暢通的情況下,信貸增速適當加快對於減輕經濟下行壓力是有好處的。”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稱。

受表外融資萎縮影響,2018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長並不顯著,存量規模同比增長僅9.8%。“雖然2018年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超過兆,但社融增速保持在10%以下,中長期貸款需求仍舊不足,顯示實體融資仍然低迷。”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稱。

沈建光認為,若想從“寬貨幣”到“寬信用”,除了貨幣政策寬鬆以外,還需要與結構性改革相配合,切實地減稅降費提振企業信心、恢復企業盈利水準十分關鍵。

“未來政策將促進非信貸融資保持平穩增長,目前債券融資已經上來了,信託貸款也在逐步恢復,所以2019年融資狀況會進一步有改善。”連平稱。

票據融資大幅增長

2018年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08兆元,同比則多增4956億元,但主要體現在票據融資。具體來看,企業中長期貸款新增1976億元,佔新增貸款不足兩成;票據融資大幅新增3395億,佔全月新增貸款的三成以上。

“2018年12月信貸規模總量增長明顯,但結構上票據融資較多,3000多億的票據融資增量反映實體經濟需求還沒有很好地表現出來。這確實需要一個過程,一方面政策逆向調節後,需求體現有一個過程,同時中國的春節前後是生產活動淡季,2019年3月份以後需求可能會逐步加快釋放。”連平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一位城商行票據人士認為,2018年12月票據融資規模增長有多方面原因:一是流動性比較充足,票據利率在11月、12月價格往下行較明顯,綜合融資成本較低;二是年底都要付款,年末、春節前本身就是用票高峰;三是在貸款投放不充分的情況下,有些銀行願意持票據,這會帶動轉貼現價格下行。

他認為,轉貼現市場規模增長說明貸款投不出去,但是現在開票量也在增長,說明企業能自由選擇成本更低的融資方式,這是個好現象,因此不能簡單說,票據融資增長就反映實體融資需求不足。“現在一年期貼現價格在3.2%左右,轉貼現價格在3%左右,企業用票據進行融資,總體成本遠低於貸款融資。”

全年來看,2018年新增信貸16.17兆元,同比多增2.64兆元。從結構看,住戶部門新增貸款佔比45.5%,環比下降7.2個百分點,其中中長期貸款佔比下降,短期貸款佔比上升。非金融企業貸款新增8.31兆元,佔比51.4%,比2018年上升1.8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在全年新增人民幣信貸中,中長預售屋貸佔比有所回落,居民短期消費貸款有所上升,非金融企業部門貸款增速亦保持上升。可見,在國家政策持續發力支持民營經濟的背景下,信貸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持續增強。”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稱。

新增社融減少3兆

2018年12月末,M2同比增長8.1%,與上年同期持平;M1同比增長1.5%,比上年同期低10.3個百分點。尤其是M1的持續低位運行已備受關注。

阮健弘稱, M1的主體是現金和企事業部門活期存款。2018年M1低位運行,一方面是近年來第三方支付工具和貨幣市場基金快速發展,社會對M1的需求持續降低。另一方面是當前房地產銷售減緩和平台公司財務紀律加強,導致企事業部門活期存款少增較多。

M2雖然全年實現平穩增長,但總體也運行在8%左右的低位。溫彬稱,儘管財政存款比2018年多投放6280億元,全年新增信貸亦保持強勁,但在金融去杠杆大背景下,銀行同業、表外業務大幅萎縮,貨幣派生效應持續減弱,疊加外匯佔款有所收縮,導致貨幣增速持續低迷。展望未來,隨著政策導向由去杠杆轉為穩杠杆,貨幣增速或將企穩回升。

社融方面,2018年12月新增社融規模中表外融資維持負增長,新增企業債融資持續改善,這與全年社融結構性表現一致,“三多兩少”特徵明顯。“三多”主要表現在: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債券融資顯著增加(包括企業債、資產支持證券、地方債)、貸款核銷同比多增。“兩少”主要表現為:一是表外融資大幅減少,二是股票融資同比少增。

總體來看,社融增速回落。2018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9.26兆元,比2017年減少3.14兆元,存量規模同比增長9.8%,增速比上年低3.6個百分點。

阮健弘分析稱,社融增速回落從金融方面看,主要體現為銀行表外資金減少,這是結構性去杠杆的結果,也與金融體系風險偏好下降有關。從實體經濟方面看,主要是平台相關行業和債務壓力較大的國有企業有效融資需求不足。

“剛進入2018年時,社融規模增長逐步放緩,反映了去杠杆和強監管對金融體系的收縮效應。不過下半年以來,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逆向調節力度不斷加大,因此下半年社會融資緩步抬升,信貸增長明顯加快。” 連平稱。

溫彬認為,考慮到貿易摩擦仍具有不確定性,為了實體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穩健的貨幣政策會更加鬆緊適度,預計未來央行會繼續通過定向降準、實施TMLF等方式,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同時,將持續推進債券、信貸、股權融資“三支箭”,支持民營企業拓寬融資途徑,增強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