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康美藥業正在挑戰資本市場的底線

【此刻評論,是界面新聞新近推出的新聞快評,立足商業視角,解讀熱點事件。】

記者|曾福斌

一份被審計機構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年報被大規模更正,公司董事長卻堅稱沒有“財務造假”,康美藥業正在挑戰資本市場的底線。

在2018年年報披露的最後期限,康美藥業披露對前期會計差錯進行更正,稱公司經過自查,對2017年度財務報表進行重述,涉及多項報表科目。公告中提及需要更正的報表科目多達14項,其中,分別調減貨幣資金、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299.44億元、88.98億元和76.62億元;分別調增存貨、其他應收款、應收账款、在建工程金額為195.46億元、57.14億元、6.41億元和6.32億元。

這一會計差錯是怎麽發現的?根據康美藥業公告,是在去年底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後,公司通過必要的自查和核查發現的。結果就是,2018年之前,康美藥業營業收入、營業成本、費用及款項收付方面存在账實不符的情況,因此需要對2017年財務報表進行重述。

康美藥業這樣大面積的會計差錯更正是不是說明之前的財務報表存在造假?儘管目前調查仍在進行中,但答案已不言自明。一方面,更正後原財務報表虛增營業收入76.62億,虛增利潤近20億,導致淨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出現腰斬;虛增貨幣資金近300億元,雖然說存貨少記近200億,但整體是虛增不少,存在嚴重的账實不符。

另一方面,更正的財務數據並不是此消彼長,不是說2017年減少了,在2016年或者2018年相關科目就增加了,這意味著不是簡單因入账時間差錯進行的調账,更不是手誤錄入錯誤之類的低級錯誤。

4月30日下午,康美藥業董事長馬興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還表示:“財務差錯和財務造假是兩件事。”在5月1日凌晨發布的道歉信中,馬興田依然避重就輕,只是表示“快速發展導致財務管理不完善”,但是,如果這樣大面積的財務重述都不能說明財務造假,那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還有什麽意義?如果今年加幾百億,明年再通過會計差錯重述減掉,那資本市場還有什麽真實性可言?

很多時候,人們將會計中介機構形象地比喻為“經濟警察”,在資本市場,更承擔著為全體股東做好看門人的重要角色。

然而,康美藥業事件可能是一個系統的“造假工程”,作為年報審計機構的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同樣難辭其咎。Wind統計數據顯示,所有A股2018年年報中,有91家上市公司的審計機構是廣東正中珠江會計事務所。

作為康美藥業的審計機構,正中珠江對公司2017年年報出具的是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結果。但它對反映康美藥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有關資料進行了實質性測試和鑒定嗎?履行了必要的審批程序嗎?勤勉盡責了嗎?

目前,監管機構對會計師事務所未勤勉盡責,提供專業、審慎的核查工作,所做的處罰主要是沒收業務收入並處以3倍以內罰款。相關法規的威懾力顯然不夠。其中涉及上市公司重大財務造假行為的,除了罰款外,是否還應該給相關注冊會計師、高管甚至審計機構增加其它處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