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正中珠江“死扛”,不改康美藥業年報審計意見

康美藥業與正中珠江儼然已是一條繩上的“螞蚱”。

儘管康藥業的審計機構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下稱:正中珠江)承認康美藥業各種單據不實,內控失效,以及各種無法獲取有效審計證據,各種“無法判斷”,但仍然堅持不修改康美藥業2018年年報“保留意見”審計報告。

專業人士指出,正中珠江一方面承認康美藥業公司治理、內容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以及康美藥業存在使用造假的財務原始憑證核算收入成本,一方面承認自己無法獲取有效審計證據,可另一方面,又為了維護“面子”和自我保護,死扛著不願推翻自己之前做出的審計結論。這使得正中珠江交給上交所的回復函矛盾重重,違和深重。

審計失敗仍死扛

康美藥業在2018年年報和“前期會計差錯更正”公告中,追溯調整了2017年年報。5月28日晚間,康美又改口稱要連著2016和2017年年報一起追溯調整。

具體來看,康美藥業追溯調整主要涉及大量的已支付採購款未入账,以及已支付但未入账工程等涉及的存貨和工在建工程科目。

其中,追溯調整2016年年報:調增未入账存貨(中藥材)179.34億元;調增未入账存貨(開發成本)8.55億元; 調增未入账在建工程2.79億元。

追溯調整2017年年報:調增未入账存貨4.09億元;調增未入账存貨(開發成本)9.49億元;調增未入账在建工程3.53億元。

僅上述存貨和在建工程兩項,2016年調整金額即達190億元,而2016年總資產不過548億元。2017年調整金額達17.11億元。

而未調整之前,2016和2017年年報,正中珠江認為康美藥業公允反映了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給予了康美藥業“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如今的重大追溯調整,“打臉”了正中珠江此前給出的審計意見。

但正中珠江在致呈上交所的專項說明中,隻字未溯及2016年和2017年審計意見是否公允。

正中珠江是康美藥業2001年IPO時的中介機構,直至2018年年報的19年間,正中珠江均為康美藥業年報審核會計師事務所。2018年年報,是19年來正中珠江所第一次為康美藥業出具非標審計意見,且僅為“保留意見”。

而2016年和2017年,正中珠江給予康美藥業的年報審計意見,均為“標準無保留意見。”但是,數以百億計的資產科目調整,已經佔到總資產的近二分之一。如此重大的“會計差錯”,正中珠江未對2016年和2017年審計意見進行更正,反而重申了對2018年年報會計差錯更正,沒有任何質疑意見。

“雖然在我們審計圈看來,保留意見就是相當於否定意見,但正中珠江一方面給了康美內控否定意見,另一方面也承認康美單據造假,再加上這麽大範圍的追溯調整和‘現金消失’,已經表明康美在整個財務報表層面,而不是某個科目存在重大風險,事務所應該推翻此前的保留意見,至少給個無法表示意見。康美現在的問題,顯然已經比今年年報38家無法表示意見的上市公司都要嚴重得多。”上海立信會計學院某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在回復上交所的函件中,正中珠江將責任推給了企業。正中珠江稱,經康美藥業自查,由於公司治理、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公司存在使用不實單據和業務憑證造成貨幣資金及收入成本等項目核算未如實反映款項收付情況。

在工程項目調整、關聯方往來支付等金額重大的科目審計上,正中珠江表示未能獲取充分、適當、有效的審計證據,但仍然堅持對整體財務報表隻給出“保留意見”。

上述情形,表明公司的財務報表存在重大報表級風險,但正中珠江仍然咬定:經核查,我們認為,除2018年度審計報告保留意見所涉及事項外,未發現公司前期會計差錯調整是不恰當的。

對於正中珠江死扛,上述會計學院教授說,“這可能是多方面博弈的結果,一方面正中珠江不想對自己過往的審計報告過度否定,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出於維持這個業務的一些念想。”

任由康美報表變成隨意打扮的“小姑娘”

對於300億現金“消失”,交易所專門向正中珠江問詢了關於貨幣資金的存放方式、主要账戶、限制性情況,以及貨幣核算出現重大差錯的具體原因。

正中珠江一概以“公司自查”的內容搪塞,對上述需要當事審計員作出針對性回答的問題,正中珠江除了貼上康美自查的內容,就沒有給予事務所自己的意見和答覆。

“正中珠江始終在強調康美的不實單據和業務憑證,還在強調企業不提供審計證據,這是在把責任推給企業。這也表明,正中珠江還在堅持傳統的‘账表基礎審計’,而不是‘風險導向審計”。

“內控失效、中藥材現金交易、關聯資金佔用、在建工程異常、存貨異常等幾項,已經表明財務報表的整體風險已經很大。如果正中珠江是以風險導向為原則進行審計,不可能發現不了重大的財務報表級風險”。

“國際上已全面進入風險導向審計時代。我國在2006年會計準則修訂時也已與國際接軌。一條龍造假一般能做到账證相符,账務處理正確,如果是管理當局策劃並實施的造假,可以輕易繞過內控。因此,審計人員應當跳出账簿,跳出內控,進入以查找管理舞弊為核心的風險導向審核模式” 上述會計學教授說。

以未入账存貨和未入账在建工程為例。

康美藥業突然在2016年報表、2017年報表分別增加的179億、4億元中藥材存貨,正中珠江解釋稱,經康美藥業自查,康美藥業少計存貨為中藥材,交易對手方主要為產地農戶、市場商戶及其他供應商等,中藥材的交易對手方與公司不存在關聯關係。

對於這部分調增存貨的審計程序過程,正中珠江這樣解釋:我們執行核查存貨進銷存账、存貨監盤、聘請專家鑒定、走訪供應商、核查採購存貨資金流水,核查倉庫租賃合約及租賃付款情況、市場調研等程序,以此核查公司此次差錯調整是否恰當。

“正中珠江恰恰漏掉了以常識為基礎的分析性審計程序,”上述會計學教授稱。

對於2016年康美藥業追溯調整後的存貨數據,正中珠江沒有提到疑義。然而,2016年康美藥業追加的179億中藥材存貨,使得期末存貨周轉天數達到離譜的622天。而2016年增加的中藥材庫存,佔到全國中藥材銷售內銷收入的一半。(參見第一財經2019年5月29日文章:《康美藥業報表再露馬腳:一家買掉全國中藥材的一半》)

“稍稍運用一下分析性程序,就能輕易識別這其中的重大風險,不至於讓財務數據成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臉”,上述會計學教授稱。

再以在建工程為例,康美藥業在2018年年報中稱,因工程項目財務管理不規範、財務資料不齊全等原因,有36億元的工程款未入账。

“36億不是個小數目,作為審計人員,通過現場判斷相關工程的預算和完工進度,也能識別出風險來,”

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多位審計界專業人士認為,正中珠江對康美藥業的審計,已經屬於嚴重的“審計失敗”。

“現在需要考慮的不是事務所審計程序是否得當的問題,而是事務所是否與企業‘合謀’的問題”,上述會計學教授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