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點跑步學堂 | 訓練,請跑離舒適區


何為舒適區?


有一種說法,邊跑步,邊聊天,既累積裡程,還不累。

這個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你已經脫離了初跑者完賽的心理需求階段,請跑離舒適區。

準備提速,讓心跳感釋放出你的能量。


喜歡挑春秋兩季風輕雲淡、不冷不熱的氣象去跑步。

你可知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時跑動能力正在大幅度提升?請跑離舒適區。

大汗淋漓,亦或是寒風中身上蒸騰起的熱氣,更像是一位跑者的樣子。


路遇一場瓢潑大雨?或者訓練日感到異常疲憊?

去除身體原因(比如生病,或者女性生理期),你應該感謝得到這樣的訓練條件。

衝進雨中,不是每一場比賽都會是好氣象。你的那些應對雨賽而添置的裝備也是時候接受考驗了:手機防水套、防水耳機、皮膚衣,以及鞋的透濕性、防滑性能,等等。雨訓,衣服不得不貼緊皮膚,哪裡更容易產生摩擦?帽子呢?還是用導汗帶?眼鏡會不會模糊?影響前進的視野?這些真實存在的問題,需要你自己去找到答案。「老司機」都是這麼「煉」成的。

疲憊狀態下,正好模擬馬拉松後半程,如何積極地調整心態,如何錘鍊自己意志力,穩定配速,不受太多情緒干擾。


訓練時有多苦,比賽時就會笑得多甜。這當然是訓練最美好的結果。


老話講:苦盡甘來。就是說馬拉松訓練啦!


下文,我們總結幾點提高馬拉松成績的訓練方法。


按照每個人不同身體素質,循序漸進。


第一步,累積跑量。慢跑,也稱之為Easy Run。原則上指的是超過30分鐘,小於2小時的慢跑。以全馬成績希望達到4小時左右的選手,每個月慢跑距離應多於150公里,且速度區間為615-635。
突破舒適區的意義是:在2小時內儘可能跑更長限度的距離。試想一下,以635跑半小時,和以615跑2小時,肯定是不同的訓練效果。這一次儘力了,無法完成的任務,可能在下一次的訓練中,就能較為輕鬆地去實現。

第二步,在每周跑量中,增加變速跑部分。不和旁人比速度,只和自己比。長度和速度均由自己決定。這一階段,較為隨意,考量的標準可以參考:用數字來定義跑動強度,最強為10級,這個階段每一次加速到8-9級,保持均勻呼吸,一步一呼吸。如果維持不了,速度果斷掉下來,就考慮減速休整。

突破舒適區的意義是:因為更隨意,更加考驗自律。稍稍鬆懈,都會讓努力白費。維持9級強度的距離,可以從100米,150米,200米,一點點增加,每增加一步的距離,都離自己的PB更進一步。


第三步,用每周跑量的20%,訓練一次乳酸門檻跑。即周跑量50公里,需要來一場10公里乳酸跑。以乳酸門檻配速跑動的目的,是訓練身體清除乳酸的能力。這個配速是非常有科學依據的。低於其速,訓練失去針對性意義;高於其速,乳酸堆積太快,不出10分鐘,你就已經疲憊不堪,自然也就達不到訓練效果。



乳酸門檻配速,可以簡單地定義為「舒適地費力」奔跑。我們不可能像高水準選手一樣有條件,在跑步機上逐步加速的同時,隔一段時間采耳血進行化驗,再將其數值分析之後,得出選手的乳酸門檻配速。仍然是將跑動強度定義10級,乳酸跑強度在7-8級之間。還有一種說法,仍然具有科學依據:跑步新手在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60%是出於乳酸門檻配速,規律跑者是最大心率的90%左右。如果你的最大心率在180,那麼,你最有可能匹配乳酸門檻配速的心率值是:180*80%=144,。試著在這個基礎上,上下調整配速,讓心率區間在180*60%—180*90%之間,隨著訓練周期的推進,逐漸升高。


對於運動人群,適用如下的方法測得最近你的最大心率值:3*800米,間歇2分鐘。在第3個800米時,拚命跑最後400米,將接近你的最大心率。


總結一下,組合訓練分為三部分:

慢跑,配速約為馬拉松賽配速的90%,每月跑量150公里,每次訓練量在30分鐘—2小時之間;

變速跑,(不定長度時間的間歇跑)每一次總跑量5公里,每一次加速達到跑動強度8-9級,且逐次遞進維持的距離。不強求,更加註意間歇段休息,測心率降落的情況。

乳酸門檻跑,每周一次,以最大心率的80%左右完成10公里。最開始可以從最大心率的60%啟動,第二周、三周,逐次提升配速,並將其穩定在整個訓練裡程。



提速不難,難在你是否有意願去感受屬於你的「魔鬼」步伐。相信自己,能做到更好。


圖片:來自網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